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教學模式 精讀課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教師可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題,或用歌曲、謎語、彩圖等引出課題,然后讓學生讀題,通過設置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便會看得認真,聽得專注,很快進入課文情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語。(高年級在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點字音、字形,低年級還應注重讓學生自主識字,用多種方法識字,擴大識字量。) 第二步: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2、全班交流讀書收獲。 3、學生質疑,教師及時梳理問題,簡單問題隨機解決,有價值的問題放到學文中解決。 三、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1、這一環節教師要選好切入點,由點及面,抓住切入點展開課文的學習。應讓學生個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文,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邊批劃,抓住一個大問題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教師要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充足,讓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思維不僅僅停留在淺表層次上,應向縱深方向發展,保證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學生個體自讀的基礎上,抓住切入點,找出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段落或最受感動的地方談理解,談體會,進行全班交流。 對于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或學生個人學習理解有困難的地方,除了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互幫、互學外,教師可作適當講解,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回答,可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互相啟發。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可進行全班討論,仍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的點撥。這樣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對于文章的重點句段,可適時朗讀,以便加強理解,升華情感。在讀的方法上,教師可通過朗讀指導,范讀或錄音朗讀,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和聯想,將他們帶入課文中的情境,并進入角色,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桌對讀,分角色朗讀和全班齊讀等,讀出變化的語氣,表達出人物的情感。 此環節,還應根據學段要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聽說讀寫訓練,以確保有效性。 四、朗讀背誦,體會情感 在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寫課文中的好詞佳句,進行語言積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朗讀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并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學生經過讀、背的訓練后,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時間緊,背誦可放在第二課時,最好能在課堂上解決。 五、交流感受,課外延伸 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讀書收獲,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有關的課外知識;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畫一幅畫,作一首詩;可以讓學生寫廣告詞、心得;可以讓學生讀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在課下拓展思維,培養語文能力及創新能力,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課文內容的美。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課都固定這一模式。由于每篇課文的要求不同,在單元里的地位不同,課文的題材、體裁、表達方式不同,因此,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分析應提倡多樣化、個性化。有的課,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之以合作學習;有的課以合作學習為主,先分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組之長;有的課可直接從課文的重點切入,以點帶面,從部分返回整體。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要的不同決定課堂教學結構的多樣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標新立異,大膽嘗試、勇于創新。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可利用不同形式激情或激趣導入,也可總結上節課內容,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方法 1、回憶主要內容 2、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內容,體會思想。 (在這一環節要解決掉第一課時沒解決的課后問題) 3、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初步領悟作者主要的表達方法,即弄清“為什么這樣寫”。 4、進行讀寫訓練,或課后題,或自己設計的讀寫訓練。 5、讀、背、積累。 三、總結 四、布置作業 略讀課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教師可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題,或用歌曲、謎語、彩圖等引出課題,然后讓學生讀題,通過設置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便會看得認真,聽得專注,很快進入課文情境。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的預習情況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讀連接語的提示,明確要求 從連接語中梳理出學習的切入點,讓學生抓住此切入點學習課文,獨立地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切入點可以是內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表達方面的,一兩個重點問題即可。 四、品讀感悟,合作探究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形式細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段落或最受感動的地方,邊讀邊體會,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與精讀課文的主要區別是,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主要要求。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和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提高閱讀能力。 略讀課文也可在品讀感悟階段加入適當的聽說讀寫訓練,加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五、朗讀背誦,體會情感。 六、教師小結 七、布置作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