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醫認為:“呼吸入腰,百病全消”。如果每次呼吸,只吸到肺里,那只是維持生命;只有入腰入腎,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如此,既可鍛煉肺泡,增加肺活量,又可促進腹部運動,減少腹部的贅肉(筆者身高1.67米,曾經腰圍28.5,現25,體重158斤,現140斤左右),且可防范多種疾病的發生。那行拳中如何做到呼吸入腰呢? 一、呼吸入腰的方法 意念肚臍吸氣,臍窩內斂,小腹自然內收,一直吸到肚臍背后直對的命門穴,使命門表層微微外撐,逐漸呈現飽滿狀態;呼氣時,氣由命門前送,下注丹田,帶動小腹自然地緩緩放松(注意不是挺腹)。也有人把這種呼吸叫臍輪調息(簡稱臍息)。 二.行拳走架的配合 以攬雀尾擠轉按的第一動(屈肘后坐)為例:隨吸氣,臍窩內斂,小腹自然內收,一直吸到命門(肚臍貼命門);同時,松腰、松胯、溜臀,屈膝(膝找腳尖),重心在其反作用力的推動下,由前2點移至后4點(兩腳涌泉穴間的距離5等分);松肩屈肘,意在命門,蓄勁待發,為合;呼氣時,意想氣由命門前送,下注丹田,帶動小腹自然地緩緩放松(不是挺腹、或鼓腹),為開,同時,四肢在內氣的催動下節節貫串到梢節,意松沉到腳底涌泉。這里丹田實際是走了一個立體圈。 三、適應范圍及注意 (一)臍輪調息是煉氣、煉勁、益壽延年的要領,因此,它不僅適用于習練太極拳的群體,也適用于一切想養生、減肥、以及想提高生活質量的亞健康群體。 (二)初習臍息者,只需吸氣時意想命門,呼氣時意想肚臍即可;待熟練后,方可過渡到臍輪調息,并逐步深入到胎息,即嬰兒在娘肚子里的呼吸(自然狀態);習練太極拳者,則過渡到以臍輪調息為中心的拳勢呼吸,即自然呼吸(詳見前篇:如何正確理解太極拳的自然呼吸) (三)需要注意的是,修煉中用意不可過重,一切都在有意無意間完成;特別是吸氣,肚臍貼命門時,只有這個意即可,切不可有形,或硬往后面頂、撐等,以免引起腰椎受傷,或腰部不適等現象,總之,一切以自然、舒適為宜。 2025年5月2日星期五于樂山
張啟林先生(號“三能”,能做、能講、能寫):系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師從著名楊式太極拳大師趙幼斌先生和楊紹西前輩(楊澄浦的弟子)的大弟子馬威生先生以及特級大師林墨根先生的弟子王建強、王建業、李柱成先生等;現任四川太極拳推手研究會成都分會理事,楊紹西武學研究會副會長、兼訓練部部長。 先后在國家級《中華武術》《武當》《太極》等刊物上發表了《抓住“因”練丹田》《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之我見》《侃侃楊式85式攬雀尾之按》《侃侃拳架中的元素》等文章50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