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能理解王樹國這段話:“什么樣家庭的孩子最幸福?當爸爸開車走錯路的時候,媽媽在旁邊說,正好咱們去看一下沒見過的風景;當媽媽做了菜,忘了煮米飯的時候,爸爸說,你等著,我去買饅頭,正好我想吃饅頭。幸福的家庭,就是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首先想到的不是互相指責,而是團結起來,用最好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咱們給過孩子這種踏踏實實的感覺了嗎?” 有些家庭,對外人客客氣氣,回到家卻像變了個人,說話帶刺,尖酸刻薄。他們就像刺猬,明明知道對方的軟肋,卻偏要往痛處戳。 家應該是個溫暖的港灣,但很多時候,屋檐下的裂痕都是從嘴里開始的。多少家庭的溫情被冷嘲熱諷凍成了冰碴,多少矛盾在陰陽怪氣中發酵。明明可以好好說話,遞杯溫水就能暖人心,卻非要往家人心口扎刀子,把家變成了冰窟窿。 總在窩里橫的人,不是蠢就是壞。那些在飯桌上貶損伴侶,在客廳里踐踏孩子自尊的“強勢”,其實不過是懦弱的表現。對路人客客氣氣,對家人卻惡語相向,這不是體面,是自斷福報。 想要殺死一個人,不必用武力,只需要天天挑他的缺點。人,永遠是需要認同感的。如果從來沒有人認同他,也就沒有了向上的動力。 不要以為你的指責是在教育別人,仔細想想,如果只是教育,你那時為何怒不可遏?事實上,喜歡指責的人想要的并不是對方改正,而是在宣泄自身的怒氣。 家庭需要的是包容,是理解,是謙讓。我不喜歡那句話,刀子嘴豆腐心,縱有豆腐心,刀子也傷人。 很多夫妻把日子過成了華山論劍,非要爭個你死我活。其實,哪有什么三觀不合,不過是計較太多,包容太少。爭贏了道理,輸了溫情;逞了口舌之快,卻傷了感情。 婚姻不是華山論劍必須爭個高低,適當的服軟也是經營之道。恰好的婚姻才能長久:太自我不行;失去自我也不行。 余光中說:“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夫妻相處是靠妥協。婚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是一對一的民主,是一加一的自由。” 這世間所有的愛都是雙向的,既要有妻子對丈夫的關懷,也要有丈夫對妻子的尊重。父母愛護孩子,孩子也要敬重父母。任何一段關系,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一定會有邊界感。 真正聰明的夫妻都懂:給臺階下是智慧,服軟認輸是格局。你看那些興旺之家,飯桌上飄的都是暖心話,客廳里流淌著理解與尊重。他們知道,刺向家人的利刃,拔出來時總會帶著自己的血肉。 愿有緣看到這段話的朋友們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