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不好,十分影響心情,吃點硬東西,這牙就不行了,還老是覺得松松垮垮的,咋回事兒啊? 這事兒啊,老祖宗早就研究明白了。《黃帝內經》里說“腎主骨,齒為骨之余”,這牙齒啊,就跟骨骼是一家子,它的營養全靠腎里的精氣給供著。 要是人腎里的精氣足,那骨頭就硬邦邦的,牙齒也結實。可要是腎精不夠了,那就麻煩了,骨頭酥了,牙齒也跟著松動。 像現在好多人牙齒酸軟、嚼東西沒勁兒,甚至牙齒還移位、脫落,這多半就是腎水不夠,虛火往上跑的表現。這虛火啊,跟實火不一樣,實火疼起來那是要命,這虛火呢,嚴重點還會讓人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晚上睡覺還愛出汗。 有這么一種藥,叫補腎固齒丸,能治這牙松動的毛病,據說它是惟一一個載入《中國藥典》治牙周病的中成藥。用于臨床已有20余年的歷史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全方啊,是由18味中藥配成的。 熟地黃、地黃、雞血藤、紫河車、鹽骨碎補、漏蘆、酒丹參、酒五味子、山藥、醋郁金、炙黃芪、牛膝、野菊花、茯苓、枸杞子、牡丹皮、鹽澤瀉、肉桂 大家看這個方在有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還有補腎的藥,像紫河車、鹽骨碎補、枸杞子、酒五味子。活血的有雞血藤、酒丹參、醋郁金、牛膝。清熱的有野菊花、漏蘆。另外還有補氣固表的炙黃芪、肉桂。 補腎固齒丸可用于慢性牙周炎,有腎虛火旺所致的以下癥狀就是它所治:牙齒酸軟、咀嚼無力、松動移位、齦腫齒衄 我給大家梳理一下這藥的組方,本方用了“四維立體”思維: 首先呢,補腎填精是核心。 熟地黃是君藥,再配上紫河車這種大補的東西,能直接把腎精補上。鹽制骨碎補能把藥引到腎里去,枸杞子能滋肝腎的陰,五味子能把精氣給收住,就形成了一個“補中有收”的系統,既補充了腎精,又把精氣給封得死死的。 活血通絡是橋梁。 雞血藤和丹參就像兩個活血的猛將,再加上郁金行氣解郁,牛膝可破血行瘀,還可把火氣引下來,就搭起了一個“氣血雙調”的網絡,補血不滯,氣血雙運 清熱瀉火是保障。 野菊花能清上焦的虛火,漏蘆能解毒散結,消癰排膿,牡丹皮能清血里的熱,就像三道防火墻。不過這清熱可不是簡單地滅火,主要是通過滋陰來降火,不會讓苦寒的藥傷了正氣。 固表健脾是基礎。 炙黃芪能大補脾肺之氣,再配上山藥、茯苓健脾胃,少量的肉桂能把上面的火引到該去的地方。這樣既能保證補腎藥被好好吸收,又能讓牙齦更結實。 什么情況適合補腎固齒丸呢? 用藥就得對癥。像牙齒酸軟、嚼東西沒勁,出血滲出早上刷牙的時候特明顯,牙齒松動移位,牙齦紅腫但不是很嚴重,也沒有明顯疼痛,或還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盜汗等,舌頭偏紅的沒多少舌苔或少少的薄黃苔,脈搏跳得又細又快,這種情況吃這藥就挺合適。 所以說,對于一般的牙病問題,尤其是那些與腎虛、陰虛火旺相關的癥狀,補腎固齒丸會是一個不錯的調理選擇。 但是孕婦可不能吃,急性牙周膿腫、齲齒疼得厲害的實熱證也不行,實火是禁忌哈。實火引起的牙痛,實火的熱象比較明顯,痛感比較強烈。 而虛火主要是腎水不足引起的。 吃藥的時候不能吃辣的、油膩的東西。服這藥得1到3月吧,因人而異,因為腎精恢復過來得花時間。 為了讓效.果更好,還可以配合叩齒法,每天早上起來叩齒100下,再用淡鹽水漱口后用手指按摩牙齦。飲食上可以多吃點黑豆核桃粥等,千萬別熬夜,熬夜最傷精了,還有深夜不節制的愛愛。 此外,有些朋友內服補益藥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建功或者效果不理想,也跟個體差異有關,那么配合中藥外用就比較迅捷了,怎么外用?那就是古人的智慧,用中藥牙粉漱口,從而確保沒有牙患,即使腎虛也不容易禍害到牙齒 有關中藥牙粉請點擊參考下方鏈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