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莫奈 “時隔兩年,收到了前老板發來的微信。”5月20日,從格力離職兩年的孟羽童突然發布了這么一則溫情的帖文。這天,各大商家還沉浸在情人節的敘事套路里,而格力,顯然想搞點“浪漫”的大動作。 從孟羽童發出的截圖能看到,董明珠慷慨邀約:“我帶你去吃飯”——似乎是要冰釋兩人此前的爭議和隔閡。 而孟羽童則動情地感慨:作為朝夕相處共事過兩年的人,我總是能感受到她內心最純粹和善良的一面。 孟羽童在社交媒體發布的帖文/圖源:孟羽童Morita 兩年前,董明珠和孟羽童還因突然離職一事,隔空對戰,鬧得很不體面。 兩年后,雙方則突然變成溫情的上下屬,相互憐惜,惹得外界議論紛紛。不少網友表示:這是職場版的“再見愛人”。 實際上,這些溫情不過是流量戲碼的一部分——他們兩人的種種行為,不過是在為昨晚,5月23日的一同現身“格力明珠精選”直播間,進行直播帶貨的預熱罷了。 在直播帶貨的江湖里、在流量面前,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董明珠與孟羽童的“再愛一次”也并非簡單的個人情感選擇,一切不過是多重現實因素驅動的理性決策。 “董氏批評”與年輕人 周五晚的直播,董明珠依然爆出了很多金句。 在直播的一開始,董明珠含笑摟著孟羽童,但她直言,孟羽童還是孩子,“該關心的關心,該批評的批評”。 然后,她不留情面地“批評”道:“你喪失了一次最好的機會,格力平臺很大,你以為自己搞代言、給別人做廣告、好像收入有了一點,但你失去的更多。” “最后一次叫你離開的時候,確實是你犯了很大的錯誤。因為要講規矩,我們在工作當中一定要講原則,情感是另外一回事。”對于外界關心的離職風波,在這次直播中,董明珠也側面提及了。 董明珠在直播中摟著孟羽童/圖源:格力明珠精選直播截圖 不過,兩人合體直播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給格力的產品帶貨。 直播中,兩人簡單地寒暄后,格力產品的鏈接便逐漸上架。此次直播時長兩小時,涉及了100多件格力的產品。隨后,“孟羽童是否再回格力”“董明珠回應開除孟羽童”等等詞條,在5月23日晚登上了話題熱搜。 不管董明珠和孟羽童所談及的話題和互動是否有意為之,從四年前她們同錄一個綜藝開始,這一對“霸道老板+美女打工人”組合,就一直霸占著公眾視野。 “霸道老板+美女打工人”的組合 董明珠和孟羽童最初是在綜藝牽手的。2021年,在芒果TV自制的職場綜藝里,孟羽童在一眾名校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董事長秘書。而他們在節目里已經表現得相當親密,到海邊散步時,孟羽童主動挽起了董明珠的手,“和董總這樣走一走,好幸福”。 在公開場合,董明珠滿意地表示,有意將她培養為“第二個自己”。后來,按照孟羽童發布的視頻所說,她在格力的工作包括了行政、接待、媒體活動、跨部門對接等等。 此外,孟羽童還參與了官方直播。“明珠羽童精選”的直播賬號,就是格力在其加入后新設的。但隨著其漸漸淡出幕前,轉向市場部工作,賬號名改為“格力明珠精選”。在格力期間,孟羽童的個人賬號粉絲逐漸增加,2023年,其抖音賬號粉絲達到200萬。 直播賬號更名為“格力明珠精選” 一位是從銷售強人起家的傳統企業家,管理嚴格,自立自強;另一位是名校畢業的KOL新貴,喜歡個性、噱頭和標簽,會在面試時突然跳起中國舞——她們兩人的人設結合很矛盾,但也因此充滿了“甜蜜”“爽劇般”的話題度。 不過,隨著孟羽童離職,兩人的“隔閡”逐漸公之于眾。 根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23年5月,孟羽童離職的消息傳出后,格力市場部員工稱,孟羽童在公司期間“經常曠工參加商務活動,接私活”,在公司與其談話后仍進行相關活動,未有改進。 離職后,董明珠不斷在公開場合釋放出她對這位前秘書的不滿。比如,2023屆大學生入職儀式上,董明珠直截了當地表示:“其實當時我看她很勤奮,我希望她能夠成長起來,所以我說你在我的身邊當秘書。當秘書連個文都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是什么秘書,反而借助我們平臺變成個網紅,已經在公司起到不好的作用……所以把她開出去。”這次演講,也側面證明了孟羽童是被格力開除的。 董明珠曾在格力2023屆大學生入職儀式公開批評孟羽童 不到兩年的“接班人”來去匆匆,是資本畫餅,還是年輕人的職業規劃多樣性?消息傳出初期,輿論猜測紛紛。有人認為,“董孟之交”從頭至尾只是一場炒作,也有人認為,是年輕人吃不了苦,或是格力對孟羽童不夠好。 董明珠樂意在公眾面前描繪她對年輕人的想象:少拿工資、勤勤懇懇、多講奉獻。同時,她又頻繁和各路年輕人合作。 譬如,最典型的就是,任命科技測評達人王自如為渠道改革項目負責人。董明珠希望借助外部力量進行企業深層次的變革。 既想靠近年輕人,卻又想和年輕人保持距離,董明珠在一次次批評和教導中,成為了那位不缺話題的“網紅”。 格力需要什么樣的流量? 根據報道,5月23日晚的直播,在開播30分鐘后,賬號的帶貨成績就登上了“大家電榜”第一名,是當晚各平臺熱議的對象。格力不僅能借此為即將到來的“6·18”購物節預熱,還能重新塑造大眾對于董明珠的印象。 在公開場合,董明珠不缺乏流量,因為她總有一些“驚人言論”。 近期,在股東大會里,她說“絕不用海歸派”,理由是只在國內高校里培養自己的人才。此言一出,響徹輿論圈。 在更早前面對和雷軍的激烈競爭時,她暗暗“內涵”對方,“有人成了首富,但你看看給股民分了多少錢,只是靠炒高股價”; 在面對35歲難就業的社會問題時,董明珠則認為是他們“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低下頭”。 部分支持者認為,董明珠這個人快人快語、性格直爽。但更多互聯網上沖浪的年輕人,將她視為,固執與霸道,甚至是不合時宜。 董明珠和孟羽童 董小姐之所以成為常年登頂熱搜的話題女王,一方面,董小姐性格或是如此——與很多低調的制造行業的企業家不一樣,她本人樂意參與公共話題和媒體采訪,對怎么用人、怎么管理企業、怎么看待人生有著滿腔的表達熱情,而且,她對自己的表達有著絕對的自信。 另一方面,此時的格力需要董明珠的流量。 2025年4月22日,格力電器進行公司董事會換屆選舉,董明珠順利當選新一屆董事,并再次當選董事長,開啟了執掌格力的第五個任期。更早之前,2012年,董明珠擔任董事長職務,在這九年時間里,她猶如一個不知疲倦的狂人,帶領格力從百億營收的規模到2000億營收的量級,是行業內當之無愧的巨頭級企業。 不過,到了2024年,從格里的業績報告里,能看出這家企業的隱憂。去年,格力的營收同比下滑7.31%,成績為1900億元,該項數據相當于回到了2022年。美的、海爾、格力是家電行業里的三巨頭,但對比三家去年的業績,只有格力出現了下滑趨勢。 格力2024年的營收情況/圖源:格力電器2024年年度報告 為什么會這樣?從財報來看,主要是包含空調在內的消費電器板塊下滑,收入同比減少4.29%至1485.6億元,占總營收的78.54%。 空調品類的競爭日趨激烈,格力的優勢進一步被削弱。鹽財經此前曾報道過,董明珠和雷軍關于專利權糾紛的口水仗,源于作為后來者的小米入局了格力的優勢賽道:空調。 盡管兩者市場份額還有很大差異,但憑借營銷優勢,小米在國內的線上市場份額已經來到了行業第三的位置。 盡管在盈利能力上,格力仍然保持著很強的韌性——2024年,其歸母凈利潤業績突破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格力深陷到新業務增長的焦慮泥潭里,一直沒能走出來。 為了打破消費者對“格力=空調”的固有認知,2025年開始,格力的線下門店陸續更名為“董明珠健康家”,里面售賣著冰箱、洗衣機、全屋凈水、小家電等全屋智能家電設備,號稱打造像星巴克那樣能吸引年輕人的“第四空間”,“我們需要更多增進跟年輕消費者的交流,通過好看的線下店場景,讓年輕人愿意進來看一看”。 格力的線下門店陸續更名為“董明珠健康家”/圖源:社交媒體截圖 鹽財經記者注意到,此次直播在開場介紹完空調產品后,第二個介紹的品類是格力的美容儀。這款微電流美容儀的售價日常價格14000元,活動價格9800元,定位高端。它最早在2024年開售,是“董明珠健康家”里的熱門產品。 按照直播間的說法,這款價值9800元的美容儀,“很多珠海女企業家都在用”。然而,據媒體報道,在這個觀看峰值超3萬人的直播間,開售半小時后,僅賣出2單美容儀,距離直播結束15分鐘時,僅賣出4單。 格力的微電流美容儀 既要吸引年輕消費者,又要推廣家電業務的多元化,可以看得出來,格力轉型有著迫切的決心。 此前,格力嘗試入局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可以說是較為失敗,2024年綠色能源業務收入僅172億元,增長0.8%,未能形成規模效應。而芯片、醫療器械、預制菜等領域的嘗試也尚未有成效,雖然轉型決心堅決,但對比起已經把消費電器銷售額比重降至34%的美的來說,格力的路還很長。 面對多元化轉型不順利的說法,董明珠曾公開回應:“我從來不認為不順利,我覺得很好,大家對我期望太高了,希望我明天裝備業務就可以做到1000億,跟空調規模一樣。世界上還沒有哪個企業能做到,我更不可能。我們的戰略基本上沒錯過,只是現在的成長速度是不是能夠快一點?” 流量是助力,有時候也是反噬的力量。格力如今的產品和董事長有深度的IP綁定,對產品的銷量增長和質量保證有著一定的助推力,但也很容易因為部分言論激怒網友,使得格力失去了新生代消費者的喜愛。 而目前,孟羽童在全網粉絲數超過400萬。因此,站在格力的視角來看,董明珠再次牽手孟羽童是這家企業吸引Z世代消費者的關鍵流量入口。孟羽童過去“職場逆襲”人設與年輕消費者能產生共鳴,是格力突破“傳統制造業”刻板印象的一座橋。更重要的是,格力已經不能再依賴“董明珠”一個人的IP了。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董明珠的種種實踐驗證了“爭議即生產資料”的商業邏輯。但現在,格力急需“董明珠”之外的故事。而最愛格力的董明珠,最終決定,再一次向年輕人靠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