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 文章來源_網絡
 「畫家進入畫院的途徑」 一是朝廷通過人才推薦儲備機制,主動延訪招募。洪武二十六年(1393)下令:“凡天文、地理、醫藥、ト筮、師巫、音樂等項藝術之人,禮部務要備知,以憑取用。”各項藝術之人中亦當包括畫家,也在儲備之列。二是經由官員、藩王或宦官的舉薦而進入畫院。如永樂朝的郭純、范暹分別由黃淮、姚廣孝推薦給成祖。宣德朝的戴進,由鎮守福太監“薦先生于宣廟”。蔣宥由“巡撫都御史朱瑄薦入京”。林良得到廣東布政使陳金的欣賞,進而“夤緣巨珰,得直仁智殿”,宦官蕭敬對郭詡“啖以錦衣官”,希望通過推薦其成為授錦衣衛官職的宮廷畫家來結交他。吳彬“萬歷間以能畫薦授中書舍人”,孟思賢萬歷間由宦官張洪進呈,鄧祥鳳“受知于武岡藩,薦入畫苑”等等。三是在通過在京城進行的畫家考試來選拔宮廷畫家。光緒《吉水縣志》記載了畫家李子長進入畫院的經歷:李子長,字墨匡,中鵠鄉東園人,繪事殊絕,無能不兼。嘗薄游都下,會畫園選人,試為天下第二,名噪藝林,一時爭購之,寶如拱璧。子長所為,神氣遠出,靈丹斷墨,輒自栩栩欲活,他家雖極意規仿,卒同翦綵也。乾隆《廣州府志》還記載了宮廷畫家林良之子林郊通過考試進入畫院的情況:林郊字子遠,良之子也,擅水墨翎毛。弘治七年詔選天下畫士,郊中第一,授直武英殿錦衣衛鎮撫。這種通過考試選拔畫家的方式有時亦與前兩種方式相聯系,主動訪得或經推薦征召來的畫家有時仍然需要在京城參加考試,謝環雖然系推薦而被征至京師,但還是需要經過考試,因其“校藝在高等,遂蒙寵用”。四是通過工匠服役制度被選入畫院。明代地方隸屬匠籍的工匠每隔一定年限要到京城服役數月,其中部分有可能被分配到皇家工程或內府機構服役,京城當地屬于匠籍的住坐工匠也往往由內府管理服役,他們當中較優秀的畫家遂有機會留在宮中成為宮廷畫家。五是父子相襲或師徒相承而進入畫院。明代宮廷畫家多授錦衣衛職,而錦衣衛官職可以父子相襲,這為子承父業進入畫院提供了條件。明代雖然未見有如宋代畫院馬遠家族那樣,一連五代都供職畫院的情況,但同樣有相當多的繪畫世家數代人供職于畫院。父子兩代都在畫院中供職的有永樂、宣德時期的戴景祥、戴進父子,邊文進及子邊楚芳、邊楚善;成化、弘治間有林良、林郊父子等。而家族中三代以上都供職于畫院的,永樂至正德間有殷善家族,包括其子偕、殷順、孫股宏等。除父子相承外,師徒相承也是明代宮廷畫家的一個來源。對于影響較大的畫家,傳人眾多,有不少亦隨其師而入畫院。如戴進弟子夏葵,呂紀之徒蕭增、胡鎮等都進入畫院。畫家的日常工作根據各人官職、身份、畫藝高下等具體情況不同,亦有很大差別,但總體而言,宮廷畫家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從今天留存的明代宮廷繪畫作品來看,題材多樣,舉凡山水、人物、花鳥、樓界畫等均有涉及。但要嚴格區分其中哪些是宮廷畫家日常工作中所創作的職務作品,哪些是他們業余時間所創作的作品,顯然存在不少難度。不少明代宮廷繪畫作品并不落款,但顯然應系當時奉命而作的職務作品,商喜《明宣宗行樂圖》,佚名宮廷畫家的《明宣(憲)宗宮中行樂圖》、《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御花園賞玩圖》、《出警圖》、《入蹕圖》以及現存大量的明代帝后肖像畫等,這些反映帝王日常生活的作品大都是宮廷畫家的職務作品。在有畫家落款的作品中,除姓名外,畫家還常常寫明本人的入值場所、官職、籍貫等情況,如故宮博物院藏繆輔《魚藻圖》和王臣《雙勾竹圖》,落款分別為“武英殿直錦衣鎮撫蘇郡繆輔寫” “直仁智殿文思院副使五云王臣寫題 ”。但更多的情況是落款中僅書上述四項內容中的三項或兩項的,如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紀鎮《春苑戲狗圖》的落款“直文華殿錦衣千戶紀鎮寫”,故宮博物院藏林良《灌木集禽圖》款“東廣林良”,以及劉俊《雪夜訪普圖》中的署款“錦衣都指揮劉俊寫”等。從落款的差異上,我們或能大體上區分哪些是其職務作品,哪些是非職務作品。對內而言,入值場所、官職顯然是宮廷畫家彼此之間區分的重要依據,那些明確寫明畫家入值場所并同時注明官職的繪畫作品,其署款較為嚴肅正式,多數應可認為是畫家為宮廷創作的職務作品。而除姓名外僅署官職或者籍貫的作品則多為畫家的非職務作品。 宮廷畫家署名“臣”字款的作品均為職務作品,表明相對于君王的身份,乃奉命而作。如王諤《踏雪尋梅圖》署“臣王諤寫”,并鈐“御府圖繪之記”,圖上方另鈐“弘治”圓印及“廣運之寶”方印,無疑是為宮廷創作的職務作品。大致而言,明代宮廷畫家的職務繪畫作品主要包括這么幾個方面:這方面的作品有《明宣宗行樂圖》、《明宣(憲)宗宮中行樂圖》、《明宣宗射獵圖》、《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明憲宗御花園賞玩圖》等,雖然都沒有畫家署款,但很明顯都是宮廷畫家的職務作品。這些繪畫作品具有記錄歷史的意義,比如反映重大典禮活動的《出警圖》、《入蹕圖》,據研究有可能是圖繪萬歷皇帝祭陵的盛況,將整個儀仗隊伍的眾多人物繪入圖中。正統四年(1439)六月初三,西域撒馬兒罕國供馬,英宗為馬賜名“瑞”,并下詔命“畫史圖之”。另外,反映祥瑞事件的瑞應圖也屬此類,如現存的多幅《瑞應麒麟圖》描繪了永宣時期鄭和下西洋時跟隨鄭和船隊到明朝進貢的滿刺加國、榜葛國所敬獻的瑞獸“麒麟”(即長頸鹿)的情況。現存大量明代帝后的肖像畫也是明代宮廷畫家的職務繪畫作品,現存作品則有北京、臺北兩地故宮所藏清宮南薰殿舊藏明代帝王像以及明代帝后半身像多幅。除了帝后等皇室成員外,宮廷畫家也會受命為朝廷大臣繪制肖像,這也是君主籠絡臣子以示恩寵的手段。這些歷史題材繪畫多描繪古代著名歷史故事或明君賢臣,以達到宣教的目的,除了描繪古代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外,也有描繪本朝開國創業故事的歷史故事畫。明初曾“召天下畫士至京,圖歷代功臣”。朱元璋 “命畫古孝行及身所經歷艱難起家戰伐之事為圖,以示子孫,且謂侍臣曰:'富貴易驕,艱難易忽,久遠易忘。后世子孫,生長深宮,惟見富貴,習于奢侈,不知祖宗積累之難,故示之以此,使朝夕觀覽,庶有所警也。”現存故宮博物院的商喜《關羽擒將圖》、劉俊《雪夜訪普圖》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兩處所藏明代宮廷畫家所繪歷代帝王、圣賢名臣的肖像畫即屬此類作品。為宮廷及皇家寺院道觀進行壁畫創作也是明代宮廷畫家的常見工作。明太祖朱元璋曾命周位“畫《天下江山圖》于便殿壁”,宮廷畫家盛著則在洪武時受命“畫天界寺影壁”。明成祖朱棣選派宮廷畫家為重要的皇家寺廟報恩寺創作壁畫,宮廷畫家上官伯達參與了該寺壁畫的創作。他又命畫家于奉天殿兩壁繪真武神像。《酌中志》亦記載“御用監武英殿畫士所畫錦盆堆,則名花雜果;或貨郎擔,則百物畢陳?;驅?三月韶光’、'富春山子陵居’等詞曲選整套者分編題目,畫成圍屏,按節令安設。” 現存直文華殿畫士計盛《貨郎圖》以及畫家呂文英的春夏秋冬四景《貨郎圖》正是描繪百物畢陳的貨郎擔,即屬明代宮廷中的裝飾題材畫,特別是呂文英四景《貨郎圖》,其作用正與“畫成圍屏,按節令安設”的記載相同。6.隨同出使時負責圖繪異地的風物、山川地形,或專門繪制供皇家參考的地圖等外交使團出使時候往往隨團帶有畫家,負責圖繪當地風物、地理情況,具有一定的偵查功能,這項職能古已有之,明代也不例外。七下西洋的鄭和船隊亦帶有畫家出行,“并畫天堂國真本回京”?,F存一些明代大型地圖,如《大明混一圖》、《蒙古山水地圖》亦系宮廷畫家奉命繪制以供帝王御覽參考。有關節慶時節賞賜給朝臣的一些物品上亦常有宮廷畫家創作的圖畫。明代宮廷有在端午節賞賜群臣折扇的習俗,其上多由善書的文華殿中書舍人書寫文字或由宮廷畫家繪制圖畫,天順朝端午節所賜群臣折扇上的圖畫常由林良繪制。明代報國寺內各類“天堂地獄變相”畫一百二十軸,也是宮廷畫家所繪,由宮中賞賜。存世的《比丘女冠像》、《等覺位十地菩薩圖》、《天龍八部羅叉女眾圖》以及首都博物館藏的眾多慈圣皇太后功德款水陸畫,也均系根據皇家要求而繪制,用于捐獻寺廟及供奉使用。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明佚名《等覺位十地菩薩像》 宮廷書畫收藏品的鑒定、整理、修復、裝裱需要專門的人才,除了專業的裝裱人員外,宮廷畫家往往亦是這方面工作的主導力量,也是部分宮廷畫家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修復外,宮廷畫家也會根據要求對宮中收藏的古代繪畫藏品做進一步的增飾加工。詹景鳳提到,萬歷皇帝曾命宮廷畫家為宮中收藏的李公麟等人的白描作品上色。傳世的宋元人所作《九歌圖》基本都為白描作品,蓋李公麟原作為白描,各本均從此生,但今藏波士頓美術館的宋人《九歌圖》卻為設色,與他本不同,此圖舊傳為李公麟之作,其上有萬歷內府藏印,此圖之設色當為萬歷時宮廷畫家所為。一些宮廷畫家既善于繪畫,也精于書畫作品的鑒定,因此內府收藏書畫也常由他們進行鑒定。畫家邊景昭于永樂初被征入宮,明成祖置其于“秘府,使區別名畫”。除進行繪畫創作外,邊景昭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即是對皇家收藏的大量繪畫進行鑒定。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北宋張敦禮(傳)《九歌圖書畫卷》明代諸帝在公務之暇,常和書畫待詔們一起品評書畫作品,談論書畫創作。《明太祖實錄》記載了洪武元年(1368)閏七月朱元璋與侍臣觀賞宮中所藏古代帝王畫像,并討論其賢否得失的故事。另外,宮廷畫家謝環深得明宣宗賞識,“萬幾之暇恒侍左右,間承顧問”明代的諸多典籍都記載了謝環在仁智殿陪同宣宗賞畫的故事,其對戴進畫所言雖不可盡信,但亦說明受寵幸的宮廷畫家陪同帝王賞鑒書畫亦是其重要的職能。宋徽宗精于繪事,作畫時有時僅勾勒線條而讓當時的宮廷畫家上色完成,所謂代御染寫”,這與唐時吳道子作畫多不親自上色交付弟子完成情況相似。明代宮廷畫家也有為皇帝作品進行潤色的記載,據記載,宣宗每畫,“必召畫史于旁,稍不如意,即令修飾。”清初宋犖也指出,商喜常為明宣宗作畫代筆。 摘自趙晶《明代畫院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年。本文有刪減
+
請點擊下方卡片 關注當代國畫 
整理編緝_夕月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