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月,時任河北省委巡視員、直南特委書記30歲的黎玉被北方局派往山東,恢復和重建山東省委,并任省委書記。 ![]() 山東省委書記黎玉 1938年4月,曾擔任過組織部副部長、陜甘寧邊區黨委書記29歲的郭洪濤率一批干部到山東,山東省委擴大為蘇魯豫皖邊區,郭洪濤任省委書記。 1938年12月,山東各地八路軍抗日游擊支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32歲的張經武、30歲的王建安分別任正、副指揮,32歲的黎玉任政治委員。隨后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改為山東分局,郭洪濤任書記,張經武、黎玉為委員。 第一任山東分局書記郭洪濤 1939年3月,34歲的代師長陳光、37歲的政委羅榮桓率領115師師部和686團進入山東。 1939年8月,正式成立八路軍第一縱隊,38歲的徐向前為司令員、34歲的朱瑞為政委,統一指揮山東與蘇北境內所有第八路軍各部隊。為了統一領導山東黨政軍民工作,北方局批準成立山東軍政委員會,隸屬北方局。朱瑞任書記,朱瑞、羅榮桓、徐向前、郭洪濤、陳光、黎玉任委員。 1939年10月,八路軍第一縱隊和山東縱隊合并組成統一的領導機關(山東縱隊的番號保留),山東縱隊總指揮張經武、原分局書記郭洪濤赴延安參加七大,朱瑞接任山東分局書記并兼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 第二任山東分局書記朱瑞 1940年6月,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徐向前奉召返回延安,山東縱隊機關恢復建制。 1941年8月,山東分局由朱瑞、羅榮桓、黎玉、陳光組成,朱瑞為書記。分局委員的分工:朱瑞主持黨的組織工作,羅榮桓主持軍事工作,黎玉主持政府工作,陳光主持財經工作。 山東縱隊歸115師首長指揮,縱隊機關與115五師合署辦公,山東縱隊及115師兩軍政委員會合組為山東軍政委員會,羅榮桓為書記。 以朱瑞為首的山東分局領導人與以羅榮桓為首的115師領導人,就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統一領導問題發生爭論(1935年時朱、羅兩人曾是紅一軍團政治部的老同事,當時30歲的朱瑞任軍團政治部主任、33歲的羅榮桓任軍團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4月,政治局候補委員、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治委員劉少奇視察山東; 1942年8月,山東縱隊改編為山東軍區,由115師統一指揮,黎玉任政治委員,王建安任副司令員,江華任政治部主任。 1943年3月,115師與山東軍區合并(保留115師番號),成立新的山東軍區,115師代師長陳光奉命赴延安參加七大,羅榮桓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政治委員兼代師長,黎玉任山東軍區副政治委員,115師政治部主任蕭華任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抗日根據地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中心,同時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各級黨委成為各地區黨政軍民的最高統一領導機關,山東軍政委員會撤銷,朱瑞則繼續擔任山東分局書記。 1943年9月,朱瑞回延安中央黨校學習,羅榮桓接替擔任山東分局書記。至此山東抗日根據地實現了黨政軍一元化領導。 ![]() 第三任山東分局書記羅榮桓 1945年抗戰勝利后,山東分局和華中局合并為華東中央局。山東抗日根據地則發展為一個擁有2400萬人口和12.5萬平方千米土地,轄5個行政主任公署、22個專員公署和127個民主縣政府的解放區。 前后兩任山東分局書記分別進軍東北,43歲的羅榮桓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政委,40歲的朱瑞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后方司令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