1894年的甲午戰(zhàn)爭和1898年的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們的名稱中蘊含了天干地支的紀年方式,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歷法系統(tǒng)的深遠影響。 ![]() 天干(Tiān Gān)天干共有十個,依次為:
地支(Dì Zhī)地支共有十二個,依次為:
天干地支的組合天干和地支按固定順序組合,形成60年一個循環(huán)的“干支紀年法”。每一年由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組合而成(也就是天干轉(zhuǎn)六圈而地支轉(zhuǎn)五圈,正好一個循環(huán),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數(shù),所以每60年為一周期)。 干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一年為“甲子”(如黃巾起義口號為“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為“乙丑”,依此類推,60年為一個周期。一個周期結(jié)束后重復使用,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下去。 從甲子到癸亥共60對,叫作六十甲子。例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生肖與地支的對應關系每個地支對應一個生肖,具體如下:
例如:2023年:癸卯年,地支“卯”對應生肖“兔”,因此2023年是兔年。 ![]() 天干地支的應用
![]() 最后天干地支是中國古代智慧的象征,它不僅僅是用來表示時間的符號,更深刻地體現(xiàn)了五行、陰陽的哲學思想,并在中國的社會、文化、哲學、科學等多個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通過天干地支的結(jié)合,人們能夠感知宇宙間的自然法則和生命的變化,深刻理解世界的運行軌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