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消融術是一種治療心律失常的介入性技術,以下是其相關介紹:
原理
通過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血管送入心臟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冷凍能量、超聲能量或化學物質等,使局部心肌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或其他改變,從而破壞引起心律失常的異常傳導通路或異位興奮灶,達到治療心律失常的目的。
適應證
· 各種室上性心動過速,如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等。
· 心房撲動。
· 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
· 心房顫動,尤其是陣發性心房顫動。
操作過程
· 患者一般需在局部麻醉下接受手術。
· 醫生將電極導管經血管插入心臟,通過心腔內電圖和影像學技術(如X線、心臟超聲等)引導,將導管準確放置到病變部位。
· 然后根據不同的消融方法,釋放相應的能量進行消融。
· 消融過程中,醫生會密切監測患者的心電圖、血壓等生命體征,以及心律失常的變化情況。
術后注意事項
· 患者需臥床休息,穿刺部位沙袋壓迫,防止出血和血腫形成。
· 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腫脹、疼痛等情況,以及有無心慌、胸悶、胸痛等不適癥狀。
· 遵醫囑服用抗凝藥物或其他相關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和心律失常復發。
· 定期復查心電圖、心臟超聲等,了解心臟恢復情況。
風險與并發癥
· 穿刺部位出血、血腫、感染等。
· 心臟穿孔、心臟壓塞等嚴重并發癥,但發生率較低。
· 血栓形成與栓塞,可能導致腦梗死、肺栓塞等。
· 損傷心臟正常傳導系統,引起房室傳導阻滯等。
心臟消融術總體成功率較高,安全性較好,但具體效果和風險因患者個體差異、心律失常類型等因素有所不同。患者在手術前應與醫生充分溝通,了解手術的利弊,以做出合適的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