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丁香醫生 浙江 不知道多少人有這樣的感受,上班的每一天都好累,是周末努力睡覺也補不回來的累。哪怕是經歷長長的假期,也總是很困、乏力…… 每天都在重復睜開眼上班,下班路上就開始犯困,但到了家里又開始刷手機到凌晨…… ![]() 更可怕的是,在這樣乏力無助的日子里,還總是小毛病不斷,什么口腔潰瘍、眼睛干澀,還動不動就感冒。 經常是嘴巴里的潰瘍剛好,準備出門來個辣火鍋開心下,馬上又開始感冒發燒,出不了一點門。不算什么大病,但就是弄得你渾身難受。 ![]() 過往我們科普過這和壓力大有關,但其實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問題: 這可能是身體缺「營養」 發出的求救信號! 你沒看錯,現有的研究發現,在吃飽早就不成問題的現在,不少人的身體正處在缺乏營養素的邊緣。 ![]() 富含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的食物真的吃太少了,而這很可能就是造成我們的身體狀況不斷的原因之一。 身體上的小毛病 和營養素缺乏的確有關 數據顯示,全球有約 30% 的人群(也就是將近 20 億人口)有微量營養素缺乏的情況[3],而在中國,這個數據是 3 億。 ![]() 這在學界也被稱作「隱性饑餓」——我們的身體沒有吃夠營養,同樣會引起身體一系列的問題。 拿前面大家提及最多的累、乏力、小毛病不斷來說,實際上的確和很多營養素有關: 臨床上會發現: 鐵缺乏容易引起乏力、疲倦等癥狀; ![]() 維生素 C攝入不足同樣容易讓人感覺疲勞、乏力和煩躁,甚至還可能和關節疼痛、抵抗力下降有關; 維生素 A缺乏(包括邊緣性缺乏)往往最初表現為眼干,免疫力低下,皮膚干燥;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則容易引起更為常見的便秘,并且會有「沒食欲沒胃口」的感受。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里,看起來事不大,但就是讓人「渾身不舒服」的小毛病。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中提到,我國成人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明顯缺乏。其中維生素 A、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維生素 C、鈣、鐵的攝入量尤為顯著,這些攝入僅占推薦量的 65% 以下。 大部分人看起來敦實的身體,其實根本就是「營養空心人」。 ![]() 舉例維生素 C 來說,其實一天吃夠 100 毫克就夠,聽起來是不是也不多?但據調查我國成年人每日維生素 C 攝入量其實只有 75.5 毫克。 而和便秘有關的膳食纖維,建議每天吃夠 25~30 克,實際上平均卻只吃了 9.9 克,說明攝入是遠遠不夠的。 3 個壞習慣 讓人吃得不少,但營養根本沒吃夠 想讓我們的身體全方位的好好運轉工作,其實需要的營養并不少——說白了身體這套系統真的就挺「窮講究的」:它要的不是量多,要的是雜。 拿身體的必需營養素來說,就有幾十種,包括鈣、鎂、鋅、硒、維生素 A、維生素 C、維生素 B 族…… ![]() 這些都是身體自身無法合成的,也就意味著每天都得通過吃不同的食物來滿足身體。 但現代人,特別是打工人的飲食壞習慣,讓這些營養根本吃不夠。 壞習慣一:經常拿零食小點心解饞、充饑 現代人根本不缺吃的,餓了隨便都能掏出一堆零食來,再不行奶茶咖啡飲料。 但這些零食里,講真個頂個的都屬于:高熱量,沒啥營養。 ![]() 這類食物的特點是,讓人以為自己吃夠了,實際上除了長出身上更多白花花的脂肪來,根本不夠填身體需要的營養。長此以往,身體只會越來越「餓」。 壞習慣二:一日三餐以外賣、速食為主 外賣、高熱量食物,也包括買回家的方便速食,其實也是營養流失率很高的重災區。 ![]() 一項[4]對中國常見的外賣菜肴的研究發現: 絕大多數的外賣菜品都屬于低分營養食物,僅有 3 樣菜納入了研究者的「法眼」: 炒包菜,四季豆炒豬肚和小米粥 ![]() 圖片來源:文獻,食物評分評估了營養素比例,維生素礦物質含量,食品添加劑的成分等,70 分以上才屬于健康食物 剩下的大家愛的漢堡、魚香肉絲、番茄炒雞蛋、火鍋等等,連 40 分都上不去! 更崩潰的是,即使是看起來營養搭配均衡的外賣,從出鍋到吃進身體,營養也會繼續流失。 ![]() 這些食物也就只配填飽肚子!離身體想要的營養遠著呢。 壞習慣三:要么不吃,要么報復性吃太多 很多人總是突然想起來一頓猛猛吃上一兩斤水果,想想這不就滿足了么?呵,身體可沒那么好糊弄。 ![]() 要知道不少營養素「管事」時間短,需要經常補充——今天吃管今天的,根本顧不到明天,需要天天補充。 常見的比如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B 族這類水溶性維生素在體內并不會大量存儲起來,吸收后多的部分很快會從尿中排出。 這時候如果吃的食物含量不夠,就容易出現缺乏的癥狀。因此在吃上不能短缺,需要天天吃的,才能讓身體處于充足的狀態。 ![]() 更可怕的是,越胖,身體更易缺乏微量營養素,也需要更多維生素。 有調查發現,17% 的肥胖人群維生素 C 不足。而且有研究發現,體重越大,對維生素 C 的需求越高,肥胖人群每重 10 公斤,就要比 60 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多補充 10 毫克! 這么看來,真心說,咱也別怪身體總是這不舒服那不舒服了,咱這日常伺候的的確也是不到位了。 ![]() 養好身體,趕走小毛病 把高營養素密度食物列入食物清單吧 看到這,或許不少朋友會說,道理咱都懂,就是做不到啊! 甚至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那不然吃點補劑吧。但其實對于大部分群體來說,并不推薦優先選擇補劑。 更建議先通過食補來補足,其中優選「高營養素密度食物」。 ![]() 啥是高營養素密度食物?這是營養界的一個重要概念:同等熱量下,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身體所需營養素的食物。 只要在食物選擇上作出小小的調整,我們的身體真的可能發生大變化。 ![]() ??有研究者分析 14 萬人群的 15 年隨訪數據,結果發現,堅持高營養素密度的飲食模式比起低營養素密度飲食模式的人,胃腸道疾病的發生減少了14%。 ??飲食營養素密度越高,肥胖風險可能就越低; ??對于 2 型糖尿病人來說,習慣高營養素密度的肉類比低營養素密度的加工肉類,肥胖風險能降低近 30%。 ??高營養素密度飲食還與更低的過敏反應有關,如女性能降低 20% 左右的哮喘風險。 ![]() 也就是說,通過更多攝入高營養素密度的食物,補足營養,不僅減少小毛小病,還能讓身體的代謝變好,機體運轉向好,精神狀態自然就好起來。 怎么選,怎么吃呢?別急,兩招教給大家: 第一,選對種類,減少空有熱量沒啥營養的食物,增加高營養素密度食物。 ![]() ![]() 第二,優中選優,同樣是蔬菜水果,其中營養素含量更高的優選。 同樣是蔬菜水果、肉類、谷物,其實也有營養素密度高低之分,特別是建議每天都該吃點的蔬菜和水果。 比如,同樣是含有維生素 C 的水果,1 顆可食部分為 100 克的黃心奇異果(171 毫克)就遠超一天所需量,要是換成蜜橘需要吃 9 個。 ![]() 日常生活里,其實也只要做一些小小的食物替換,讓營養素密度大大提高: ![]() 其實想象一下,每吃一口高營養素密度食物的你,正在默默給咱們虛弱的身體填補那些空心的部分:身體會感謝我們的! 希望每個「營養空心」之人,早日過上精神飽滿的每一天。 |
|
來自: 一葉知秋6012 > 《Ai改變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