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涵 兒時我曾經(jīng)瞬間有過希望長大當一個攝影師的想法。那是我上小學時,有一次在家里五斗櫥抽屜里看見了一只黑色的長方形的小膠木盒,大小與我們現(xiàn)在的手機差不多,稍寬些,厚好多,正面還有一個鑲著玻璃的圓柱體。爸爸告訴我這是他早年在日本留學時帶回來的照相機,可以拍照留影。那個年代照相機極少見,他見我是懂非懂,就拿出一些他以前拍的照片給我看。看著這些照片上栩栩如生的人兒和景色,對畫畫特感興趣的我突然產(chǎn)生了以后要當一個會用照相機拍照的人的念頭。 ![]() 老照相館里拍張美女照 李 涵繪 說起照相,因為那時私人有相機的極少,要拍照只能去照相館。年過五十的老蘇州只要說起照相館,都會提到當年邵磨針巷里赫赫有名的國際照相館。這是蘇州城里頂尖的最大的老牌照相館,不僅因為它坐落在市中心且又與蘇城負有盛名的人民商場毗鄰,更重要的是這家照相館的規(guī)模設施和照相水平全面碾壓蘇州的其他照相館。我年輕時到人民商場購物或閑逛時,總要在國際照相館大門兩邊寬大敞亮的櫥窗前停留許久,那里不僅陳列有各種高檔的照相器材,更有好多帥哥靚女的半身照片和風景照,黑白的著色的都有。尤其那些風姿綽約眉目傳神的美女照片,讓那時還年輕的我看得不禁怦然心動,久久不愿離去。 ![]() 記得國際照相館有兩三層樓面的營業(yè)空間。樓下主要是接待顧客的柜臺、座椅和占據(jù)了很大面積的櫥窗,從旋轉(zhuǎn)樓梯上樓,有幾間大小不等的攝影間,用于不同顧客的需要,如證件照、婚紗照、生活照的拍攝。在那里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務和拍攝到最好的照片,當然其價格也是全市最貴的。 ![]() 我家的全家福(1961年) 我有一個同學的爸爸好像是國際照相館的攝影師,我們小學畢業(yè)的合影就是專門請他到學校來拍的。可惜這張照片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了。 ![]() ![]() 這是我83年在大華照相館拍的結(jié)婚照,色上得蠻好的,和彩照差不多。 那時還有一個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的現(xiàn)象,就是每家照相館的旁邊幾乎都有一家相當規(guī)模的理發(fā)店或美發(fā)廳,如國際照相館的對面是蘇州天花板級的漢民理發(fā)店,大華照相館的邊上是白牡丹美發(fā)廳等等。通常,理發(fā)店沿街的櫥窗里也會陳列一些各種發(fā)型的美女帥哥大照片。我想這也許是為滿足顧客的需求同時得到商業(yè)上的共贏吧:美女走出美發(fā)廳正好就近去拍張照片,留存剛燙好頭發(fā)的美顏,照相館因此有了更多的生意,而這些照片也為理發(fā)店做了相應的廣告。 .照相機和照相館為我留下了很多幸福甜蜜和珍貴的瞬間,至今我的好幾個抽屜和柜子里還塞滿了舊時的照片和膠卷底片。有時回想起一些往事會找出這些照片來看看,并且感慨一番:歲月如梭,一去不復返。可惜現(xiàn)在到照相館拍照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手機拍照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普及,使人們離照相館更加疏遠,照相館的經(jīng)營日趨慘淡,就是這大名鼎鼎的國際照相館也于多年前在蘇州的繁華商圈消失了。 寫到此處,突然想起我在照相館除了照相消費外,還在照相館賺過一筆小錢——我的第一筆外快。 八十年代中期的某一天,我的好友老姚來找我,說是石路上一家有名的“金城照相館”需要搭建一組布景用于拍照,需要我來幫助設計制作,當然費用也要給的。當時我還在工廠工作,與愛人總共每月不滿百元的工資獎金,既要養(yǎng)活自己和嗷嗷待鋪的女兒,還要支出學習畫畫的費用,每月收支勉強維持平衡。聽到有這么個賺錢的機會豈肯放棄?我來到照相館找到了經(jīng)理,經(jīng)理姓李與我同宗,已近退休的年齡,是個很好打交道的人。經(jīng)一番對設計制作要求的探討和費用的討價還價,很快確定了方案。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之外賺外快,其實心里也沒有底。我只能連續(xù)幾天跑了好幾家照相館,實地勘察了他們的布景制作,還找了一些畫報上西方建筑的照片作為藍本。幾天后,我拿了畫好設計圖到金城照相館,得到了寬厚的李經(jīng)理的同意認可。等木工把木結(jié)構(gòu)做好后,我開始動手。當時我在工廠當鋼鐵化驗員,天天上中班,早上到午后一點多這段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每天早上我把女兒送到岳母家,然后帶上午飯(不舍得花錢在外吃午飯)趕到石路,糊白紙、用水粉色刷底、描圖案、畫背景。每天從早上干到下午一點,收拾一下,再匆匆趕回廠里上班。這樣辛辛苦苦干了半個多月,才總算完成了一個歐式廊檐帶花園的照相布景(可惜未留下完整的照片)。今天回想起來,真心感謝老姚和李經(jīng)理,讓我在繪畫學習的道路上有了既服務社會的實踐還能賺錢的機會。 ![]() ![]() 蘇州照相和照相館的歷史和故事很值得一寫,我有很多攝影界的朋友和文友也在不同的文章中有較多的闡述,更有專業(yè)人士寫了一些學術性的研究文獻。而我既不是業(yè)內(nèi)人士,也沒有下功夫做過專門研究,此文只是把我與照相館之間發(fā)生的事,做一個回憶和記錄,讓大家飯余茶后瞎看看而已。 吳郡承遠堂公眾號 25.3.10 |
|
來自: 蘇迷 > 《蘇州老照片、老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