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最珍貴的智慧在于“量”。 點上方綠標(biāo)收聽日行一善主播誦讀美文 古語有云: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桿秤,稱人先稱己。 閱盡千帆,最高級的修行在于稱己。 大浪淘沙,最珍貴的智慧在于量己。 人生“四量”,兼容并蓄。 01 音量 開口說話是本能,控制音量是本事。 荀子有言:“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span> 15歲留學(xué)海外的宋慶齡,遇到這樣一件事。 大家在討論歷史時,一位美國學(xué)生大聲控訴:“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jīng)被歷史淘汰了!” 宋慶齡心有不服,耐心地等同學(xué)發(fā)完言后,才緩緩的反駁道:
“歷史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它永遠(yuǎn)屬于億萬大眾。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它決不會永遠(yuǎn)沉睡下去?!?/span> 從語氣來看,這段陳詞并不浩蕩,也不煽動,但整個教室都為這股柔中帶剛的力量鼓掌。 說話的藝術(shù),不止體現(xiàn)在內(nèi)容,更體現(xiàn)在音量。 電影《乘風(fēng)破浪》里說:你不需要那么聲勢浩大,控制自己的聲音才是最強(qiáng)大的氣場。 02 肚量 人有肚量,謀事易成。 中國南北朝的沈麟士是一位非常大度的人,蘇東坡曾不吝贊賞“處世當(dāng)如沈麟士”。 有一回,沈麟士腳上的鞋子被鄰居指認(rèn)說“你這鞋是我的!” 他笑著說:“是你的鞋啊?”當(dāng)即把鞋脫下來給他,自己光著腳走了。 后來,鄰居找到了自己丟失的鞋子,便將沈麟士的鞋送了回來。 沈麟士笑著問: “這個不是你的鞋???”,然后將鞋收回來穿在腳上。 心態(tài)見修養(yǎng),肚量見真章。 正如一副對聯(lián)所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大度之人大格局,一個過于斤斤計較的人,只會縮小了自己的格局。 容小人容小事,方能容萬物。 03 氣量 有人問禪師:“鯉魚在躍過龍門前都做什么?” 禪師答:“在深潭中修身養(yǎng)性?!?/span> 又問:“躍過龍門又怎樣呢?” 禪師答:“躍過龍門后,騰飛上天,魚類再難追及?!?/span> 又問:“那又怎樣?” 禪師答:“龍,行云布雨,滋潤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沉潛時修身養(yǎng)性,成就后福澤天下。做魚做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么環(huán)境做什么事?!?/span> 人,貴在大氣。 所謂大氣,是在任何環(huán)境中的安之若素,是出走半生之后的豁達(dá)敞亮。 朱之瑜曾說,氣餒者自畫,量狹者易盈。 大氣之人,光而不耀,寧靜致遠(yuǎn)。 在悠悠塵囂中,培養(yǎng)自己的氣度,提升自己的心性,是一種處世不驚的智慧。 04 膽量 世上不缺聰明人,缺的是聰明又有膽量的人。 莎士比亞曾感慨:有膽量的人,最先獲得冠冕。 2000多年前,漢武帝需要一個使臣出使西域來當(dāng)橋梁,最后張騫獲得了這個機(jī)會。 他將要探索的,是一條“前無古人”的艱辛之路。 被俘兩次,第一次穿越萬里黃沙,行程共兩萬余里,匈奴人為他娶妻生子,都沒有辦法改變其志。 此后,無數(shù)的使節(jié)、商旅、軍隊,都沿著張騫走過的路通往西域。 張騫以一人之力,開辟了“絲綢之路”,這也是今天“一帶一路”的前世。 《殺死一只知更鳥》中有這樣一句話:
“勇敢是,當(dāng)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span> 朝著心中的方向走,有知而無畏,大膽而值得。同意的點亮“推薦”,轉(zhuǎn)發(fā)給身邊的朋友!
日行一善共修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