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肴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加上京菜和鄂菜,即為“十大菜系”。四大風味分別指: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 一種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山東菜系(魯菜) 特點:味濃厚、嗜蔥蒜,尤以烹制海鮮,湯菜和各種動物內臟為長。濟南菜尤重制湯,清湯、奶湯的使用及熬制都有嚴格規定,菜品以清鮮脆嫩著稱。膠東菜起源于福山、煙臺、青島,以烹飪海鮮見長,口味以鮮嫩為主,偏重清淡,講究花色。孔府菜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具體體現,其用料之精廣、筵席之豐盛堪與過去皇朝宮遷御膳相比。山東菜調味極重、純正醇濃,少有復雜的合成滋味,一菜一味,盡力體現原料的本味。另一特征是面食品種極多,小麥、玉米、甘薯、黃豆、高粱、小米均可制成風味各異的面食,成為筵席名點。魯菜是形成最早的菜系,它對其他菜系的產生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魯菜為八大菜系之首。 流派:由濟南、膠東、孔府菜點三部分組成。 著名風味菜點有:炸山蝎、德州脫骨扒雞、原殼扒鮑魚、九轉大腸、油爆大蛤、紅燒海螺、糖醋黃河鯉魚等。 魯菜 油爆大蛤
糖醋黃河鯉魚
德州脫骨扒雞
四川菜系 (川菜) 特點:主要特點在于味型多樣,變化精妙。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等是主要調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醬、蒜泥、芥末、紅油、糖醋、魚香、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風味,各式菜點無不膾炙人口。川菜是中國最有特色的菜系,因此全國聞名。 流派:有成都、重慶兩個流派。 最負盛名的菜肴有:干燒巖鯉、干燒桂魚、魚香肉絲、怪味雞、宮保雞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鍋、干煽牛肉絲、夫妻肺片、燈影牛肉、一品熊掌、干燒魚翅等。其中川菜五大名菜是魚香肉絲、宮爆雞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鍋肉等。
宮保雞丁
![]() 魚香肉絲
![]() 夫妻肺片
麻婆豆腐
![]() 回鍋肉
安徽菜系(徽菜) 特點:講究火功,善烹野味,量大油重,樸素實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燉、煨而成,湯清味醇,原鍋上席,香氣四溢;皖南雖水產不多,但烹制經腌制的“臭桂魚”知名度很高。沿江菜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以后也傳到合肥地區,它以烹制河鮮、家畜見長,講究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調味,尤以煙熏菜肴別具一格。沿淮菜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菜肴講究咸中帶辣,湯汁色濃口重,亦慣用香菜配色和調味。 流派: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風味構成。皖南菜是主要代表。 著名風味菜有:無為熏鴨、毛峰熏細魚、符離集燒雞、葫蘆鴨子、方臘魚、石耳炳雞、云霧肉等。 符離集燒雞
![]() 云霧肉
江蘇菜系(蘇菜) 特點:烹調技藝以燉、燜、煨著稱;重視調湯,保持原汁。原為江浙菜系,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著名菜系,其覆蓋地域甚廣,包括現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區,它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譽,聲譽遠播海內外。江浙菜系可分為淮揚菜、南京菜、徐州菜、蘇南菜、浙江菜、徽州菜。后來浙菜、徽菜以其鮮明特色各為八大菜系之一。這樣,淮揚菜成為江蘇菜系中最有名氣的菜種。淮揚菜以揚州、淮安為中心,以大運河為主,南至鎮江,北至洪澤湖、淮河一帶,東至沿海地區的地方風味菜。淮揚菜選料嚴謹,講究鮮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細,擅長燉、燜、燒、烤,重視調湯,講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口味咸淡適中,南北皆宜,并可烹制“全鱔席”。淮揚細點,造型美觀,口味繁多,制作精巧,清新味美,四季有別。江蘇菜除上述淮揚菜外還包括南京菜、蘇錫菜和徐州菜等地方菜系。南京菜烹調擅長燉、燜、叉、烤。特別講究七滋七味:即酸、甜、苦、辣、咸、香、臭;鮮、爛、酥、嫩、脆、濃、肥。南京菜以善制鴨饌而出名,素有“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譽。蘇錫菜擅長燉、燜、煨、焐,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細,時令時鮮,甜咸適中,酥爛可口,清新腴美。近年來又烹制“無錫乾隆江南宴”、“無錫西施宴”、“蘇州菜肴宴”和太湖船菜。徐州菜風味在歷史上屬魯菜系,隨時代變遷,其菜已介乎蘇、魯兩大菜系之間,口味鮮咸適度,習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濃而不濁。其菜無論取料于何物,均注意“食療、食補”作用。另外,徐州菜多用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為著名。 流派:由揚州、蘇州、南京地方菜發展而成。 蘇菜名菜名點有:香菇燉雞、咕咾肉、松鼠鱖魚、糖醋排骨、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其他還有清燉獅子頭,拆燴鰱魚頭、扒燒整豬頭、清蒸鯽魚、水晶肴蹄、三套鴨、軟兜鱔魚、熗虎尾、炒蝴蝶片、冬瓜盅、三丁包子、翡翠燒賣、蟹黃湯包、千層油糕等。江蘇點心富有特色,如秦淮小吃、蘇州糕團、湯包,都很有名。
![]() 香菇燉雞 ![]() 太湖銀魚
蟹黃湯包
![]() 陽澄湖大閘蟹
浙江菜系(浙菜) 特點:鮮嫩軟滑,香醇綿糯,清爽不膩。浙江菜有悠久的歷史,它的風味包括杭州、寧波和紹興三個地方的菜點特色。杭州菜重視原料的鮮、活、嫩,以魚、蝦、時令蔬菜為主,講究刀工,口味清鮮,突出本味。寧波菜咸鮮合一,以烹制海鮮見長,講究鮮嫩軟滑,重原味,強調入味。紹興菜擅長烹制河鮮家禽,菜品強調入口香綿酥糯,湯濃味重,富有鄉村風味。浙江菜具有色彩鮮明,味美滑嫩,脆軟清爽,菜式小巧玲瓏、清俊秀麗的特點。它以燉、炸、燜、蒸見長,重原汁原味。浙江點心中的團子、糕、羹、面點品種多,口味佳。 流派:由杭州、寧波、紹興等地方菜構成,最負盛名的是杭州菜。 浙菜的名菜名點有: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叫花雞 、西湖藥菜湯、蝦爆鱔背、炸響鈴、熗蟹、新風蟹謄、咸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牡順跑蛋、蜜汁灌藕、嘉興棕子、寧波湯團、湖州干張包子等。
西湖醋魚
叫花雞
咸菜大湯黃魚
冰糖甲魚
福建菜系(閩菜) 特點:以海味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鮮。閩菜是以福州、閩南、閩西三地區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福州菜清鮮、爽淡,偏于甜酸,尤其講究調湯,另一特色是善于用紅糖作配料,具有防變質、去腥、增香、生味、調色作用。閩南菜以廈門為代表,同樣具有清鮮爽淡的特色,講究佐料長于使用辣椒醬、沙菜醬、芥末醬等調料。閩西位于粵、閩、贛三省交界處,以客家菜為主體,多以山區特有的奇味異品作原料,有濃厚山鄉色彩。閩菜以炸、熘、燜、炒、燉、蒸為特色,尤以烹制海鮮見長,刀工精妙,人趣于味,湯菜居多,具有鮮、香、爛、淡并稍帶甜酸辣的獨特風味。福建小吃點心另有一功,它取材于沿海淺灘的各式海產品,配以特色調味而成,堪稱美味。 流派:由福州、泉州、廈門等地發展起來,并以福州菜為其代表。 著名的風味菜點有:佛跳墻、雞湯余海蚌、淡糟香螺片、沙奈燜鴨塊、七星魚九、糟醉雞、煎糟鯉魚、半月沉江、燕皮混鈍、雪花雞、金壽福、桔汁加吉魚、太極明蝦 、福州線面、蛇仔煎等等。
廣東菜系(粵菜) 特點:烹調方法突出煎、炸、燴、燉等,口味特點是爽、淡、脆、鮮。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特色菜點發展而成,是起步較晚的菜系,但它影響極大,不僅香港、澳門,而且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粵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長,形成多種烹飪形式,是具有自己獨特風味的菜系。廣州菜清而不淡,鮮而不俗,選料精當,品種多樣,還兼容了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潮州古屬閩地,故潮州菜匯閩粵風味,以烹制海洋菜和甜食見長,口味清醇,其中湯菜最具特色。東江菜又稱客家菜,客家為南徙的中原漢人,聚居于東江山區,其菜鄉土氣息濃郁,以炒、炸、焗、燜見長。粵菜總體上特點是選料廣泛、新奇且尚新鮮,菜肴口味尚清淡,味別豐富,講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咸、鮮)之別。時令性強,夏秋講清淡,冬春講濃郁,有不少菜點具有獨特風味。另外,廣東人尤其廣州人對做湯有一種莫名的執著,湯的種類相當多,也是粵菜從其它不同菜系中脫穎而出重要原因。廣東人長期(如在外上學或工作)在外回家后一家一定會品嘗到一鍋“老火靚湯”。 流派:有廣州、潮州、東江三個流派,以廣州菜為代表。 著名的菜點有:雞燴蛇、龍虎斗、烤乳豬、東江鹽焗雞、白灼基圍蝦、燒鵝、三蛇龍虎鳳大會、冬瓜盅、古老肉 、蛇油牛肉、廣式月餅、沙河粉、艇仔粥等。
![]() 烤乳豬
東江鹽焗雞
白灼基圍蝦
湖南菜系(湘菜) 特點:其特色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注重鮮香、酸辣、軟嫩,尤以煨菜和臘菜著稱。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臘。 流派: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湘江流域以長江、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 著名菜點有:東安子雞、臘味合蒸、組底魚翅、冰糖湘蓮、紅椒臘牛肉、發絲牛百頁、火宮殿臭豆腐、吉首酸肉、換心蛋等。
![]() 宮殿臭豆腐
“八大菜系”加上京菜和鄂菜,即為“十大菜系”。四大風味分別指: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 北京菜系(京菜) 天子腳下,佳肴做工精良,在于北京菜品種復雜多元,兼容并蓄八方風味,名菜眾多,難于歸類。過去北京餐飲業中,山東館最多,當時有所謂十大堂,即指慶豐堂、聚賢堂等堂字號;八大居,指同和居、砂鍋居等居字號;八大樓,指東興樓、致美樓、泰豐樓等樓字號;還有八大春,指慶林春等春字號,這些餐館大多是山東風味. 到了滿清時候因為北京城內海納百川,擁有漢,滿,蒙,回等各個民族。所以像艾窩窩,薩其馬這種深受皇室喜愛的滿族小吃流行于今。 北京烤鴨
湖北菜系(鄂菜) 伴魚游四方 , 鄂菜”依托湖北獨特的淡水漁業資源,在全國餐飲業中名聲日隆,市場份額不斷增大,已成為中國餐飲業中的一匹“黑馬”。
![]() 麟鱖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