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考點梳理十八: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重點難點梳理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譯,但命題人選擇文言文句是獨具慧眼的,他們總是選擇那些帶有重要的語法現象的文言文句來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這些語法現象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積累性的——實詞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虛詞方面的重要虛詞、固定結構;第二類是規律性的——詞類活用和各類句式。為此,考生必須將上述兩大類八個方面列為復習重點,并加以重點強化和靈活把握。 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要整體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情感傾向,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并列結構來理解句意。③對復雜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進行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葉;或抓住關聯詞語,分析句與句之間的關系。④調動已有的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幫助理解。 金題透視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2008年高考江蘇卷)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漢為人質厚少文,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建武二年,封漢為廣平侯。明年春,圍蘇茂于廣樂,周建招聚十余萬人救廣樂。漢將輕騎迎與之戰,不利,墮馬傷膝,還營。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漢乃勃然裹創而起,椎牛饗士,令軍中曰:“今日封侯之秋。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及得召見,遂見親信。 譯文: 譯文: 譯文: 【答案】(1)到獲得皇帝召見,便受到皇帝親近信任。(2)近來告誡你千條萬項,為什么臨事卻又背離、錯亂!(3)想要將隊伍秘密轉移到江的南岸向劉尚靠攏,合并兵力抗擊敵人。 二、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008年高考全國卷I) (1)日待哺于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譯文: (2)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 譯文: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同時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的能力,翻譯時注意聯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達、雅”。第(1)句注意“日”為名詞作狀語和“哺”、“莫”等詞的落實;第(2)句注意“君之”的“君”和“兄之”的“兄”均為名詞活用為動詞。 【答案】⑴每天等著吃從東南地區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困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⑵兄長為 三、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008年高考全國卷II) (2)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 譯文: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注意聯系前后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力求做到文從句順。第(1)句注意“從”、“自”等詞的落實,第(2)句注意“賴”、“斯”等詞的落實。 【答案】(1)既然參加了英明勇武的軍隊,自然會使怯懦者具有堅強的意志。(2)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 難點攻略 一、文言文斷句的四大方法 1.據頂真,進行斷句。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賓語的詞,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語。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確定句讀。 2.據名詞(或代詞),進行斷句。和現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 3.據虛詞,進行斷句。“夫、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歟、焉、哉”等語氣詞常常用在句尾;“以、于、為、而、則”等連詞常用在句中。 4.據對話,進行斷句。對話、引語是古文斷句的又一重要依據。對話、引語常用“曰”、“謂”、“云”、“語”、“道”、“白”、“對”、“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二、文言文翻譯的四大步驟 第一步:聯系語境明大意。聯系具體語境,把握句子大意,寫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第二步:字句落實莫疏漏。注意重要實詞、虛詞,看清語法現象,如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偏義復詞等;明確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裝、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譯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譯法”:留、替、補、刪、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替”,將單音詞換成現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補”,即補出所省略或隱含的內容,特別是對省略句;“刪”,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沒有必要譯出的虛詞;“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過來;“猜”,指文言句中多義實詞、帶修辭的句子,要根據上下文靈活猜測處理。 第四步:隱性失分要避免。回顧原文,檢查是否符合語境——“看”;再讀一遍,保證句子準確通順——“念”;謄上卷子,字跡清楚端正無誤——“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