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婆婆又在電話里對她老姐妹說:"我家兒媳婦啊,那真是沒得挑!"隔著廚房的門,我聽得心里暖洋洋的。這樣的話,她已經說了快三年了。 要知道,剛結婚那會兒,婆婆可沒少在背后嘀咕我。"城里姑娘嬌氣得很,十指不沾陽春水,哪知道過日子的不容易。"這話傳到我耳朵里時,說不委屈是假的。 婆婆是那種典型的農村老太太,勤儉持家一輩子,最看不慣的就是浪費。而我呢,從小在城里長大,花錢確實沒她那么仔細。買個菜多花三五塊錢,她都要嘮叨半天:"這韭菜隔壁攤子才三塊五,你非要買四塊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 ![]() 我老公夾在中間也為難,一邊勸我理解老人的習慣,一邊跟他媽說別管得太寬。家里的氣氛一度很緊張,吃飯時都能感覺到婆婆那雙審視的眼睛。 轉機出現在那個雨天。 那天下午,雨下得特別大,我在公司加班到八點多才回家。一進門就看見婆婆一個人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房間里只開了一盞小燈,顯得昏暗又冷清。 "媽,您怎么還沒睡?"我放下包問道。 "等你們回來呢,小峰說要陪客戶吃飯,可能要晚一點。"婆婆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疲憊。 我走近一看,發現她右手包著紗布,衣服袖子上還有血跡。 "媽,您手怎么了?"我趕緊蹲下查看。 "下午包餃子的時候,刀子滑了一下,劃了個口子。"她想把手縮回去,"沒事兒,就是個小傷。" 我輕輕拉過她的手,紗布已經滲出血絲。"這哪里是小傷,得趕緊去醫院看看!" "大晚上的,算了吧,明天再說。"婆婆擺擺手。 但我看著那道足有兩厘米長的傷口,心里著急得不行。二話不說,拿起雨傘就要扶她出門。 "真的不用,小劉,你別折騰了。"婆婆還在推辭。 "媽,您要是我親媽,我也得這么著急。"我一邊給她披上外套,一邊說,"傷口這么深,萬一感染就麻煩了。" 雨夜里打車不容易,我們在路邊等了二十多分鐘。看著婆婆臉色有些發白,我心里更著急了,舉著傘一邊擋雨一邊不停地招手。好不容易來了輛車,司機師傅看我們一老一少在雨里淋著,也沒嫌棄血跡,痛快地把我們送到了醫院。 急診科人不多,但也排了近一個小時的隊。我扶著婆婆坐在等候椅上,她頻繁地看表,嘴里嘟囔:"這么晚了,耽誤你休息了。" "媽,您別這么說,家人之間哪有什么耽誤不耽誤的。"我拍拍她的肩膀,"您平時照顧我們夠辛苦的,我做這點事算什么。" 醫生給婆婆清理傷口的時候,她疼得直咧嘴,我在旁邊握著她另一只手,心里也跟著揪著疼。縫了五針,醫生叮囑要按時換藥,不能沾水。 回到家已經快十二點了,老公也剛到家。看到我們渾身濕漉漉的樣子,趕緊問怎么回事。 "你媳婦好著呢!"婆婆搶著說,"我手受傷了,她二話不說就帶我去醫院,雨那么大也不嫌麻煩。" 那一刻,我看到婆婆眼里有種我從未見過的神情——那是感激,也是認可。 第二天一早,婆婆就開始逢人就夸:"我家兒媳婦昨晚帶我去醫院,雨下那么大,在醫院陪了我兩個多小時..." 鄰居王阿姨說:"現在這樣的兒媳婦可不多見了。"婆婆聽了,臉上樂開了花。 從那以后,婆婆對我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我買菜稍微貴點,她不說了;我偶爾點個外賣,她也不嘮叨了。反而經常在電話里跟親戚朋友說:"我家兒媳婦心善,對我比對她親媽還好呢!" 其實想想,我也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在她需要的時候陪了她一趟醫院。但對她來說,這件"小事"卻讓她感受到了真正的溫暖和關懷。 前兩天,婆婆又跟她妹妹通電話:"我家兒媳婦啊,上次我手受傷,雨那么大的晚上,二話不說就帶我去醫院..."我在廚房聽著,心里五味雜陳。 老公悄悄跟我說:"媽現在逢人就夸你,你那天晚上的舉動,她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呢。" 我忽然明白了,對于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最珍貴的不是什么貴重的禮物,而是在她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人愿意毫不猶豫地伸出手。那種被人真心關愛的感覺,會讓她們記一輩子。 現在每當聽到婆婆在別人面前夸我,我都覺得那個雨夜的奔波,真是值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