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牢記六種病句類型的特點 高考考綱要求: 能正確辨析并修改病句 高考病句的六種類型: 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多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一.語序不當 方法1、記典型句子各一個,找出對應詞性,逐一套用――查中心詞前多層修飾語的語序(中心詞可以是全句的主謂賓,也可以是句中的某個帶修飾語的名詞或動詞) 1.多層定語的次序。(記句子——誰的——多少——怎樣的——屬性) 牢記類句:她是國家隊的(a.表領屬性的——表“誰的”)一位(b表數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c動詞性短語——表“怎樣的”)優秀的(d形容詞性短語)籃球(e名詞)女(f名詞)教練。 例句①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有效的改正錯誤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運用:句中賓語中心詞“方法”的前面有一個長定語,“有效的”是一個形容詞,相當于例句中的“優秀的”,“改正錯誤”“提高思想水平”是兩個動詞性短語,相當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對照例句,可見位置不對,應為“改正錯誤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例句② 許多附近的婦女、老人和孩子都跑來看他們。 運用:句中主語中心詞“婦女、老人和孩子”的前面有兩個修飾語,“許多”表數量,相當于例句中的“一位”,“附近”是地點,相當于例句中的“國家隊的”,對照例句,可見這兩者的位置應對調過來,成為“附近的許多婦女、老人和孩子”才通順,從而判定原句語序不當。 2.多層狀語的次序。(記句子――何時-何地-何范圍-何種情態,“怎樣”-表對象“同誰”)。 牢記類句:許多老師昨天(何時)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圍)熱情地(何種情態)同他(何對象,“誰”)交談。 例句① 留在幼兒園的孩子們,都一個一個甜蜜地睡在床上。 運用:句中謂語中心詞“睡”的前面有三個修飾語,“甜蜜地”表情態,相當于例句中的“熱情地”,“都”表范圍,應放在數量詞“一個一個”的后面,從而判斷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美國有十五個州禁止黑人在娛樂場所與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運用:句中動詞“享有”前有兩個修飾語,“在娛樂場所”相當于例句中的“在休息室里”,“與白人”相當于例句中的“同他”,比較可以發現,這兩個修飾語的位置應對調過來,才符合次序,從而判定原句語序不當。 方法2、一般來說,修飾語和虛詞放在誰的前面就修飾誰。要查看修飾得是否合適。 例句① 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工作,就可能會出問題。 運用:原句想表達的意思是要“趁現在趕快檢查工作”,“不”是虛詞,現在放在“趕快“的前面,成了修飾“趕快檢查一下工作”,而遺漏了“趁現在”的意思,故語序不當。 例句② 李老師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氣。 運用:句中“呼哧呼哧”是為了修飾“直喘粗氣”的樣子,而不是修飾“累得”,根據“修飾語放在誰的前面就修飾誰”的原則,應放在“直喘粗氣”的前面。 方法3、復句中關聯詞語序分兩種情況: 同一主語,主語在前,格式為:主語+前關聯詞+主語+后關聯詞。 不同主語,關聯詞在前,格式為:關聯詞+主語①+關聯詞+主語② 例如:①你因為不努力學習,(你)所以成績下降。(同一主語) ②因為你不好好學習,所以老師很為你的成績擔心。(不同主語) 例句① 他如果再犯類似的錯誤,學校就有開除他的危險。 運用:讀句子,確定原句要表達的意思是――他再犯錯誤,他將被開除。屬于同一主語的情況,而原句后一句的關聯詞“就”的前面用的是“學校”,格式不對,應改為“他如果再犯類似的錯誤,就有被學校開除的危險”才通順,從而判斷出原句是病句。 二.搭配不當 方法4、簡化成分,重新閱讀,看是否搭配――查是否主謂、動賓、主賓搭配不當。 例句:①本世紀末,是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運用:第一步,簡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長定語或長狀語,則全句為:本世紀末是目標。 第二步,重新閱讀,看是否搭配:“本世紀末”是一個時間,很顯然不能和“是目標”搭配,故這個句子是一個主謂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② 他多么渴望一個學習的機會呀! 運用:第一步,簡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長定語或長狀語,則全句為:他渴望機會。 第二步,重新閱讀,看是否搭配:“渴望機會”顯然不成立,故這個句子是一個動賓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③ 這最后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 運用:簡化成分,去年長定語,只保留中心詞,則全句變為“勞動是一天”, 很顯然不恰當,屬主賓搭配不當。 方法5、檢查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關系――查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搭配不當。 例句① 魯迅表現出極大的愛國主義思想。 運用:修飾語“極大的”和“愛國主義思想”不能搭配,應為“極強的”或“高度的”。 例句② 他有一雙聰明能干的手。 運用:句中賓語中心詞“手“前有兩個修飾語——“聰明”和“能干”,“能干”可以修飾“手”,而“聰明”則不可以,構成修飾語和中心詞的搭配不當。 方法6、注意抓重點詞(是否、能否、有無、和、與、以及等),一些并列短語和“、”――查一面與兩面的搭配不當。 例句① 做好生產救災工作,決定于干部作風是否深入。 運用:看到有“是否”,即想到一面與兩面不搭配的問題,而前面的“做好生產救災工作”只有一個方面,后面的“是否”卻是兩個方面。 例句② 他能密切聯系和關心群眾的痛癢。 運用:看到有“和”,即想到一面與兩面不搭配的問題,仔細分析兩個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的關系,“關心痛癢”可以,而“聯系痛癢”則講不通,故是病句。 例句③ 作家敏銳地察覺、扶植新生的幼芽。 運用:看到有“、”,即想到一面與兩面不搭配的問題,仔細分析“敏銳地察覺、扶植”這一短語,“敏銳地察覺”可以,“敏銳地扶植”則不可以。 三.成分殘缺或多余 殘缺: 方法7 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抓重點介詞(由于、通過、經過、由于、為了、在等)――查主語殘缺。 例句經過學習,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運用:全句的謂語是動詞“使”,而“經過學習”是一個介賓短語,介賓短語不能做主語,這樣就使得全句沒有了主語,成為病句。改動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將介詞“經過”去掉,讓“學習”做主語;一是將“使”去掉,讓“我”做主語,“提高”做謂語。 方法8 注意長句子(多層定語,多層狀語),簡化成分,改換說法,自己補充――查謂語、賓語殘缺。 例句① 我們必須按照毛主席關于“語言這個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的教導。 運用:注意句子后半部分的內容。簡化成分,可能有的同學化簡成“我們按照教導”,似乎也能講得通。但改換說法,將句子后半部分的內容改為“老師的話”,則應簡為“我們按照話”,則難以講通,而應為“我們按照老師的話去做”,從而判斷出原句缺謂語,是病句 多余: 方法9、分析中心詞,對照修飾詞,注意抓近義詞(重要的有左右、大約、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疊的意思――查語句重復。 例句① 一年來,婦女工作已打下了相當的工作基礎,獲得了一定的工作經驗。 運用:“工作”在句中三次出現,造成了語句重復。 例句② 現在同學們已選出了班長,負責掌握班級的日常事務。 運用:句中“負責”與“掌握”是近義詞,用一個即可表達句意,同時用則是語句重復。 例句③ 老師看上去年紀近30歲上下。 運用:句中“近”和“上下”是近義詞,同用,即可判定該句為語句重復的病句。 例句④ 今天是除夕之夜。 運用:“除夕”是指“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已包含“晚上”之意,后再加“之夜,則構成了語句運用:重復。類似的說法還有“凱旋而歸”,“過慮的想法”等,須注意。 四.結構混亂: 方法10 感覺語句不通,查對不通的句子兩頭是否用了兩種講述的句式,改換或去掉一端后句子是否通順,尤其要注意介詞短語中介詞結構是否完整,――查句式雜糅型結構混亂。 例句① 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思想束縛下的群眾也覺悟起來。 運用:句中有一個介詞短語“被……束縛下的”,應或為“被……束縛的”,或為“在……束縛下的”,交*使用,則構成句式雜糅型結構混亂。 例句② 這次網絡班的學員,除北大本校人員外,還有來自清華大學等15所高校的教師、學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參加了學習。 運用:感覺句子的后半部分不通順,查對這一句的兩頭,用了“還有來自……”和“……參加了學習”兩種句式,去掉一端后,句子則通順,從而判斷出原句是句式雜糅型結構混亂。 方法11 查看句中的主要動詞,確定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改換或補充省略的主語或謂語,重新理順――查中途改換話題型結構混亂。 例句① 考場是設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大廳里舉行的。 運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動詞,有“是”“設在”“舉行”三個。 第二步:確定作者的要表達的意思有兩個,一是“考場設在大廳里”,一是“考場在大廳里舉行” 第三步:重新理順:全句應為“考場設在古色古香的大廳里,考試就在這兒舉行”,確定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一位社員向國家贈獻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藝美術價值。 運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動詞,有“贈獻”、“具有”兩個。 第二步:確定作者的要表達的意思有兩個,一個是“社員贈獻玉佛珠”,一個是“玉佛珠有很高的價值”。 第三步:補充后一句省略的主語。很顯然,后一句沒有主語,只能是承前省略主語,讓“一個社員”作主語,則全句成了“一個社員具有很高的工藝美術價值”,明顯不合作者語意,從而確定原句是病句。 五.表意不明: 方法12 注意三類詞:多音、多義詞,指代詞,數量詞,介賓短語及詞語間的關系――查語句歧義。 例句① 還欠款1000元。 運用:句中有一個多音詞“還”,即可以理解為“仍然欠款1000元”,也可理解為“歸還欠款1000元”,從而確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類似的句子還有“這話說重了”。 例句② 小李說:“老王這人真黑。” 運用:粗看全句似乎并無毛病,但這句話中有一個重要的詞“黑”,“黑”是一個多義詞,在這句話中既可以說是一個人長得黑,也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心腸黑。 例句② 棺材后面跟著三個婦女――死者的母親和她的兩個女兒。 運用:句中有一個指代詞“她”,既可以理解為“死者”,也可以理解為“死者的母親”,從而確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③ 三個學校的校長都去開會了。 運用:句中有一個數量詞的組合“三個學校的校長”,既可以理解為“三個”“學校的校長”,也可以理解為“三個學校的”“校長”,從而確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④ 他在火車上畫廣告。 運用:粗看全句似乎并無毛病,但句中有一個介詞短語“在火車上畫廣告”,既可以為“把廣告畫在火車上”,也可以理解為“人坐在火車上畫廣告”。 六.不合邏輯: 不合邏輯有兩種,一是不合邏輯規律,一是不合生活實際。 方法13 注意句中出現的多個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例句① 今天來開會的有數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和高校教師。 運用:句中出現了幾個概念,而“高校教師”中也有數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和其余概念并不是并列概念。 方法14、注意句中表示范圍(尤其是帶有絕對意義的詞如“全”“都”“凡”“從來”“歷來”等)表示判斷、表示程度的詞語――查不合邏輯。 例句① 我國歷來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分裂總是短暫的。 運用:注意到句中有“歷來”這樣的含有“絕對”意思的詞,而句中又說“分裂總是短暫的(短暫也是有)”,從而判斷出原句是不合邏輯的病句。 例句② 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運用:注意到句中有“只要有……就”“是”這樣的表判斷的詞,其意思是表示“水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條件”,而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水只是作物存活的必要條件,作物要存活,還需要土壤、肥料等別的條件,從而確定原句不合邏輯,是病句。 方法15 看到多個“不”,確定語意,負負得正(反問句亦算負)――查前后肯定否定顛倒。 例句① 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象不出的? 運用:第一步:先根據前一句確定說話者的本意,是想表達“能想象得出”的意思,應畫“+”號。 第二步:查后一句表“不”意的個數,共有“沒有”“不會”“不出”, 共是三個負號,最后表達的意思應畫“-”號。故這個句子是一個前后肯定與否定不統一的病句 例句② 誰能否認優異的學習成績不是勤奮學習得來的呢? 運用:第一步:看到句中有多個“不”,確定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好成績靠勤奮”,應畫一個“+”號。 第二步:找原句中表“不”意的個數,“否認”、“不是”再加上反問句式,共有三個否定,應去一個否定,和原句意不通,從而確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6 注意抓因果關系關聯詞,主要有“因為……所以”、“由于”“因此”——查強拉因果。 例句① 因為他對學科有所偏重,所以對數理化,他不感興趣。 運用:句中有“因為……所以”的關聯詞,但細杳原句,對“學科有所偏重”,也可能恰恰會喜歡數理化,可見“學科有所偏重”與“對數理化,他不感興趣”之間并無因果關系,原句犯了強拉因果的語病。 方法17 注意抓表前后關系的介詞,主要有“對”“對于”“與”“和”等,確定原句意思,施動者在前,受動者在后――查主客顛倒。 例句① 愛迪生這個名字,對我們青年學生是不陌生的。 運用:第一步:“對”和“對于”在多數情況下是通用的。但在表示主客之間關系時,二者恰恰相反,“對”是“主在前,客在后”,“對于”是“客在前,主在后”。 第二步:分析原句,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們了解愛迪生這個名字”。“我們”是“主”,“愛迪生的名字”是“客”,而原句用的是“對”,卻是客在前,主在后,顯然是病句。 例句② 老師來了,小明正和他談論一個數學問題。 運用:句中有“和”,第一個分句陳述的對象是“老師”,是全句的“主”,小明是“客”,本著用“和”時“主在前,客在后”的原則,確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8 聯系現實生活――查不合生活邏輯。 例句① 凡到過濟南的人,無不去趵突泉一游。 運用:從生活的邏輯上講,不可能所有到濟南的人必去趵突泉,所以這樣 的句子雖然從語法上并無毛病,但因其不合生活邏輯,故仍是病句。 例句② 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運用:“死難者”就指已死的人,“幸免”就是沒死,“沒死的死人”很顯然不和生活實際。 例句③下午,一陣雷雨過后,在西邊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運用:全句在語法上并無毛病,但聯系現實生活就會知道,雨后的彩虹應出現在與太陽相反的方向上,原文說的是下午,故彩虹應在東方,而不是西方,原句不合生活邏輯。 第二部分:橫向總結,形成題感 橫向總結:上面我們從病句類型的角度,從縱的方向上為大家介紹了應采取怎樣的辦法判斷一個句子是病句。但做題感覺的形成,還有賴于在做題的過程中,形成橫向的總體判斷。主要有以下幾條: 題感1、看到長句子,注意運用簡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斷句子是否語序不當(多層定語,多層狀語)、搭配不當(方法4)、成分殘缺(方法8)。 題感2、感覺語句不通,讀起來別扭――注意去判斷句子是否中心詞的修飾語不當(方法2)、修飾語和中心詞的搭配不當(方法5)、結構混亂(方法10、方法11)。 題感3、抓重點詞,見相應詞,想到相應類型病句 1.見關聯詞――判斷句子關聯詞的語序(方法3)強拉因果(17) 2.見特定介詞:“經過”判斷句子是否主語殘缺(方法7)、結構混亂(方法10、方法11)表意不明) 3.見判斷詞(是否,有無,能否,等)――判斷句子是否一面與兩面不搭配(方法6)、不合邏輯(方法15、方法16) 4.見 “和”“與”“以及”等連詞及“、”這一標點符號――判斷句子是否一面與兩面不搭配(方法6)概念不清(方法14)主客顛倒(方法18) (3和4有時可綜合進行判斷) 5.見指代詞――判斷句子是否表意不明(方法12)主客顛倒(方法18) 6.見近義詞――判斷句子是否重復(方法9) 第三部分:以法解題 例1.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2003年全國卷) A.當時全校不止有一個文學社團,我們的“海風社”是最大的,參加的學生縱跨三個年級,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學刊物《貝殼》。 B.參加這次探險活動前他已寫下遺囑,萬一若在探險中遇到不測,四個子女都能從他的巨額遺產中按月領取固定數額的生活費。 C.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美國、印度等國家紛紛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儲備,我國也必須盡快建立國家的石油戰略儲備體系。 D.這一歌唱組合獨立創作的高品質詞曲以及演唱中表現出的音樂天分和文化素養,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平均年齡僅20歲的作品。 解析: 第一步:依次分析各句的特點,看其有無癥狀。A句較長,但沒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的毛病,也沒有成分殘缺,可暫定為答案。B句中,有一組近義詞,“萬一”就是“若”,很顯然語意重復,排除。C句中,有“針對”這樣一個特殊的介詞,看有無成分殘缺的情況,發現“針對……”后面沒有跟上“情況”之類詞,顯然有殘缺,排除;D句中,有連詞“和”,查有無前后不對稱,發現沒有;再,這個句子主語和賓語的中心詞都比較長,查有無搭配不當,發現賓語中心詞“作品”的修飾語是“平均年齡僅20歲的”顯然不搭配,排除。 第二步:綜合分析比較,得出答案:A。 例2.下列各句,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3分)(96年全國卷) A.在專業研究、實驗方面有優勢的單位,有派出講學人員、接受訪問學者、舉辦訓練班以及對其他協作單位提供幫助的義務。 B.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 C.大家對護林員揭發林業局長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 D.有關部門對極少數不尊重環衛工人勞動、無理取鬧、甚至毆打侮辱環衛工人的事件,及時進行了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 解析: 第一步:依次分析各句的特點,看其有無癥狀。A句,句子較長,長在哪里,會發現長在賓語中心詞的修飾語,且修飾語中有“和”這樣一個特殊的連詞,引導我們查看有無搭配不當的情況,查看會發現幾個修飾語都可和“義務”搭配,可暫定為答案。B句中有“能不能”這一判斷詞,想到“一面對兩面”的問題,查看,果然有,排除;C句中,連續出現幾個“人物”,其實相當于幾個代詞,引導我們想到語句歧義,查看,果然,是對“林業局長帶頭偷運木料”氣憤,還是對“護林員揭發”氣憤,沒有交待清楚。D句中,有連詞“和”,想到“一面對兩面”或“搭配不當”的問題,查找,果然,“批評教育”與主語“事件”不搭配。 第二步:綜合分析比較,得出答案: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