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說“故”,實則代指一種被天下人所普遍認知的邏輯體系。在這些邏輯之中,對“相”的解讀是核心難點。“相”并非局限于表面現象,而是指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時,所必然呈現出的相應特征與表現形式。在現實生活里,由于人們的角度和立場不同,往往會萌生出截然不同的看法。當人們覺得某事物是好的,便會心生喜愛之情;若認為某事物是惡的,則會滿心厭惡。這其實是人之常情,本質上不過是“我本位”邏輯在作祟。每個人都在以自我為中心,去評判周圍的一切,這種局限使得我們難以跳出自身的視角,從而全面、客觀地看待事物。然而,這里講的是“天下皆知之相”,是一種超越了這種主觀性的認知,是對現實現象的一種透徹的分辨、洞察與了解。在這種認知模式下,我們就不會輕易對事物作出美惡這樣的評判,而是很直觀地、當下地去看待事物。這種直觀是建立在對現實世界的深入觀察和理解的基礎之上。要是我們脫離現實,用主觀的臆測取代客觀的觀察,用彼岸的幻想去替代此岸的現實,甚至把現實絕對化,把現實變成某種先驗的先天前提,我們必然會失去對現實的準確把握,進而陷入誤區,引發災禍與悲劇。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利用同一位次之“相”所衍生出的不同位次的現實狀況,進而對顯示出其各自的位次,從中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這種方法并不是隨意的臆想,而是源于對現實世界的深入觀察和理解所得出的結論。它賦予我們超越個人視角和立場的能力,使我們能夠全面地看待事物;它幫助我們摒棄主觀臆測和彼岸幻想,以務實的態度真實地面對現實;它助力我們精準把握現實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從而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和行動。 白話譯文: 我們應依據現實當下的位次“生”之變化來審察“有無”。世間萬物皆有其產生與發展的過程,觀察這一過程中的變化,便能知曉事物是否存在、是否具有價值。依據現實當下的位次“成”之變化來知曉“難易”。任何事情從開始到成功,都會經歷不同的階段,通過分析這些階段,便能明白事情的難易程度。依據現實當下的位次“比較”變化來分辨“長短”。在比較中,事物的優劣長短便會一目了然。依據現實當下的位次“傾”變化來知曉“高下”。事物的傾斜程度往往反映了其地位的高低。依據現實當下的位次“和”變化來分辨“音聲”。和諧與否,通過聲音的變化便能感知。依據現實當下的位次“隨”變化來知曉“前后”。事物的運動變化中,前后順序也會隨之改變。這些方法都是在對現實邏輯關系準確把握后的直觀呈現,具有恒定不變的特性,是我們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重要依據。 |
|
來自: yinweiming77 >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