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人這一輩子,說短也短,說長不長。年輕時總想活成參天大樹,為了所謂的'理想'、'人生意義',忙忙碌碌,風里來雨里去…… 而到老了才明白,人這一輩子,最值錢的不是功名利祿,不是榮華富貴,而是一份適合自己的簡單而純粹的生活。 意外的是,種菜竟是最適合老人的生活方式。 ![]() 可現實往往很殘酷。有的人終身臨淵羨魚,卻不愿退而結網。而有的人,卻已在種菜的道路上越行越遠,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滿足,書寫著屬于他們的田園詩篇。 種菜能讓人活回自己有多少人曾經如同一臺不停運轉的機器,為了家庭和事業拼搏奮斗,為了碎銀幾兩忙碌奔波。 無論你的身份貴賤,職位高低,總免不了曲意逢迎,時時帶著假面具,時間久了,很多人甚至已經忘記了真實的自己。 而退休以后,不再有工作的壓力,也不再需要迎來送往,假意奉承,可以將一切無效的社交從生活中隔絕。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就成為了許多人退休后心中向往的模樣。種菜,就在這樣的心境下,走進了老人們的生活。 對于老人來說,種菜不僅僅是一種勞動,更是一種心靈的寄托。 ![]() 在菜園里,他們可以忘卻生活中的煩惱與瑣碎,專注于眼前的這片土地。手中的鋤頭、鏟子,成為了他們與土地交流的工具,每一次的耕耘都像是在與大地訴說著心事。 當他們彎下腰,為蔬菜除草、捉蟲時,心中的雜念也隨之被清除。 那一刻,他們的內心無比寧靜,仿佛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和這片充滿生機的菜園。 通過種菜,他們終于找回了久違的自己,活出了本真。 種菜能讓老人填補生活的空虛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溫柔地灑在窗前,喜歡種菜的老人就迎著朝陽,懷揣著對土地的熱愛,走進了自家的小菜園。 無需鬧鐘,無需自律,就像一種本能,自覺的將所有的時間付與這片小小的土地,這片自己親手打造的“世外桃源”,這片承載著生活新期望的咫尺菜園。 他們輕輕地翻耕著土地,每一下動作都充滿了對土地的敬畏與深情。泥土的芬芳在空氣中彌漫開來,那是大自然最質樸的氣息,讓人陶醉其中。 ![]() 開溝、起壟、播種、澆水、施肥、搭架、整枝、采摘……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每天都有新的體驗和收獲。 哪怕什么都不做,也愿意每天去菜園子里看個幾百遍,仿佛如那年輕時的初戀,朝思暮想,魂不守舍…… 一個人愛上種菜以后,從此便與空虛絕緣,與無聊不相見。 每時每刻都過得充實和美滿。 種菜能讓老年生活順其自然,回歸本質種菜的過程,也是與自然親密對話的過程。 老人們在菜園里勞作時,能聽到鳥兒歡快的歌聲,看到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他們需要觀察天氣的變化,感受四季的輪回。 ![]() 春天,萬物復蘇,播下希望的種子;夏天,陽光熾熱,蔬菜在熱烈的陽光中蓬勃生長;秋天,則是收獲的季節,滿園的碩果帶來無盡的喜悅;冬天,雖然菜園里略顯寂靜,但老人們依然能在土地中感受到生命的蟄伏與等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種菜讓老人們深刻體會到了大自然的規律與力量,學會了順應自然,敬畏自然。 種菜久了的老人,能很坦然的面對衰老,接受人生終點的到來。 喜歡種菜的老人,一般不愿再與別人爭辯,不愿去搬弄是非,話人長短,他們會很從容的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吃不完的菜,總喜歡無償地與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分享,收獲到的不僅僅是贊美,更是一種被需要的滿足感。這種價值感,讓他們的退休生活不再空虛,而是充滿了意義。 種菜的田園生活就像是一首舒緩的樂章,為老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它讓老人們遠離城市的喧囂與浮躁,回歸到生活的本質。 如果你是一位老人,還沒有過上種菜的田園生活,你愿意過這樣的生活嗎? |
|
來自: 昵稱48089338 > 《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