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夫子”系列散文 劉夫子的筆名“流火” 劉福智 大學里有一個教授人稱劉夫子。 劉夫子發表文章時用過許多筆名。他的第一個筆名是他的老師給他取的:扶直。這是他的名字“福智”的諧音,又出自于郭沫若的一句詩:“地披靡矣扶之直”。他后來的筆名有:齊人、魯夫、齊魯,意為自己是山東人;季郎,意為自己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智叟,出自于他的名字“福智”,又是“愚公移山”故事中的一個人物;等等。劉夫子還有一個筆名“流火”,初用時,感到頗為得意。所謂流火者,一團流動的火也,要燒毀一切黑暗。即使聯想到《詩經》里“七月流火”的詩句,亦覺頗有意義。 孰料,后來某日翻閱詞典,竟有“流火”一詞,何意?意為一味中藥。此藥專治便秘,特囑不可多用,否則引起腹瀉,即跑肚拉稀。 這么好個名字,竟與“大便干結”、“跑肚拉稀”相關,這使劉夫子頗為尷尬和懊喪。不過他當時轉念一想,又會有幾人知道“流火”竟是中藥呢?于是心存僥幸,沿用至今。 文章和書籍的署名,悉聽作者定奪,原本不是大事。不過,一個簡單的署名,往往反映出作者的知識、素養、情趣和品格。 “流火”這個筆名,起碼反映了筆者的無知和粗疏。這種毛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是如果從署名上就能斷定某位作者就是一個卑劣小人的話,那么,誰還會光顧他的書籍呢?而這種署名,人們恐怕見的不少吧? 在一些五花八門的書籍封面上,有署名“全庸”的,使人想起金庸;有署名“二毛”的,使人想起三毛;有署名“梁習生”的,使人想起梁羽生。完全可以斷定,這些作者都是極其聰明的人。即使被抓住,也會臉不發紅心不跳地辯解道:誰說我盜用了他人姓名?全庸不是金庸,二毛不等于三毛,而梁習生與梁羽生也風馬牛不相及呀! 不過,同時也可以斷定,這些作者是一些極其卑劣的小人。他們類似于《水滸傳》中號稱自己是李逵的李鬼。他們當然知道如果打出自己的旗號人們不會買賬,于是便耍弄一個“障眼法”。當粗心的讀者把全庸當成金庸,把二毛看作三毛,把梁習生誤認為梁羽生,進而買下這些所謂“大家”的新作時,李鬼們的計謀也就實現了。當連呼上當的讀者追究此事時,李鬼們卻說:“誰讓你看走了眼,把我當成李逵?自認倒霉吧!”接著,又一部新作即將問世,那署名是“吉龍”而不是古龍。 能夠寫出書來的人,可以名之為文人。而在署名上耍弄此類伎倆的人,則可名之為文痞。他媽的可惡的文疲! 讓筆者用一首七絕結束此文吧: 七絕 文壇小人 李鬼化妝黑旋風 猛揮板斧令人驚 文壇亦有文痞在 假冒名家梁羽生 ![]() ![]() ![]() 劉福智 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碩士生導師。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雜文聯誼會會員、中國文章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作家協會會員、河南雜文學會常務理事、河南詩詞學會會員、河南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鄭州大學詩詞學會副會長。長期擔任詩歌寫作、雜文寫作、詩詞寫作、文學寫作、詩詞鑒賞、中國文化、大學語文等7門課程教學工作,尤其擅長詩歌、詩詞、雜文、論文的寫作和歌曲的撰詞和譜曲,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出版《詩歌藝術論》、《雜文藝術論》、《科學美與藝術美》、《美學發展大趨勢》、《文章寫作學》等學術著作10部;出版《鄧亞萍》、《中國的潑皮士》、《齊魯詩選》、《齊魯詩詞》、《齊魯文選》、《宅家避疫詩文選》等文學著作6部。在詩歌、散文、小說、劇本、雜文、隨筆、歌曲、詩詞、曲藝、學術論文、紀實文學、學術論文等眾多領域著述頗豐,撰寫、發表作品、著作總字數達1000余萬字。在詩歌、散文、雜文、歌曲、詩詞、劇本、紀實文學等文學藝術領域獲獎數10項。長篇紀實文學《鄧亞萍》曾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多部論著曾獲中國文章學研究會研究成果一等獎,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河南省社科聯優秀成果一等獎、鄭州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10余個獎項。 ![]() 【劉福智學術研究貢獻暨2024年閱讀和寫作總結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河南省文史館研究員】 【作家劉福智】也談“雅”與“俗”——與毛志成先生商榷(外一篇) 【作家劉福智】夜之頌三題【作家 劉福智】花香誘我吟小詩——《洋槐花》一詩的獲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