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非才之難,所以(1)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2)之才,而卒(3)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圣人,歷(4)試于天下,茍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5),先之以冉有,申(6)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齊,三宿而后出晝(7),猶曰:“王其(8)庶幾召我。”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9)?”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 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夫絳侯(10)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11)連兵數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游(12)浸漬(13)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舉(11)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紆(14)郁憤悶,趯然(15)有遠舉(16)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17)之累。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彼其匹夫(18)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之。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19)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振。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20)哉! 注釋: (1)所以:用來 (2)致:達到,實現。 (4)歷:遍。 (5)荊:指楚國。 (6)申:說明。 (7)晝:齊國地名,應是邊境。 (8)其:表推測,可理解為大概、或許之意。 (9)豫:高興。 (10)絳侯:指周勃,在諸呂之亂后有擁立之功。 (11)灌嬰:與周勃一樣,有平亂擁立之功。 (12)優游:閑適的樣子 (13)浸漬:此處指慢慢影響。 (14)紆:系、綁曰紆。 (15)趯然:趯通躍,趯然就是跳起來。 (16)遠舉:舉有飛的意思,遠舉就是飛向遠方。 (17)遺俗:看不慣世俗,也不被世俗所容。 (18)匹夫:有勇無謀,智識不高的人。 (19)狷介:驕傲清高。 (20)發:表達。 譯文 擁有才能不算難,能用自己的才能(做成事)才難。可惜呀,賈誼有輔佐君王的才能,但是他沒有發揮出來。 君子要謀劃未來的事,就必須等待;要成就大事,就必須忍耐。古代賢人都有能成事的才華,但最后不得用其才,(這樣的結果)未必都是當時君主的責任,也有他們自己的原因。 我看賈誼的論述,如果能實現他的規劃,三代那樣的治世還遠嗎?遇到像漢文帝這樣的君主,還因為不能被重用而死,是不是天下沒有堯舜這樣的君主,就不能有所作為?(當初)只要不是大無道之國,孔夫子都去試,都想勉強扶持,希望能有一天(能讓他們明白)正確的治國之道,將要去楚國,先派冉有聯絡,后派子夏說明來意,君子想得到君主的重視,多么殷勤呀。孟子要離開齊國,在晝這個地方住了三晚才走,(走的時候)還說“齊王幾乎就要召見我了”,君子不忍心離開君主而去,(對君主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呀。公孫丑問孟子“你什么不高興呢?”孟子說:“方今天下,除了我還有誰(能匡扶社稷)呢?我怎么會不高興呢?”君子多么愛惜自己的身體呀(不會因為不得重用,就自艾自憐)。如果這樣殷勤、忠誠、不自憐,還得不到機會施展,然后可以說天下果然不足以有為,而可以無憾矣。像賈生這樣的情況,不是漢文不能用賈生,是賈生不能用漢文也。 絳侯親自拿著天子璽獻給文帝,灌嬰領兵數十萬代表劉氏與呂氏決戰,他們又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舊將,這樣君臣相得的情分,父子骨肉手足都不能比。賈生是洛陽少年,想要一天之間就讓漢文帝拋棄這些舊臣,與自己謀劃新的政策,這是非常難的。如果賈生能夠上得君主信任,下得絳、灌這些舊臣支持,與他們交往與他們親熟,慢慢影響他們,(最后能)讓天子不懷疑自己,讓大臣不猜忌自己,然后發動天下力量做想做的事,不過十年,他的志向便可實現。哪能聊過一次,就馬上(因不得志)而痛哭呢。我看他過湘江為屈原寫的吊文,郁結憤懣,有遠走隱居的想法,之后又因自憐自傷而哭泣,以至于早死,(可見)賈生是個不善于在逆境中為開解自己的人。為漢文帝謀劃一次不被采納,怎么知道以后都不會被采納?不知道默默等變化,而自殘至死。唉!賈誼是志氣大氣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 古代的人,凡有人擁有超世之才,肯定會看不慣世間事,也不被庸人理解,所以不是聰明睿智的君主,不能讓他發揮全部能力。從古到今,大家都稱贊苻堅遇到王猛時,王猛還是布衣,苻堅一天之內就避開舊臣,和王猛謀劃(國家大勢),王猛有這樣的機遇是因為苻堅是個有勇無謀之人,他雖擁有半壁江山,(周圍人依然才具淺薄,他自身水平也不高)。我特別為賈生的志向(沒能實現)而遺憾,所以詳細分析,也讓君主了解賈誼這樣人的狷介行為,如果不得到重用,就會悲傷沮喪,不能再振作。賈生這樣的人,也應該謹慎發表意見,要隱忍待時,也要謹慎發牢騷,不能自怨自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