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有小伙伴說最近很頹廢,缺乏動力,想聽我說點扎心的。這可找對人了,對于中年人來說,最不缺的就是扎心。所以今天講一講我對中年危機的理解。 要我說,中年危機的本質,就是“無力感和恐懼感”,接下來咱們展開說說。 如果說年輕人和中年人有啥明顯差別,我現在傾向于覺得,應該是“固定開支”,也就是你每年固定要花的錢。 大家不要小看這東西,你20來歲的時候,很難想象有啥東西是必須要花的,想半天可能只想出來一個每天的飯錢,還有房租,醫院幾乎不去,又覺得房租好像不是必須的,不行的話,可以到父母家里免費住。 但是等你到了四十多歲,問題就全變了。 房貸總得交吧,孩子上學費用得交吧,物業費,冬天的取暖,夏天的空調,養車的那些,什么保養費,保險費,還有孩子的補課費等等,每個單項好像不多,疊加起來就不是個小數目,而且幾乎都是必須要花的。更麻煩的是,家人不知道啥時候開始總跑醫院,老人更是跑醫院越來越勤,自己身上治不好的慢性病也越來越多。 多說幾句慢性病,很多人到了三四十歲,自己和家人這方面的問題就慢慢出來了,包括并不僅限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關節炎,高血壓,慢性腎炎,以及極度坑爹的老年癡呆。 這些一般都治不好,而且需要持續花錢。如果你們家四個老人,兩個中年人,患有一兩款慢性病還好,如果得了四五個,那每年這部分開支也是嘩嘩的,而且還沒法縮減。 可能有小伙伴說,房貸不想承擔了,我把它賣了不好嗎? 當然也是個選項,不過不到萬不得已,大家一般不會這么選,且不說你半輩子奮斗,可能房子是唯一的重資產。更關鍵的是,你要是把房子賣了,你孩子去哪讀書? 而且很多人在孩子上學前信誓旦旦不給小孩補課,等到發現周圍的人都豁出去給小孩補,到時候又徹底坐不住了。很多孩子明顯就是純學渣,學習對他自己和對家長都是純折磨,可是家長們覺得該做的事還是要做的,于是就出現了一個奇觀,父母省吃儉用斥巨資讓孩子去補習班裝學習。要知道,那些補習班可不便宜。 我有哥們在補習班,他經常看著那些完全學不進去的孩子坐在那里發呆,一會兒同情孩子,一會兒同情他們父母,過一會兒又同情自己,覺得自己造了什么孽,要在周末干這個。可他也沒招,他周末不出來干這個,房貸壓力就比較大。 這些單項可能也沒多少,但是全部加起來,壓力可不小,而且有越來越高的趨勢,畢竟瑣事是越來越多的,大家的身體也是越來越差的。 這可要了命了,有一點又是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法想象的,就是到了四十來歲,人群會出現一波“總結算”。 也就是你過去十幾年里,做對的事和做錯的事,碰對的人和碰錯的人,到了四十來歲大概都有結果了。有人因為從事了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或者跟對了人,踩到了風口,變得事業有成,今后壓力也會小很多。但這種是少數,絕大部分人沒這么幸運。 絕大部分人因為硬性支出變多和賺錢能力快速下降,陷入無助和恐慌,職業上越走越窄,平時麻煩事還越來越多。 而且這種弱并不是一種線性弱,并不是收入每年下降一些,而是一種純粹的恐懼感,擔心有天工作突然沒了,但是這些固定開支一毛錢也少不了,到時候就傻眼了,不知道積蓄能維持多久。 當然了,如果你處在這種焦慮中,也不是壞事,既然你焦慮,說明你還沒掉進坑里。現實就是很多人已經掉進去了,并且沒啥特別好的辦法,如果有好辦法,就不會有那么多人送外賣開滴滴了。 大家別看自媒體整天在給大家出主意。就我的了解,很多自媒體博主自己就是人到中年,發現工作是真難找,索性不找了,然后去給做自媒體別人出主意。其實大家都是兩眼一抹黑。 而且自媒體的套路都差不多,建議你去發展第二職業。而且有個大問題是,自媒體建議大家搞的第二職業,往往是門檻較低的,但越是門檻低,競爭是越慘烈的。絕大部分事當你去做才能發現凡事想做到月薪3000并不太難,但是超過3000就越來越難。 我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暢銷書,叫《中年覺醒》,說的是人到中年,就該發展第二技能。但問題是,到了那個階段大家就知道了,絕大部分人瑣事一堆,哪有精力去學新技能。那本書里還建議大家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去學編程將來做碼農,搞的我很納悶這作者到底有沒有生活經驗,然后才反應過來這個作者是個美國人,怪不得這么不接地氣。我后來問了下,其實美國那邊也極少有人三四十歲轉碼,不過他們那邊35歲問題要弱一丟丟,畢竟人少。 說到這里,其實大家就理解了為啥各地父母都對考編這事那么執著了,因為你找工作的那段時間,他們正在經歷我說的這個階段,體會比大家深得多,擔心你將來處在這樣的困局里。 更麻煩的是,身體越來越跟不上你的思想高度。 絕大部分人到了三十歲還不明顯,到了四十來歲就出現一些明顯的老年人癥狀。 比如記性極差,基本上啥也記不住,學習新知識變得越來越難。當然了,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手機玩多了,年紀輕輕也出現了這個癥狀。 還出現一個奇怪的癥狀,極致的“懷疑主義”。不管干啥,比如看會兒書,可能突然就丟下書,納悶自己做這事的意義是啥。覺得身體不好,雄心勃勃下樓,但是一會兒功夫又開始納悶自己做這事的意義是啥,第二天就很難說服自己下樓了。 更關鍵的是,身體開始出現了一大堆小毛病的同時,自愈能力變得超級差。 大家都有體會,年輕的時候練得腰酸腿疼,睡一覺第二天就好了。等年齡上來了,你覺得自己身體不好,想去鍛煉,好不容易克服了自我懷疑,把自己練得腰酸腿疼,陷入了自我感動,然后好幾天恢復不過來,等恢復好了,習慣又中斷了。更扯的是,進步超級慢,而且身體總是發起無聲的反抗,比如隨機堅決拒絕下樓。 身體差,想通過鍛煉提升體能,但是一鍛煉發現狀態更差了,這可咋整。 你會發現你的處境,有點像東北冬天玩的那種冰坑,看著淺淺的一個坑,但是由于邊緣巨滑無比,怎么都出不來。 但可能是太擔心健康問題,而且鍛煉可能是人生到了四十歲唯一確定性比較強的事,這些年呈現中年人出成群結隊跑馬拉松的盛況。 說到確定性,中年人最大的痛苦,也包括確定性的喪失。 年輕時候你是可以有目標的,學英語,考大學,考研,考編等等,這些只要努力,總是有進展或者說收獲的。到了四十多,都沒意義了,或者意義很小了,四十多歲最麻煩的事就是你找不到啥靠譜的目標了,創業怕賠錢,考研沒啥用,考編?人家不招了。 那怎么辦呢? 也沒啥好辦法,對于個體來說,可能有辦法。但是對于群體來說,這些問題都是集體性的,沒啥特別好的解決方案。 不過凡事沒有最優解,但總會有解,有些解并不是大家剛開始期待的,但最后都能走過來。 這一點上,有點像《逆行人生》里的劇情,高薪工作找不到了,就去干低薪。老婆本來辭職了,現在急需得上班,晚上再去修腳店給人修腳。房子養不起了,就賣房換回之前的小房子。孩子上不起國際學校,那就去公立。 這片還沒上映就被人罵,但是到現在風評越來越好,因為太多人在男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也找到了勇氣。 反正你會發現面子、里子什么的都可以拋棄,慢慢就適應了,再后來一回頭,發現之前沒法想象的日子,其實也能接受,也就過來了。而且畢業后的時間過得飛快,幾年就在一轉眼,如果生活比較難,這也算個好消息。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納悶,那中年人的生活只剩下痛苦了? 也不是,人好像有種本能,就是給自己的生活找樂子,不然活不下去。盤串,釣魚,喝茶什么的,總會給自己找點開心的事,再不濟就躺著刷視頻。前幾天我的一個親戚過來看我,聊起來他的工作,大學土木畢業之后在工地,他說工地工人們一半的健康問題都是喝烈酒喝出來的,主要也是生活太無聊了,就得找點啥事做,找來找去就找到了喝酒這個廉價又有麻醉效果的愛好。 我經常在想,很多中年人養成了一堆不良嗜好,可能也是為了廉價獲取 當然了,看到這里,你會發現好像很多困難都是圍繞孩子展開,如果沒有孩子,是不是沒有那么多事了? 事實上確實是這樣。 我現在幾乎不討論是否生孩子的話題,因為這個話題太難太難了。 如果沒孩子,到了四十來歲你可能會陷入一種極致的“無聊”中,可能是激素消退,也可能是基因的設定,人會對各種事都沒啥興趣,好吃的好玩的都開始變得索然無味。 或者說“世界online”這個游戲的設定,就是隨著年齡增長,新事物給你的快樂是遞減的,但是生活的煩惱是遞增的。 如果生了孩子,那人生就突然又有種從頭開始的感覺,看著孩子一天天成長,你也重新成長了一遍。當然了,現在的養孩子純粹就是拿錢往出堆。硬性開支一大半都跟孩子有關,而且你可以給自己降低標準,你舍不得給孩子降,那只能是死扛。 孩子給你的后半生帶來無窮無盡的事,讓你的生活從不枯燥充滿驚喜和麻煩,同時讓你幾乎沒了退路,你只能死扛著向前。沒孩子相對來說麻煩事少一大半,尤其把父母送走之后這個游戲就通關了,但這類人普遍表示很無聊。 這事符合一個人間最樸實無華的道理,甘蔗不能兩頭甜,你不可能把好處都占了。 最后你會發現,一旦沒了退路只能死扛的時候,啥事都能扛過去。 你要說有啥解決方案,年輕時候做點啥可以避免痛苦,說真的,就我這些年的觀察,可以更努力一些,可以更踏實一些,不過也沒有必然聯系。很多時候決定你后半生的,并只是你自己的奮斗和努力,更多可能家族的托舉,從小所處的周圍環境,個人的運氣,身體素質,這些決定性更強一些。 說到這里,也差不多了,文末說點改進建議。 1、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如果不在體制內,那就應該盡早接受一個現實,眼前的一切可能都是暫時的,該做的準備提前做起來,能開財路就盡量去開,幾乎所有愛好都可以用來做副業,如果啥愛好都沒,那就提前做減法,降低生活硬開支。 2、努力,自律,勤奮,這些固然讓人走很遠,但真正能讓人上天的,還是寫在每個人基因里的天賦點,或者低配一些,興趣點。 那個《納瓦爾寶典》里最重要的思想,其實就是一句話,你得去干自己喜歡的事。也不復雜,你喜歡才能干的久才能做到真正的深耕和洞察,你才能有幸福和快樂,才能彌補內心的空虛和焦躁,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如果你看到我這篇文章的時候還年輕,一定要多去想想自己的天賦和愛好,尤其去想想那些你想做卻不敢的事,那可能是你中年覺醒真正的密碼。 2、在能力可以的范圍呢,年輕的時候盡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等年齡稍微大了,就再也體會不到年輕時候那種快樂了。當然了,要有主次,比如愛旅游,那在吃穿方面就少講究一些,愛釣魚,買魚竿的時候收斂點。 3、真心喜歡的事,一定輸出到自媒體,哪怕男性都喜歡的鍵政,盤串,炒股,講段子,不要跟生活中的人聊這些,去網上聊,聊個四五年,說不定能搞出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就算賺不到錢,也是對人生的一種記錄和整理。 不管咋樣,玩樂和奮斗都趁早,越往后越貶值。 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喜歡點個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