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吃的食物都是美味可口的,香噴噴的,但人的排泄物卻是臭的,為什么呢?這確實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明白我們人體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主要的幾層工序:口腔、腸胃、肝腎、膀胱。口腔內主要由唾液來消化食物,腸胃則用到的就是胃酸和消化酶了,然后由肝臟和腎臟做排毒,膀胱則是處理、分離出尿素、糞便等排泄物從人體排出了(詳細見《唾液有什么用?》)。而主要致使排泄物變臭的則是那消化的第2到工序,腸胃。
食物進入腸胃以后,因為腸胃對氣體及硫化物十分敏感,而食物則肯定能產生氣體及各種硫化物。所以各種消化酶馬上就會上陣,把食物在胃和小腸內進行消化。到了結腸,結腸不產生酶,只有細菌起消化作用。
然后所謂人體糞便就出現了。但糞便不會剛被處理出來就被人體排出,它們都會長期積存在人體的腸內。而我們都知道,人體的大腸、小腸溫度都很平衡,也非常溫暖,都在37℃左右。當然,糞便儲存在里面也是危險重重的,這個37℃是非常適宜細菌生長的。糞便這是就好比食物,在溫暖環境下放久了變質發出餿味兒,導致變質。這一道也使糞便臭味的罪魁禍首細菌:【主要為吲哚(indole)、糞臭素(3-甲基吲哚,也算是一種吲哚)、碳化氫、乙胺、酸、丁酸等】,大多數都發生出來。所以糞便排出后臭的原因也正是因為這些細菌。其中吲哚(和3-甲基吲哚)是產生惡臭的根源,這是蛋白質被腸內壞細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質。
糞便在腸內積存大約14-28個小時為正常。而一旦超過或接近超過,糞便就會變黑,變干,變得更臭。而導致便秘的可改變生活方式的原因則大概有3點:食物中纖維素攝入不足、水攝入不足、重金屬物質攝入過量。
纖維素攝入不足說白了就是肉吃多了,肉內的纖維素含量很低,應多吃粗纖維蔬菜,這樣使腸道通暢,減少糞便在腸內堆積的時間。水攝入不足則需多喝水。重金屬物質含量過高的食物主要為中草藥和西藥。
讀了半天,你可能一直有一個疑問:人體排泄物難道只是糞便嗎?還有尿液呢。對,我一種沒有說到尿液,因為其一尿液騷臭的原因跟糞便基本相同,都是因為在腸內積存過一段時間;其二是一般都是騷臭味,而騷臭味過小或過大都沒什么事。最新研究表明,心里上經常發生性行為的臆想和過程假想的人會使尿液俱備更大的臊臭氣味。
人體尿液的作用其實并不是以臭的程度來檢測身體整體上是否健康,而是檢測出有沒有什么個別的疾病。總之,人體的任何表現都能準確地用科學來解釋,我們應該用科學來理性地解釋世界。
(來源:天涯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