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 5.25世界預防中風日 關鍵時刻能救命的3個自測動作 ![]() 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這個由第五屆“世界中風研討會”在2004年訂立的健康日旨在增強人們對中風的認識及預防。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兩大類。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正在給人們敲響警鐘:我國每12秒就有1人新發中風,每16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中風是我國第一大致殘疾病,但研究表明,若早期識別,可使致殘風險下降75%。今天要解鎖的3個自測動作,可能成為改寫生命軌跡的關鍵密碼。 ![]() 一 中風自測的“黃金3步” 動作1:微笑暴露危機 ? 操作:面對鏡子咧嘴笑/讓家人觀察面部 ? 警報:兩邊嘴角不對稱、面部肌肉僵硬 真實案例:2023年杭州張先生刷牙時發現嘴角漏水,自測發現左臉無法對稱微笑,就醫確診為腔隙性腦梗。 ![]() 動作2:舉手預警信號 ? 操作:雙臂平舉與肩同高,掌心向上 ? 警報:單側手臂無力下垂(5秒內下落超過30°) ? 注意:約40%患者早期僅表現為持物不穩、系扣困難 ![]() 動作3:說話暴露異常 ? 操作:清晰重復“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 警報:吐字含混、詞序顛倒或完全失語 ![]() 二 發現異常后的“急救三步曲” 1 立即撥打120 ![]() ? 關鍵話術:明確告知“患者疑似中風,已出現'具體癥狀’”,要求調度員優先派遣配備卒中救治設備的救護車。 ? 選擇醫院原則:提前查詢本地區具有“卒中綠色通道”的醫院(如省級卒中中心),救護車可直接繞行急診進行CT檢查,比傳統流程節省40分鐘以上。 2 側臥防窒息 ![]() ? 標準體位:采用“恢復體位”——將患者近側手臂上抬呈直角,遠側腿屈曲,緩慢翻轉至側臥位,此姿勢可保持氣道開放。 ? 禁忌事項:避免墊高枕頭(加重腦水腫),若佩戴隱形眼鏡需立即摘除(防止檢查時干擾眼底觀察)。 3 記錄時間軸 ![]() ? 取證技巧:用手機拍攝發病瞬間監控錄像/通話記錄,或讓目擊者在急診分診臺手寫簽字確認發病時間。 ? 治療關聯:靜脈溶栓的“黃金4.5小時”從最后一次正常狀態算起,超時患者需改用取栓治療,時間誤差超過10分鐘將影響方案選擇。 ![]() 三 這些錯誤正在耽誤生命 ?等癥狀自行消失(超50%患者因此錯過最佳治療期) 錯誤認知:約3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患者會出現癥狀自行緩解,但這正是大腦發出的最后求救信號。研究顯示,這類患者在48小時內發生完全性中風的風險高達20%。 正確做法:即使癥狀完全消失,也需在24小時內到卒中專科進行血管評估,必要時啟動雙抗治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擅自服用降壓藥(可能加重腦缺血) 風險機制:腦缺血時血壓升高是維持腦灌注的代償反應,過早降壓會使梗死核心區擴大。2019年《柳葉刀》研究證實,急性期收縮壓<140mmHg患者不良預后增加27%。 處置建議:血壓>220/120mmHg才需謹慎降壓,且必須由醫生通過靜脈給藥精確調控,禁止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等速效降壓藥。 ?掐人中、喂水喂藥(增加窒息風險) 窒息真相:43%中風患者存在吞咽障礙,喂食可能導致誤吸性肺炎(死亡率增加3倍)。掐人中會刺激患者躁動,增加腦耗氧量。 急救規范:保持患者安靜側臥,急救人員到達前僅清除口腔異物,禁止任何形式的喂藥喂水。 ![]() 四 預防中風小貼士 ? 每月固定日期早晚各測1次血壓(>140/90mmHg需警惕) ? 高危人群(吸煙者/糖尿病患者/40歲以上男性),定期做頸動脈超聲+踝肱指數檢測 ? 每日5拳蔬菜+3拳優質蛋白(魚/豆制品)+1把堅果,可使中風風險下降32% ? 記住急救口訣:“言語含糊嘴角斜,胳膊不抬奔醫院”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