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h41沖鋒槍(俄語: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ет ППШ41)是蘇聯在二次大戰期間大量使用的一款沖鋒槍,國內亦稱其為什帕金沖鋒槍或音譯為波波沙沖鋒槍。PPSh41沖鋒槍是前蘇聯著名的輕武器設計師喬·S·什帕金(GeorgeS. Shpagin)設計的,1940年至1941年初完成全面試驗,1941年開始裝備前蘇聯軍隊,1942年中開始大批量生產,在40年代的10年間,總產量超過500萬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量最大的沖鋒槍之一。PPSh41沖鋒槍與原先的PPD沖鋒槍系列比較,具有射速高、成本低和精度好等優點。它的大部分零件都是用厚鋼板沖壓而成的,槍管護筒伸出槍口,并與槍口成一定角度,起到了槍口制退器和消焰器的作用,還可減少連發射擊時的槍口跳動。各零部件間的連接方式是鉚、焊、銷等連接方式,便于大批量生產。PPSh41沖鋒槍全長840mm,槍管長270mm,全槍質量3.63kg(帶空彈匣),35發彈匣或71發彈鼓供彈,發射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或7.63mm毛瑟手槍彈,彈頭初速488m/s,理論射速900—1000發/min。PPSh41沖鋒槍有早期型和標準型兩種,這兩種槍的區別是表尺不同,早期型是弧形座表尺,標準型是“L”形翻轉式表尺。兩種槍都在機匣頂部刻有該槍的生產日期。此槍還被社會主義陣營各國廣泛仿制。該槍采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開膛式擊發方式,可單、連發射擊瞄具是片狀準星,早期型是U”形缺口照門、弧形座表尺,表尺射程50~500m,表尺分劃50m。標準型是“U”形缺口照門“L”形翻轉式表尺,表尺射程100m、200m。二戰期間,德軍曾經將繳獲的部分PPSh41沖鋒槍改為發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使用MP40沖鋒槍的槍管和彈匣),以MP41(r)改型波波沙沖鋒槍的名義裝備德國國防軍;抗美援朝時期,中國軍隊裝備了PPSh41沖鋒槍,并進行仿造,稱為1950年式沖鋒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