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脱了内裤让我添,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蜜桃,性色av免费观看,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分享

中醫(yī)穴位知識

 西西06 2012-12-14

點穴急救,郗穴是最神的藥

再快的車,把病人送到醫(yī)院,都是需要時間的,而病魔是不等人的。真正的急救,是當場救治,是在醫(yī)生和救護車還沒有到來時,把疾病的危險性降到最低點。這時候靠誰?靠自己、靠我們身邊懂一點醫(yī)學知識的人??梢酝ㄟ^中醫(yī)取穴進行急救,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

人體哪一種穴位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這就是16郗穴(指十二經及陰蹻、陽蹻、陰維、陽維各有一個郗穴的合稱)。郗穴是我們人體專門用于急救的大藥,郄穴是各經脈在四肢部經氣深聚的部位,“郄”與“隙”通用,是空隙、間隙的意思。16個郗穴為:

     手太陰肺經孔最穴,手厥陰心包經郄門穴,手少陰心經陰郄穴,手陽明大腸經溫溜穴,手少陽三焦經會宗穴,手太陽小腸經養(yǎng)老穴,足太陰脾經地機穴,足厥陰肝經中都穴,足少陰腎經水泉穴,足陽明胃經梁丘穴,足少陽膽經外丘穴,足太陽膀胱經金門穴,陰維脈筑賓穴,陽維脈陽交穴,陰蹺脈交信穴,陽蹺脈跗陽穴。                   

 

# 1、足太陰脾經之郄穴--地機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可治療腹痛,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月經不調,痛經,遺精等癥。

---- 配三陰交穴治痛經;配隱白穴治崩漏。

---- 配合穴陰陵泉治療股內側痛。股內側痛多由氣虛寒凝,經脈失養(yǎng),肌肉攣縮而成。其病位屬脾經所過之處,地機穴為脾經之郄穴,是本經經氣深集的部位,具有較強的解痙鎮(zhèn)痛,行氣活血之功,陰陵泉是脾經之合穴,脈氣最盛,使氣隨血流,氣行血行,脈道充盈,氣血流暢,經筋和緩,疼痛自止。

 

# 2、手太陰肺經郄穴--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橈側,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該穴具有清熱涼血之功,善治血證,主治咯血、嘔血等出血疾患。

---- 尺澤為手太陰肺經之合穴,根據(jù)“實則瀉其子”的原則,針刺此穴可瀉本臟之熱,故有瀉肺熱,涼血止血之功,主治潮熱,咯血,咽喉腫痛等,兩者配伍使用治療陰虛火旺咯血。

---- 孔最穴可是治療內臟出血的郗穴,使用時可用母指腹尖適度用力按壓該穴;孔最穴配膻中穴治療氣逆吐血。

 

* 3、手陽明大腸經郄穴--溫溜穴:在屈肘時,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穴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處。該穴可治療急性疼痛,有清熱解毒,瀉火消腫,祛瘀止痛之功,主治咽喉腫痛,面腫等?!都滓医洝罚汉肀圆荒苎?,溫溜及曲池主之。兩者還共同具有祛風濕,利關節(jié),通經絡,止痹痛之功,用以治療上肢不遂,肘臂痛等。

 

* 4、足陽明胃經郄穴--粱丘穴:取該穴時屈膝,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3寸。該穴是足陽明脈氣深聚之處,故有理氣和胃止痛之功,主治胃痛,胃腸痙攣等癥。

---- 足三里是足陽明之下合穴,是治療脾胃病的首選穴,能補能瀉,能升能降,具有健脾,消積滯,和胃降逆,通腑利濕之功。

    當出現(xiàn)急性胃疼時應立即想到梁丘穴,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壓該穴,持續(xù)2-5分鐘,往往可以立即止疼;梁丘穴配中脘穴可治療急性胃炎;

 

# 5、手少陰心經郄穴--陰郄穴:位于人體的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該穴具有清心安神之功效。可治療神經衰弱,癲癇;鼻出血,急性舌骨肌麻痹; 胃出血,心絞痛,肺結核,子宮內膜炎等急癥。

 

* 6、手太陽小腸經郄穴--養(yǎng)老穴:位于人體的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緣中。該穴具充養(yǎng)陽氣之功效,可主治目視不明,肩、背、肘、臂酸痛等癥。

---- 配太沖穴、足三里穴可治目視不明。

---- 養(yǎng)老穴對治療青春痘或熬夜引起的面部小泡有特效,對眼睛疲勞也有奇效。

---- 而神門為檢查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重要穴道,對消除疲勞也有幫助,兩者聯(lián)合可提昇氣血,保持手腳靈活。

 

* 7、足太陽膀胱經郄穴--金門穴:位于人體的足外側部,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該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太陽主表,故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之功,主治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

---- 委中則為足太陽合穴,膀胱經屬水,水性寒涼,故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有“血郄”之稱,膝為筋之府,本穴位居膝窩,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濕,止痹痛的功效。主治腰痛,半身不遂等。

---- 郄穴與合穴配合使用,祛風活絡之功更為突出。如金門配大腸腧、委中、命門治療腰痛效果頗豐。

 

# 8、足少陰腎經郗穴--承漿穴:位于人體的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該穴是連通體表體內的一個穴位,可主治口眼歪斜,唇緊,面腫,齒痛,齒衄,齦腫,流涎,口舌生瘡,暴喑不言,消渴嗜飲,小便不禁,癲癇。

---- 如配合委中穴可治衄血不止;

---- 配風府穴治頭項強痛、牙痛等癥。

 

# 9、手厥陰心包經郄穴--郗門穴:位于腕橫紋上五寸。該穴善治血證,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主治咳血,嘔血等。凡遇心動過速、心絞痛等心胸疾患那就是郄門穴的事了。

---- 曲澤歸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為心之外衛(wèi),代心行令,故有寧心安神,寬胸理氣,活血化瘀之功,主治心痛,煩躁等,此外,本穴具有通經活絡,疏利關節(jié)之功,用以治療肘臂痛,上肢顫動等。

 

* 10、手少陽三焦經郄穴--會宗穴:位于人體的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穴尺側,尺骨的橈側緣。該穴具有吸濕降濁的功效??芍委煻@,癇證,上肢肌膚痛等癥。

---- 配聽會穴、耳門穴治療耳聾;

---- 配大包穴治上肢肌肉疼痛,軟組織挫傷。

 

* 11、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穴:位于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穴。該穴有傳遞風氣的作用??芍委燁i項強痛,胸脅痛,瘋犬傷毒不出,下肢痿痹,癲疾,小兒龜胸等癥。

---- 如配伍腰奇、間使穴、豐隆穴、百會穴治癲癇;

---- 配環(huán)跳穴、伏兔穴、陽陵泉穴、陽交穴治下肢痿、痹、癱;

---- 配陵后、足三里穴、條口穴、陽陵泉穴治腓總神經麻痹。

 

# 12、足厥陰肝經郄穴--中都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該穴主治血證,具有清肝瀉熱,涼血之功,可治療急性肝炎、膝關節(jié)炎、子宮出血、疝氣等疾病。

 

13、陰蹺脈郗穴--交信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太溪穴直上2寸,復溜穴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后方。該穴有外散寒冷水濕的功效。可主治月經不調,崩漏,陰挺,泄瀉,大便難,睪丸腫痛,五淋,疝氣,陰癢,瀉痢赤白,膝、股. 內廉痛等癥狀。

---- 如配伍關元穴、三陰交穴治婦科疾患之月經不調;

---- 配太沖穴、血海穴、地機穴治崩漏;

---- 配中都穴治疝氣;

---- 配陰陵泉穴治五淋;

---- 配中極穴治癃閉;

---- 配關元穴治陰挺等。

 

14、陽維脈郗穴--陽交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緣。該穴具理氣降濁之功效,主治胸脅脹滿疼痛,面腫,驚狂,癲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諸疾。

---- 配環(huán)跳穴、秩邊穴、風市穴、伏兔穴、昆侖穴可治風濕性腰腿痛,腰扭傷、坐骨神經痛、中風半身不遂之下肢癱瘓、小兒麻痹癥。

 

  

15、陰維脈郗穴--筑賓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太溪穴與陰谷穴的連線上,太溪穴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該穴具散熱降溫之功效。主治癲狂、癇證、嘔吐涎沫、疝痛、小兒臍疝、小腿內側痛等癥。

---- 配腎俞穴、關元穴治水腫;

---- 配大敦穴、歸來穴治疝氣;

---- 配承山穴、合陽穴、陽陵泉穴治小腿痿、痹、癱;

---- 配水溝穴、百會穴治癲狂、癇證。

 

16、陽蹺脈郗穴--跗陽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侖穴直上3寸。該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有吸熱化濕之功效。主治頭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等癥。

 

* 急性疼痛,一般取陽經郗穴,比如,肚子疼可以在溫溜、養(yǎng)老、會宗穴上找高升點,胃痛可取梁丘穴來按壓,膽囊疼痛可按揉外丘穴,這些高升點穴位都是急救的大藥,您使用時要采取指壓帶揉動的方式,每個點按壓的時間可長可短,短則56分鐘,長則20分鐘不等,視病情的緩解情況而定。

 

# 陰經的郗穴可以用來治療人體的各種出血之癥,尤其是內臟出血。比如,

------咳血可以按壓肺經的郗穴孔最,

------尿血可按壓腎經的郗穴水泉,

------女子崩漏可按壓肝經的郗穴中都等,選穴時視您的具體情況而定。當自己急病發(fā)作時,可在尚有神志和活動能力的時候使勁按郗穴;當我們身邊的人出現(xiàn)急病的時候,我們也要伸出援助之手,那可是起死回生的善舉。

 

 

1當有尿血癥時,要馬上想到水泉穴;

女子崩漏、膝關節(jié)炎、疝氣就找中都穴;

急性腰痛時可隨手取來養(yǎng)老穴;

膽囊疼痛了就快按外丘穴;

凡遇心動過速、心絞痛等心胸疾患那就是郄門穴的事了,按壓的時間同前;

外丘和陽交穴治療急性頭疼再好不過了;

當出現(xiàn)頭疼、咽喉腫痛、腸鳴腹疼的時候就選溫溜穴;

心疼、吐血、鼻出血怎么辦?陰郗穴在等著你呢,常按壓此穴還可預防和治療心臟疾??;

 

2、地機穴,可治療腹脹、腹疼,泄瀉,這個穴位按壓時間要長些,5分鐘;

筑賓穴,可治療惡心嘔吐;

交信穴,可治療月經不調、痢疾、腸炎;

承漿穴,可治療休克昏迷、口眼歪斜、齒齦腫疼。

 

3、按壓勞宮降血壓: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激動、勞累,血壓會急劇上升,對患者生命有極大威脅。此時按壓勞宮穴(屈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尖之間所對的掌心中),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4、心臟病突然發(fā)作,馬上取心包經上的郄門穴這個大藥;郄門穴(位于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正坐或仰臥,仰掌取穴。郗門穴穴位比較深,按摩時要力氣大些)。按這個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轉動,才能揉到,配合按摩內關穴。

 

4-1點壓至陽緩解心絞痛:心絞痛發(fā)作常伴有胸部壓迫、窒息感。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頭垂臂,兩側肩胛角下緣直線交于脊柱五中點即是此穴),授壓36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

 

4-2、治心悸、心痛,可按心穴(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節(jié)指骨問橫紋中點);

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壓下降,按升壓穴(位于手背腕橫紋中點)。

 

5急性哮喘,取肺經上的孔最穴大藥,只要對它們進行強烈刺激,比如扎針,或進行強有力的按壓,往往都能一穴見效,迅速緩解病情,起死回生。

 

6、按摩陽交(陽維):足髎穴。在下肢外踝尖上7寸處。此穴能疏肝利膽、通經活血、定驚安神、治胸肋脹痛、癲狂、膝股痛等。

 

7腦震蕩急救:昏時可掐人中,拿肩井穴、合谷穴等。一般昏傷除掐人中,拿足跟脈外,可拿腋下筋,肩胛骨旁筋。

 

8、治暈厥:捏壓合谷。

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捎媚粗赶菽蠡颊吆瞎妊?/span>(虎口上),持續(xù)23分鐘,一般會緩解。

 

9治休克:陷壓人中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xiàn)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陷壓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昏迷、休克時:平掐或針刺任脈上的 “人中穴”有急救作用。人中穴(位于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平掐或針刺該穴位,可用于救治中風、中暑、中毒、過敏以及手術麻醉過程中出現(xiàn)的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節(jié)律性、連續(xù)弱性或強性刺激人中,能使動脈血壓升高,而在危急情況下,升高血壓可以保證機體各個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維持生命活力,還可影響人的呼吸活動,如連續(xù)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氣持續(xù)性抑制,適當?shù)亟o予節(jié)律性刺激,則有利于節(jié)律性呼吸活動的運行。

要注意刺激手法的應用。經研究表明,適當?shù)毓?jié)律性刺激最為合適。在實際操作中用拇指尖掐或針刺人中穴,以每分鐘撳壓或捻針2040次,每次連續(xù)0.5-1秒為佳。

對昏迷、中暑,用手指掐或針刺中指尖距指甲邊緣2分許的“急救穴”,可以使患者迅速蘇醒;

 

10、中暑(俗稱發(fā)痧)推拿法:重拿合谷穴、內關穴、人中穴以醒為度。然后拿委中穴、按足三里穴一分鐘,待其醒后取坐勢,再拿風池穴十五至二十次。如胸悶則橫擦胸部以熱為度,最后拿肩井穴十五至二十次。­

    暑日野外行路,中暑昏迷,求醫(yī)不得:取道旁熱土圍在病人肚臍周圍,圍成圈,令人小便其中即可醒來。­

    內服藥法:用陳皮、藿香各 15g,研末沖服,如未帶藥用白姜水沖服。­

刮痧法:在患者胸頸腹肩等用手指鉗提,或用瓷匙油刮至皮青紫或出斑。

 

­11、腰部扭傷點穴救治:不論摔傷哪側腰肌,即先按那側大拇指后的“太沖穴”一分鐘,然后再按另一腳的“太沖穴”一分鐘,之后雙側的“太沖穴”再按一分鐘。令你在3分鐘內即可令扭傷者行走自如。

    注:本術對腰扭傷患者愈嚴重愈有效;在3天內救治效果更好;點穴時患者必須有強烈的酸脹感方才有效。

 

12、頭痛:

1)指壓太陽穴止頭痛 頭痛發(fā)作時,患者自已回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后一寸凹陷處),壓至脹痛,并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便可減輕。 

2)頭痛、癲癇、小兒驚風、腰痛:

按摩膀胱經上的金門穴(位于人體的足外側部,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在腓骨長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間,見下圖:下肢后部),主治:頭痛,癲癇,小兒驚風,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3)頭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按摩陽蹺上的跗陽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侖穴直上3寸)。

  

13、鼻出血急救:用左右拇指輪流往眉心向上接連推向發(fā)際多次,然后用力按壓印堂。用線扎中指中出,左鼻孔出血扎左指,右鼻孔出血扎右指。耳內吹氣法:兩人同時對患者兩耳吹氣,吹至十至二十次。按老商穴、少商穴止血,老商穴位于拇指與第一指關節(jié)之間,確定方法有:捏腳后跟止鼻血: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腳后跟(踝關節(jié)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即回止血。­平伸拇指,由指尖中央向第一指關節(jié)中央延伸1.75cm1.85cm處,或指甲低部中央向下0.5cm0.6cm處。用另一手指點按此穴會有酸脹感。少商穴位于拇指外側中央,與老商穴同線。左按左,右按右。本法經多年驗證,效果非常好,可當即止血。

   

14止嘔吐: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關止嘔。內關穴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壓至有酸脹感即說明已中穴位,約1分鐘即止嘔吐。

   

15、急性哮喘:取肺經上的孔最穴,只要對它們進行強烈刺激,比如扎針,或強有力的按壓,往往都能一穴見效,迅速緩解病情,起死回生。肺經上的孔最穴位于手前臂內側的前緣,腕橫紋上7寸處,左右各一,也是治療咳嗽、急性咽喉痛、咯血、痔瘡、便血、鼻出血、痔瘡的要穴,對感冒汗不出可起到發(fā)汗的作用

-----咳血:按壓肺經的郗穴孔最、大魚際。肺經上的孔最穴位于手前臂內側的前緣,腕橫紋上7寸處,左右各一.獨取本穴采用藥物針劑封閉,可治療咳嗽、咯血、痔瘡便血等;

 

16筑賓(陰維):筑賓穴在內裸上5寸,是補腎不可或缺的穴位。筑賓穴的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濕、化痰安神、理氣止痛。在人體內,毒素最喜歡生長在有濕、淤血、痰濁多的地方,而筑賓穴就是一個去毒要穴。

 

17牙痛可以按摩合谷穴來止痛;              

 

18、落枕或頸部扭傷,可以刺激第二、三掌指關節(jié)間靠近第二掌指關節(jié)處的頸項穴;

 

19、跌打

1)摔昏:用拇指壓人中穴、合谷穴、百會穴、大椎穴即可(用公雞冠血點入鼻內即醒)。

2)打傷氣急欲絕:按壓肺愈穴、檀中穴、神門穴。

    附:內治法:昏死后用白糖沖熱酒,用白糖二至三兩沖熱酒飲服,不引酒者用溫開水沖白糖愈墮愈妙,無論受傷有多重,服之可免淤血攻心,切勿輕心。如牙關緊閉用半夏在肋邊擦,牙關自開灌入。如無半夏打開一牙灌入,此法甚妙,安全實用。

3)跌打痛昏的救醒法:取承泣穴、太陽穴、檀中穴按摩片刻即可。此昏后可急用小孩童便(5歲以下)越多越好,服之可免淤血攻心。

 

20、胃痛

1可取胃經上的梁丘穴(膝蓋上兩寸最敏感的位置:當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凸出處的凹洼。點按治急性胃痛。主治癥狀為:胃痙攣、腹瀉、膝蓋頭痛、浮腫等。

----另外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開一橫指)也是一個胃腸的消氣穴。按揉足三里止胃痛:胃痛時,用雙拇指按揉患者雙腿足三里穴(位于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后3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2心口痛、胃痛:按摩心包經上的陰郗穴(沿著手少陰心經,在手腕橫紋上0.5寸),它負責手少陰心經與胃的交通,可以疏通心經與胃之間經絡的堵塞。

 

21膽囊疼痛:可按揉外丘穴。(膽經上的外丘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主治:頸項強痛、胸脅脹滿、下肢痿痹、癲狂,按摩時要采取指壓帶揉動的方式,每個點按壓的時間可長可短,短則56分鐘,長則20分鐘不等,視病情的緩解情況而定。

 

22肚子疼可在溫溜、養(yǎng)老、會宗穴上找高升點。

大腸經上的郄穴溫溜穴(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取法: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頭的最高點上;然后掌心轉向胸部,當手指滑入的骨縫中是穴),主治:五官科系統(tǒng)疾?。嚎谇谎?,舌炎,腮腺炎;扁桃體炎,面神經麻痹,下腹壁肌肉痙攣,前臂疼痛。本穴在消化道潰瘍穿孔時常出現(xiàn)壓痛,與它穴配合可做出進一步診斷。

 

23、養(yǎng)老穴(小腸經):功用:清頭明目,舒筋活絡。主治病癥:精神神經系統(tǒng)疾?。耗X血管病后遺癥,肩臂部神經痛;運動系統(tǒng)疾病:急性腰扭傷,落枕;近視眼。

 

24、會宗穴(三焦經):位于人體的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穴尺側,尺骨的橈側緣。主治疾病:耳聾,癇證,上肢肌膚痛。

 

25、腰扭傷:點揉雙側扭傷穴(治療腰扭傷的奇穴),對急性腰扭傷有明顯的療效。此穴在曲池穴下2.5,靠撓骨內緣處),可雙手行針,并活動腰部,當即腰痛可消失,甚至多年腿痛、胸脅痛亦可隨之而愈。

 

26、膽絞痛:膽囊炎、膽結石發(fā)作時,右上腹可發(fā)生劇烈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1寸凹陷處的陽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續(xù)授摩2分鐘鉀,可獲良好止痛效果。

 

27、點壓三陰交治腎絞痛:腎絞痛發(fā)作時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陰交(內踝上三寸脛骨后緣),反復授摩35 鐘,腎絞痛即回緩解。

 

28、尿血:可按壓腎經的郗穴水泉。水泉穴位于太溪穴直下1寸。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

 

29、女子崩漏:可按壓肝經的郗穴中都穴。中都(肝經):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穴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主治疾病:脅痛,腹脹,泄瀉,疝氣,小腹痛,崩漏,惡露不盡。

 

30、按摩陰蹺上的交信穴(位于內踝上2寸的位置。交是指跟脾經的三陰交相交,信是指月經,交信穴是專為調理女子月經準備的一個大穴)。當女性月經到期不來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情況,揉交信穴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31、痛經,崩漏:按脾經上的地機穴(在內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婦科病證;腹痛腹瀉等脾胃病證;小便不利,水腫等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 

 

32、對急性痛經:按摩女福穴(給女人帶來福氣的大穴:位于外踝前側約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極易辨認),可以用壓痛法取準,也就是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壓哪里,每次按8分鐘,酸脹感越強烈越有效。女福穴止痛效果好,對于婦科疾病的一切疼痛,如痛經、產后子宮收縮疼痛,以及女子許許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都有顯著療效。

 

33點壓天樞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于肚臍左側2),至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氣,增加腹內壓,即可排便。

 

34、腳腕扭傷點穴術:強力刺激腳底涌泉穴,用拇指強烈按壓令患者有強烈的刺痛感,如拇指力量不夠時可用中指彎曲用力頂壓,令病人有吃不消的感覺即可,約3- 5分鐘即可活動自如。

   

35、指壓少商治呃逆: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一分處。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人,至有酸痛感為度,持續(xù)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可止。

 

               女福穴

就是給女人帶來福氣的大穴。它位于外踝前側約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極易辨認,可以用壓痛法取準,也就是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壓哪里,每次按8分鐘,酸脹感越強烈越有效。女福穴止痛效果好,對于婦科疾病的一切疼痛,如痛經、產后子宮收縮疼痛,以及女子許許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都有顯著療效。 
   

“女福穴”,是周爾晉先生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當年周先生在安徽定遠的時候,有一位婦女3次產后都患有子宮收縮痛。她第二次產后發(fā)病的時候,周老用耳穴給治好了,到了第三次發(fā)病的時候,病情更為嚴重,而且小便不通,疼痛不已,耳穴也毫無效果了。周老當時想:腳乃是腎、肝、脾3經的聚集之處,在腳上是否能找到治療該病的高升點呢?果然,在她腳外踝前不到一寸的地方,周先生找到了一處非常明顯的壓痛點,指壓下去,5分鐘后,這位產婦不痛了,小便也通暢了。此后,周老用這個穴給許多婦女解除了各種婦科病痛,久而久之,他就把這個位置作為一個穴固定下來,并取名為“女福穴”。 

女福穴還有強壯腰腿的功能,對腰椎病與癱瘓也有防治作用。而且,這個穴不僅僅能給廣大女性朋友帶來福氣,同樣還能給男性帶來福氣。當一些朋友患有前列腺炎等男性病時,按壓這個穴也會非常有效。

 

 

經絡的終極秘密

——經絡的所有秘密全部包括在其中,作者很不舍得拿出來的,有緣得見

 

一直不太愿意把這個圖發(fā)上來,盡管只是一個模式圖,但經絡的所有秘密全部包括在其中了,如果你有緣,從此可以領悟經絡的終極奧秘。

 

 中醫(yī)、穴位知識 <wbr>11.
中醫(yī)、穴位知識 <wbr>11.




       這個模式圖應該這樣看:最下面二個框表示是二條腿;中間的框表示是軀干,左右二邊的框表示為二手,頂部的二個框表示為頭部,為理解上的方便分成左右頭。中間軀干部黑色的線條表示為任脈或督脈,其它小線條就是手、頭、足的三陰或三陽經了。
      這里只給出了督脈的模式圖,任脈同理。
      表里經的只給出了厥陰和少陽的模式圖,其它的同理。各位可自行畫出。
      任督主要的是在頭部達成經氣的左右交換。
      表里經最重要的基本活動是在頭、手、足遠端的經氣交換,這是最核心的秘密,也是從醫(yī)者唯一能干預的部分。各位要自行領悟了。
中醫(yī)經絡原來如此簡單        最近幾天,基本上把我領悟的經絡系統(tǒng)做了比較全面的整理,當變成文字和圖示后,發(fā)現(xiàn)中醫(yī)的經絡是如此簡單!中醫(yī)治療也不用弄得那么復雜,完全可以用非常短的時間就可以入門。唯一的難點是如何從傳統(tǒng)的思維里轉到用六經辨證,只要把歸經區(qū)域弄清楚,無論是針灸、按摩、藥物均可信手拈來,解決一些認為是疑難病的痛苦。
        這些東西本來應該做為不傳之秘,自己使用就好,但思之,67億人為什么選擇了我來悟透經絡秘密?不敢藏私,發(fā)在博客里,供同好研究,各人如何闡發(fā),即是機緣。
       這里所談的六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六經辨證,因為現(xiàn)在的六經的歸經區(qū)域擴大了可能不止十倍,請各位自賞之。
       各位看后,有何感想,不必在此討論,我無意做口舌之爭,原則只有一個,你覺得有用就拿去,沒用就別費神去看了。
       中醫(yī)基本上掌握一個開、合、升、降就夠了,只是開什么?如何開?閉什么?如何閉?升降亦如此,當你弄明白這些,中醫(yī)大師非你莫屬。
       任何一個理論,個人認為,要能完整解釋按摩、針灸、藥物、修練才是真正符合人體生理病理的,我期待著有比我這個理論更完善的解釋。前提是你的解釋要符合最基本的物理和常識。  
六經的陰陽虛實到底指什么? 
       六經在受精后發(fā)育成人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形成一個類似充電的過程,讓六經充滿電荷,這個電荷的多少在出生時基本確定,是為先天虛實;出生后在女子第一次排卵,男子第一次遺精之前,卵母細胞和原精細胞還會轉化成電荷繼續(xù)通過腎經充實骨髓和腦髓,是為藏精。換過說法,從出生那一刻起,人體六經的電荷就基本確定了,這個電量決定了人體的先天身體素質。
       這個充電的過程是嚴格分開的,陰經的電量主要來自卵黃囊和母體,陽經的電量則來自季節(jié)的光熱,正因為這樣,在體表陽經分布的面積又最大,所過的部位最多,又處于外側面,所以,人體與季節(jié)有一定的互動,如果季節(jié)反常,在體內相應不足的陽經就會起明顯感應;如不能及時處理,因表里經的循環(huán)影響,又會影響到相應的里經。嚴重的就會通過經氣的大循環(huán)影響到下一級或上一級表里經循環(huán),從而發(fā)展成全身的疾病。
       出生后后天的補充主要通過食物直接吸收和陽光照射的光和熱(包括儲存的光熱如電熱,火熱,食物也是儲藏的熱),這些光熱會直接轉化成陽經的電量和陰經的電量。如紅光或紅色食物轉化的是陽經的電量,藍光、黑光或黑色食物轉化的就是陰經的電量。
      所以陰虛指的是三陰經電量不足,陽虛指的是三陽經電量不足。  
六經的基本運行原理        六經是表里陰陽相配合的運行,太陰與陽明;少陰與太陽;厥陰與少陽,一共三對,分成左右兩邊,正常運行時,表里運行方向相反,左右運行也相反。交換的速度約為每秒一次(有資料說是每分鐘64次,又與八卦的八八之數(shù)吻合,不知是巧合還是古人真的是從數(shù)理推醫(yī)理或者從醫(yī)理發(fā)現(xiàn)數(shù)理)。具體如下,左太陰經下行,左陽明經上行,同時右太陰經上行,右陽明經下行;左少陰經上行,左太陽經下行,同時右少陰經下行,右太陽經上行;左厥陰經上行,左少陽經下行,同時右厥陰經下行,右少陽經上行;簡單總結,就是總有一側的陰經在上,一側在下,陽經也是如此。
       任、督脈在中間起到溝通左右兩側同名經的經氣作用。
       這個運行的主要意義在于,通過這個上下運行過程進行陰陽經氣的交換,在陽經下行時,通過在足部膝關節(jié)以下的絡穴把陽經的經氣一小部分交換到陰經,同時陰經在頭端(嚴格來說是胸腹部的迷走神經)把陰經的部分經氣交換到陽經,反運行時,足端交換一小部分經氣到陽經,頭端的陽經也交換一小部分經氣到陰經。這樣做的目的,是維持陰經不過寒,陽經不過熱,達成一種平衡。如果因為某種原因,陰經在頭端不能交換經氣到陽經,但陽經卻可以交換過來,也就是沒有把位置空出來,就會造成該條陰經因上方沒有位置不能上升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累積一段時間后,相應的陽經因下端阻力太大,也不能再完成足端的交換,這時個表現(xiàn)的就是陽經升而不降,陰經降而不升,相應的疾病就發(fā)生了。這個現(xiàn)象已為武當山道醫(yī)祝華英通過內視闡發(fā)了完整的內經運行,各位可參考他的著作《黃帝內經十二經揭秘》。
       本人在此把他的發(fā)現(xiàn)做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而已,一方面把他沒有說明白的十二經概括為六經,因為手的三陰三陽經其實是與足的三陰三陽經是相通并同步運行是,當你把手心向前,雙手上舉,就很容易明白我說的是真理。另外,本人把沖、帶二脈去掉了,原因很簡單,沖脈基本上是迷走神經的內容,上傳下達的描述都一樣,但迷走神經中間三陰經均有,所以說任、沖統(tǒng)三陰也不為過,只是多此一舉了。帶脈就是少陽膽的所過,不需要專論。其它奇經四脈陰陽蹺、陰陽維除增加理解的難度外,都是后世拼湊之物,均在六經之內,不作專論。
       至于任脈、督脈只是三陰三陽經的交換通道,在實際應用時只有按摩、修練,艾炙用得較多,只略談如下:
       任脈實際上淺表的分布在腹白線的兩側約二分處,可以這樣說任脈是由左右二條構成的,這已為武當山的祝道長在練功中證實,這與現(xiàn)代解剖左右肋間和肋下神經在胸腹部沒有交叉吻合,為什么會出現(xiàn)左右明顯不同的表現(xiàn)原因就在于此。深層的任脈則是左右迷走神經,所以當要溝通左右任脈時為什么是在鳩尾穴,如果你注意解剖,這正是左右迷走神經走得最近的地方(胃的前、后支)。
       督脈在淺層也有左右督脈,其實與任脈一樣,都是通過肋間神經聯(lián)系。在腹部主要看到的督就在左右交感干,溝通左右督脈的穴位是尾閭穴,深層其實就是奇神經節(jié)。督脈的其它部分深層就要在脊髓里找了。任督脈的主要作用是溝通左右的三陰三陽,主要的溝通位置是大腦的胼骶體,從解剖來看左側的神經纖維從這里交換到右側,右側的神經纖維從這里交換到左側。當然在脊髓各段的白質、灰質也有左右交換,這恰恰從解剖上支持中醫(yī)的任、督是有物質基礎的。因為左側的陰陽表里經與右側的陰陽表里經是相對獨立運行的,如果沒有任督的居中溝通,左右就會表現(xiàn)為明顯的不同。
       只是各位要特別注意的是,任督是左右三陰陽經的居中通道,也就是三陰先交換到左右任脈,左右任脈再完成左右交換,督脈也是同樣道理。所以任主三陰,督總三陽是不無道理的。三陰三陽相當于任督的二級機構。
       從這里我們很容易明白,大腦兩半球其實就是左右三陰三陽的儲能器,至于是大腦管陰,小腦管陽還是同時管,就有待各位去研究了。實際應用中意義不大,就不在我關注的范圍了。  
基于六經的基本運行規(guī)律,有以下內容要強化: 
       左肝右肺說:因為肝體在右,也就是儲備在右,肝經更容易得到補充,所以在右側的肝經上下行均不會太容易出問題,但左側的肝經要經過頭部的交換后才能補充電量,可能會出現(xiàn)滯后或不足的情況,表現(xiàn)為升降不足,尤其是要克服引力的升可能不足,容易表現(xiàn)出癥狀,所以左側病常責之肝。
       肺是同樣原理,雖然肺本身的儲備大,但比較而言兩側差不多,但同是太陰的脾卻在左,可以直接補充左側太陰的電量不足,所以左側太陰的升降會比較易趨于正常,但右側的太陰卻要通過頭部的大腦向對側交換后才能補充,所以右側的毛病比較易見。
       左肝右膽說:肝膽儲備均在右,按說弱方都應該在左才對;這是因為沒有注意到肝陰膽陽,同側肝經升時膽經卻要降,肝右升降的力足,膽升降的力量就為肝所左右,自身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左肝的原理如上。所以在右側主要表現(xiàn)出來就是膽經的疾病。所以身體右側的問題多從膽經著手,促降而獲得療效,左側從肝經入手,促其升發(fā)而獲得佳音。
       脾升肝亦升,肝升脾亦升:三陰經除腎經外迷走神經是主要上行通路,腎經還有一個重要路徑是脊髓。
關于三陰經 
       太陰循行從腳到延髓到舌下,到手,內部有交感和迷走神經的部分神經來絡脾和肺,胃及大腸,上達嗅神經,如果從體積和表面積來看,脾很小,肺的表面積很大,另外還有全身肌肉所過神經和末鞘(特別注意隔肌的隔神經),全身皮膚所過神經及末鞘,是全身最大的分布面積,當然細胞容量也最大,神經分布范圍也最廣。它們能充的電荷容量也是最大的。因為同屬太陰系統(tǒng),所以脾攝氣,即是攝取食物的電量,肺主氣,生宗氣等均是同理,因為沒有來源,其它經所需要均無來路。脾為生之源,肺為儲之器,所謂就是食物化生的精華物質,用現(xiàn)代的可見物描述就是淋巴管乳糜池里的乳糜。要經過靜脈回流到肝、肺的。經常吐痰的人和誤用吐痰法太多為什么傷害身體,使人虛虧即是此理。脾氣的升清升的就是這個乳糜,肺氣要降也是降這個乳糜。因為有脾和肺作為儲的容器和充電器,比較而言,陽經沒有這個設備,所以經常表現(xiàn)為陽常不足,陰常有余。
       少陰經循行從腳心至盆、腹、胸、脊髓到延髓到耳神經和舌咽神經,還有手上所過,內部通過迷走神經,交感神經等主干絡心絡腎;另外還有全身的骨、骨髓分布的神經和連接纖維,全身血管分布的神經及末鞘。同樣骨髓和腦髓構成了少陰經的儲藏設備,是藏之所。精化會從最遠端的骨髓---小腿骨髓開始,所以為什么腎虛的病人會有小腿酸軟無力的現(xiàn)象。心腎不交,水火不濟都是骨髓所藏之精不能及時抽取氣化補充少陰的電量所至;更嚴重的是已經抽取到沒有儲備的地步,要抽取腦髓時腦萎縮就出現(xiàn)了。少陰的腰骶神經叢連接生殖腺,卵巢膀胱并通過脊髓上行是少陰經的一個特殊性。
       厥陰經表淺循行從腳到盆、腹、胸、手,內部循行從交感干、迷走神經到脊髓上達視神經。其它是所有連接筋腱、內部的韌帶和骨膜的神經及神經末鞘。這些筋膜包括了肛門括約肌,尿、生殖口括約肌,毛孔的微小肌肉等等環(huán)狀的肌肉。還有所有連接除性腺之外所有腺體、油膜的神經。油膜主要指的是腹部的腸系統(tǒng)膜和腹膜,所以過度肥胖當從厥陰入手處理。肝是人體厥陰最大的一個儲備庫,其它還有如腦下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等腺體的儲備。厥陰系統(tǒng)又是體內反應最快也是最強烈的系統(tǒng),所有情志類的影響首先從厥陰開始,基本原理是刺激會使厥陰肝經頭端不斷累積電荷,導致表經膽木不能上升,所以很快兩肋有蹩脹感,其它厥陰系統(tǒng)的腺體反應是呼吸、血壓、汗腺方面的改變。的刺激同理,因聽神經也同樣通過延髓上傳到下丘腦核,而這些腦核均受視交叉上核的統(tǒng)一控制,另少陽膽和三焦均在耳在豐富的神經連接,所以無論聽還是嗅,觸、嘗產生的刺激,均可引起厥陰的改變而引發(fā)經氣的偏差而致病。而七情均由五感(視、聽、觸、嗅、味)引發(fā)。
       三陰經與五臟直接維系,所以升降正常與否關系到五臟的功能是否正常。因肺升太過會導致咳喘等升而不降的癥狀,所以肺以降為用,多關注肺經的降一面;心經升而不降也會導致上部一片象,也是下降為主,心包經同理;
       但對于脾經,因要升清,攝氣,需以升為主,要關注升的一面;肝經也是同樣,降而不升則害疏泄太過,導致排出太多,同樣注重的是升的一面;
       腎經就更特別,如降太過則封藏失司,表現(xiàn)為滑泄、遺精,所以特別注重升的一面。只要升腎水(脊液)才能上升,才能把頭部的熱量帶下來,當然頭部熱的能量也能溫暖腰部,在整個背部分布的膀胱經就能再吸收這些熱量達到補陽的目的。(這就是水火既濟,腎水上濟心火)  
關于三陽經 
      太陽經包括了左右太陽經,手足太陽經,頭部太陽經,還有看不見的體內絡屬部分小腸和膀胱,都是人體循行范圍最大,所過面積最多的陽經,所以所有的陽虛證最后都要歸到太陽經,太陽經足可以說全身陽都足,如果不足,首當其沖的就是小腸部分,因在腹部所占面積最大,又分布在小腹部,在體表就可以摸到小腹是一片陰冷。熱食、熱藥通過小腸的神經末鞘直接補充太陽經的電荷,在小腹艾炙或按摩為什么能強壯即是通過熱電轉換加強太陽經的電荷,均達到補陽作用。同樣,你會發(fā)現(xiàn)當表現(xiàn)為心陽不足時,也是補太陽,藥物都一樣。經常食用寒冷食物或寒性的食物均會首先波及太陽經,因為太陽經在腹部所占面積最大,需要更多的陽性電荷去中和這些陰性電荷時,太陽經是首當其沖的。當然陽明經也會深受影響,但少陽相對影響會小一些,因為它處于半表半里,吸收的是二次能量。
       陽明經從腳到頭,到手,內部絡胃及大腸,上達三叉神經到面部和額部;循行面積是三陽經里最小的,對于整個的影響有限,所以為什么在討論脾陽不足時,均從補腎陽著手,其實脾陽就是胃陽,腎陽就是膀胱的太陽經,因胃陽影響有限,不如從補太陽著手來得實際。脾陽虛時是背心巴掌大的一塊寒冷,基本與心陽對應,但從經絡論均為太陽經所轄。事實上,從生理結構上看,熱食也好,熱性藥也好,進入腸胃,胃的面積吸收有限,遠不及小腸的面積大,停留時間長,當然進入的陽熱轉換電荷是明顯不同的,但都可以達到補陽明和太陽的目的,自然所反映的脾陽虛及腎陽虛都解決了。
       少陽經淺表的從腳到頭,手,整個側頭面、側胸、腹、盆面均為所過,內部絡三焦和膽,三焦在這里可理解為是整個的胸、腹、盆腔的外膜,吸收的是整個胸腹盆部的熱再散發(fā)的熱;少陽膽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系統(tǒng),原因是膽囊很小,面積有限,吸熱當然很小,而且膽囊并沒有辦法直接吸收到食物和藥物的直接熱量,跟三焦一樣,只能吸收太陽、陽明吸收后散發(fā)到胸腹盆腔的剩余熱量。這種熱量當然是有限的,也正因為這樣,盡管少陽所過總面積很大,但因熱轉換有限,對三陽的影響是很小的。在臨床應用中,也很少會用到補充少陽的藥物和方法,只有極少情況下,肝陽表現(xiàn)不足時(實際就是少陽不足),要用到些補肝陽(實際是補少陽)的藥物。肝體陰而用陽指的就是這種情況。由于陰經除肝經上達視神經比較表淺外,均不到頭部淺層,肝經的直達顛頂其實是少陽經所過,所以顛頂頭痛責之少陽膽經即可。但因頭頂表淺和顱內血管神經均為少陽膽所主,所以如果膽經上而不下(這時肝經下而不上),是為肝陽上亢,表現(xiàn)為高血壓;由于左右肝膽的表里經是分開反向運動的,所以左側不能正常則左則血管可能因高血壓而破裂,是為腦出血而至偏癱。
 從三陽各部所循行部位和所過面積就可以知道,太陽經的容積是最大的,其次是少陽經,最少的是陽明經,所以太陽經的電荷量最多,少陽次之,陽明最少。陽明并太陰構成中氣,電荷最少,也就是最少,中氣易虛即從此來。
       三陽經均上達頭面,尤其是少陽膽經,控制了頭部的很多重要的神經,特別是血管的神經,一旦出現(xiàn)肝陽上亢,也就是膽經上而不下,只升不降的時候,很容易造成血管意外。其它如眼突、流淚、失眠、耳痛、化膿,發(fā)脹,偏頭痛等均為常見;即便是陽明經的上而不下,也會造成眉棱骨痛,額部脹痛等不適,至于口舌齒的癥(潰瘍、瘡、腫、痛等)更是讓人痛不欲生。至于較輕點的太陽不降,也會有明顯的太陽穴脹痛,后腦發(fā)脹,昏沉等癥狀。
       所以在實際臨床時,要隨時關注三陽經的降,尤其是少陽膽經的降更是重中之重。
五臟五陰經主要功能 
      其實應為六臟六陰經,但心包經一直沒有單列出來,這里沿用舊習。
肝經主疏泄,凡全身水液不能外泄,體內廢物不能外排的問題均在肝,與肺完成開合功能。 肺經主收斂,凡全身水液外泄太過責之肺;與肝相對應,完成一開一合的功能 腎經主收藏,凡全身精華物質和能量不能完成儲藏的問題均在腎找,精華物質和能量的外泄找腎。 脾經主運化,凡外來物質不能讓身體吸收利用,均在脾。 心經主血液,凡血液方面,部分組織失去營養(yǎng)方面的問題從心治。 心包主脂肪,凡全身脂肪代謝、腺體分泌問題責之心包。
陰經無非就兩件事        一、是問題,一個是的問題;用現(xiàn)代語言來說就是水液代謝,高滲、低滲的問題,水是進入細胞還是流出細胞的問題?;旧蠟楦畏嗡鳌?/pre>
      二、的吸收和收藏,食物精華的吸收、利用、儲存問題。為心脾腎所主。
迷走神經走到大腸的上段,小腸的全部,胃更是有前后支的包繞,故三陰經可直接從食物中吸收負能量轉化為電荷。光熱中陽性能量,只從陽經吸取,陰經只吸取陰性電荷。任何食物均有陰性陽性二面,表現(xiàn)為陽性多為熱性食物,陰性多為寒性食物;藥物也是同理。你也可以理解為只吸取負電荷,所以陰經所過或成為主要控制對象會表現(xiàn)為一片寒涼。  
六腑六陽經的功能        少陽膽,協(xié)助厥陰完成水的疏泄功能,同時間接吸收食物中青綠色光熱的能量轉化為少陽的電荷,以補少陽。       少陽三焦,同樣是協(xié)助完成心包經的代謝、分泌功能。同時間接吸收食物中青綠色光熱的能量轉化為少陽的電荷,以補少陽。
       陽明胃,協(xié)助脾完成吸收功能,同時吸收食物中橙色、黃色的光熱能量,補充陽明電荷,補充經氣。 陽明大腸經,協(xié)助肺完成水的收斂功能,同時吸收食物中橙色、黃色的光熱能量,補充陽明電荷,補充經氣。
    太陽膀胱,協(xié)助腎完成藏的功能,間接吸收食物中紫色、紅色的光熱能量來補充太陽經的電荷。 太陽小腸,協(xié)助心完成血液的生成運輸功能。直接吸收食物中紫色、紅色的光熱能量來補充太陽經的電荷。
陽經主要解決的是的問題,凡全身陽熱不足,寒冷;反之,發(fā)熱、上火等均在陽經找答案。陽經只吸收陽性的能量來轉換,你當然可以理解為只吸取正電荷,所以陽經控制為主時,因主要釋放的是陽電荷,表現(xiàn)為一派熱象。至于是何經控制就要看所循行所過部位了。  
相對獨立的六大經絡體系,中間主要靠任脈督串在一起 
       經絡體系(不叫系統(tǒng),以免混淆)細分可以分成三大塊,左右加在一起,可以叫六大經絡體系,具體表述如下:        手體系、腳體系,頭體系,它們運行時是相對獨立的,尤其是左右兩側更是嚴格分清獨立運行,但左右總是要串在一起的,交換的部分現(xiàn)在解剖支持的就是左右大腦半球的胼骶體相互交換,實際上還要通過左右迷走神經在腹部進行另一個方向的交換。
       由于手體系和腳、腦體系還有一個雙向的運動,就是陰、陽經的反向運行。但無論手、腳、頭部的陽經因為串接緊密,所以經常是同時向同一個方向運行,基本分不出運行時間的差異。陰經則有一個時間滯后的問題,手、腳、頭在異常運行時,幾個體系還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差別,但也不會區(qū)別十分大,只是時間的相對滯后,沒有同步而已。
      手、腳的經絡無論是循行還是經絡經過,均已有明顯區(qū)分,頭體系的經絡卻被強行歸到手、腳的三陽經上,陰經則基本上沒有描述,其實頭部也是有陰經的,只是都在腦部深層運行,除厥陰可以在眼部明顯表現(xiàn)外,基本在頭部體表看不到。

 

 

                       摩頭部經脈可讓氣血暢通 

     人體頭面頸項處穴位最多,共有76穴,占全身361穴的21%。頭藏腦髓,髓為腎精所化,為腎所主。腦是神經中樞,是管理全身運動、感覺、語言和內臟活動的最高司令部。面部內應臟腑,為經脈之所會,氣化之所通。

     人體十四正經,有手三陽經、足三陽經和任督二脈8條經脈循行起或止于頭面,故中醫(y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腦為精明之府,又為髓海之所在,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諸陽之氣,皆上注于頭。耳有全身反應區(qū),耳為腎之竅,為十二經脈所灌注,內通于腦。目為肝之竅,心之使。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為之精。鼻為肺之外竅,是肺氣出入之門戶,司呼吸,主嗅覺??跒槠⒅[。延髓是人的生命中樞,位于頸椎管內,支配全身,大部分神經均通過頸部的延髓。

     頸椎是頭顱的支柱,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刺激頭部能擴張腦血管,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保證頭部供血供氧,提高血流量,改善腦細胞的營養(yǎng)狀況,防治腦動脈硬化。所以按摩頭面頸項部可促進五官氣血通暢。

按摩的方法:

一、十指梳頭,掌心摩耳頸
   十指環(huán)屈成耙狀,從前額發(fā)際往后梳神庭、百會等穴,經枕骨向下,十指并攏按至頸椎,分手繞頸項兩側到喉結處廉泉及人迎穴收,掌心順摩耳頸共50下。
二、雙掌橫摩腦

掌心順摩耳、頸,雙手豎捂面,十指并攏著力前額,掌根著力眼眶,兩手從兩眉中間(印堂穴處)分手橫摩前腦,再往頭兩側經后腦向下至頸椎,分手繞頸項兩側到喉結處收,掌心順摩耳頸共50下。

 

三、雙掌豎摩面

     雙掌豎捂面,閉上眼睛,兩無名指沿鼻梁兩側淚腺溝,兩掌心著力面兩旁,兩拇指沿兩耳腮,從前額發(fā)際往下拉摩至下巴,手不離面返回上推(印堂)至發(fā)際,來回摩擦為一下,共50下。

四、按揉太陽絲竹空

     用雙手食、中、無名三指并攏,兩食指分按兩側太陽穴(在眉梢與眼梢中間向后約1寸凹陷中),兩中指分按兩側絲竹空 (在眉后凹陷中),兩無名指分按兩側瞳子髀(在絲竹空直下),兩拇指分按兩耳垂后凹陷處,兩手各四指同時用力先向前揉轉50下,再向后揉轉50下。

 

五、按揉翳風聽宮穴

     用兩拇指分按兩耳翳風(在耳垂后凹陷中),兩食指分按兩耳聽宮(在耳屏前凹陷中),兩食指順按兩耳聽會(在聽宮直下),兩中指分按兩耳耳門(在聽宮上方凹陷中),兩無名指分按兩耳和髎(在耳前鬢角下),兩手各四指同時用力先向前揉轉50下,再向后揉轉50下。

六、揉摩后腦

     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按壓枕骨下后腦處,兩手余四指摟抱,著力頭兩側,隨拇指而動,兩手拇指同時用力先向外揉摩旋轉50下,再向內揉摩旋轉50下。

七、兩掌搓擦頸椎頸動脈

     用兩手掌交錯橫按在頸部,左掌在上邊(后腦),右掌在下邊(頸椎),兩手同時用力一推一拉搓擦頸椎和兩側頸動脈,右指端達左頸動脈,左指端達右頸動脈,兩掌根拉回相接,來回搓擦為一下,各50下。

    另外,還可以轉眼球、轉舌、叩齒,方法是頭頸不動,兩眼球同時先順時針方向從上向右向下向左再向上轉25圈,舌尖亦隨著眼球同方向轉25圈,每轉一圈叩一下齒;再逆時針方向轉25圈,叩齒25下。

按摩的作用:

 

     以上方法,只要堅持每晚睡前及早醒后在床上各操作1(10分鐘),就能有效地調節(jié)頭、面、眼、耳、口、鼻、咽喉的神經功能,促進大腦神經中樞的血液循環(huán),增進大腦組織血液、氧氣、營養(yǎng)物質的供應,保持頭面血流暢通,對防治腦動脈硬化,預防腦中風有良好的作用。

     這些方法可以防治頭痛、頭暈、感冒、失眠、高血壓、腦血栓、腦中風、神經衰弱、老年癡呆癥、頸椎病、面神經麻痹、口眼歪斜、耳鳴、耳聾、耳閉氣、耳神經痛、鼻竇炎、鼻衄、牙痛、痄腮、視力衰退、迎風流淚、白內障、各種眼疾、咽喉腫痛、舌強不語、咳嗽氣喘等,還可以調和五臟六腑氣血,且能美容,減少皺紋、白發(fā),延緩衰老。筆者堅持鍛煉數(shù)年,從不間斷,效果明顯。

 

 

新脊柱診斷歌訣    僅供參考

頸椎  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變二造成,偏頭疼痛也是它,四連肝膽俞在頸。

      觸覺不靈在頸五,肩周痛來找六七,負重不一是胸四,三處管定上肢病。

胸椎  咽喉腫痛胸二三,聳肩仰頭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腫,失言難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膽十主脾,小腸大腸往下推。

      氣短憋悶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雖是單行也成禍,五臟華蓋擾脾胃。

      咳嗽原因見五相,張嘴短急氣管傷,脾涎肺膿心出血,腎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壓增高要加腎,血質狼瘡是其一,癔病抽風頭汗因。

      胸七本來主心包,心悸血壓往低跑,加上小腸低血糖,頭暈缺血是根苗。

腰椎  腰二里急雞鳴瀉,消渴之源腿易腫,血壓變化必參與,結石無它難形成。

      腰三酸軟眩暈癥,耳鳴腦漲聽不清,站起身來天地轉,睜眼看事更不行。

      陽萎早泄性無能,婦女淤血肚子疼,傳宗接代有障礙,胃里返酸禿頭頂。

      腰四疼痛膝變形,肌肉萎縮單側重,走路形態(tài)羅圈腿,骨橋形成難較正。

      腰五坐走蹲起難,髖軸變形生炎癥。樓難把臺階邁,天氣變化更嚴重。

骶尾椎   站走不成蹲著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長粗細不一樣,骨盆不正摔造成。

         連接全靠四個一,各司其職更甭提,臨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樞機,

 

一三七頸難前后,四五六椎側彎難。唯有頸二旋轉難,頸椎有病垂先變。

腰一有病前彎難,腰二病難左右彎。腰三左右難轉動,腰五不敢往后彎,

前后左右都難動。必是腰四病無疑。

    

注:遇到增生粘連前后突狹窄,先刮痧再手法是可行的。

     其實軟堅最好,處理的辦法是:貼藥兩天整一次,再貼兩天再整.交替進行,等關節(jié)活動了,就是撥委中或仆參,關節(jié)自動復位.(筋經療法).腰或胸會自動復位。博文來源山西晉城長城醫(yī)院

 

民間中醫(yī)家傳神奇穴位針灸治病訣

降壓歌
高血壓病不可怕,三個穴位搞定它;太溪太沖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堅持按摩兩月余,終生拋棄降壓藥。若添杞菊地黃丸,降壓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外感發(fā)燒司空見,吃藥打針家常飯;肺俞拔罐按風池,降服感冒彈指間。
耳鳴歌
兩耳嗡嗡聽力降,肝火腎虛兩堵墻;太沖行間和聽會,三穴聯(lián)撲肝火旺。
若因腎虛耳鳴響,太溪耳門威力強;堅持按揉六七天,腎氣充盈消癥狀。

哮喘
哮喘
本是外邪侵,好發(fā)三夏與冬春;預防為主抓關鍵,補氣防感防過敏。
哮喘
痛苦在復發(fā),治本重在補氣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補足氣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風寒,注重溫陽即了然;艾灸關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濕,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陰陵泉,按摩一季哮喘離。
性福歌
人體自有威而剛,性福何須求藥方;腎俞關元陰陵泉,堅持按摩就壯陽。
陽萎早泄羞難言,氣血不足是關鍵;關元氣海足三里,按摩令爾挺而堅。
心絞痛歌
老年最怕心絞痛,稍有不慎就喪命;電話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門奏神功。

排毒歌
人體排毒膀胱經,殷門委中要暢通。堅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輕。
舒肝排氣歌
郁悶焦慮莫擔心,太沖行間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鐘,沖天怒氣不傷身。

減肥歌
心腦肝膽糖尿病,肥胖開路是先鋒;人身自有減肥藥,別聽廣告瞎折騰。
中脘天樞兩穴位,飯后按摩三分鐘。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條賽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顯;吃點自制二陳散,療效鞏固不反彈。

糖尿病

得了消渴不可怕,云苓泡水當茶喝;再配四個天敵穴,消渴頑癥定能克。
上消燥熱傷肺腑,口渴多飲小便多;按摩魚際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鐘。
中消胃燥津液傷,口渴尿多便秘常;調理中消補胃陰,胰俞內廷太溪強。
祛除熱邪內廷功,一天兩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經旺,迎頭痛擊效最明。
頸椎好了歌
何因導致頸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風府手三里,一朝疼痛無蹤影。
調制更年期歌
女人最怕更年期,煩躁失眠性欲低;癥狀全由陰虛致,六味逍遙能補益。
堅持按摩兩穴位,太溪太沖為功奇。腎陰補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

補腎歌
人體瑰寶屬腎經,后天賠補勝遺贈;太溪復溜涌泉穴,各懷絕技顯奇能。
頭暈耳鳴腰酸疼,性欲減退牙松動;只需按摩太溪穴,諸多癥狀一掃清。
膀胱陰道前列腺,流產后遺諸病變;都是腎虛惹得禍,按莫復溜奇效現(xiàn)。
腳底奇穴屬涌泉,可止鼻血降血壓;頭目脹疼也可療,茱萸貼敷平哮喘。
皮膚清潔歌
灰頭土臉皮偏黃,任爾清洗也不爽。實因膽經有淤塞,油脂代謝不正常。
每晚堅持敲膽經,還要保持心舒暢。配合點揉太沖穴,一朝膚凈面目爽。
祛痘歌
臉頰前額痘痘生,色紅肚脹口氣重。全因胃火炎上致,時有灼津便不通。
穴位按摩實有效,首選天樞與內廷。內庭本是胃滎穴,滎主身熱泄胃火。
天樞一穴兼兩經,能調大腸促便通。早上起床拇指按,內廷天樞兩分鐘。
每餐飯后半小時,再按天樞兩分鐘。多喝開水促排毒,煩人痘痘無影蹤。

額頭兩邊痘痘生,肝氣郁結所支撐。求助氣海太沖穴,每晚按摩五分鐘。

氣海本是性母祖,除肝淤滯協(xié)太沖。太沖疏理調肝氣,肝氣不郁痘不生。

 

    注:二陳散配方:半夏、橘紅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細混合,或制成膠囊即可。

 

天灸的中藥配方:
1
、斑婺五十克,蜈蚣十條,藏紅花十克,血竭十克白芨十克,三七十克,白花蛇五條,紫草十克,麝香一克,騰黃十五克,上藥共研細粉,然后把蜂蜜十份蜂蠟三份放入鍋內煉化,再加入藥粉八粉合成膏后密封保存,用時視病變處或穴位取適量藥膏攤平后用膠布貼上,二至十二小時發(fā)泡后取下,可挑破水泡放出液體,讓其自然愈合,十天后可進行下一次治療,但最好不要在原取點.此方絕非一般天炙可比,看似成本稍高,但一個炙折合成本也就幾毛錢,而效果肯定,有興趣的朋友可放心一用!

2 蒜泥灸將大蒜(以紫皮蒜為優(yōu))搗爛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時間為13小時

3、麝香、細辛 白芥子,元胡, 膽南星黃酒調
4
、白芥子18克,細辛、肉桂、生半夏、鮮透骨草、各10克大蔥白搗成膏,貼敷。
5
、鮮毛莨(野芹菜)葉、大蒜瓣搗涂。

以上配方使用會起水泡,過敏皮膚要慎重考慮(發(fā)泡時間大體在2小時左右)

 

    天灸通過將藥物貼敷于穴位,持續(xù)刺激穴位,行氣活血,使人體陽氣更加充沛。對于各類適應癥的慢性病患者,天灸有比較明顯的療效。而對于普通人群,貼一貼藥也有助于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以下介紹一些臨床上常用的處方:

1、亞健康:肩上肢區(qū)、腎病區(qū)、足三里穴、涌泉穴

 <1>易疲勞、易感冒、心煩意亂、頭昏腦脹、內分泌紊亂貼敷肩上肢區(qū)。

 <2>易疲勞、腰膝酸軟、生殖機能低下貼敷腎病區(qū)、足三里穴。

 <3>易疲勞、失眠健忘、下肢浮腫貼敷涌泉穴、足三里穴

2、頸椎?。杭缟现珔^(qū)、頭面區(qū)、手三里穴、肩井穴
 <1>頭疼頭暈、視力模糊、記憶力減退、失眠健忘貼敷頭面區(qū)。
  <2>
頸部疼痛、活動功能受限貼敷肩上肢區(qū)和痛點。

  <3>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酸軟無力交替貼敷肩井穴、手三里穴、肩上肢區(qū)。

  <4>惡心嘔吐、心慌、心煩意亂、內分泌失調貼敷肩上肢區(qū)。

  <5>上肢無力、肌肉萎縮貼敷肩上肢區(qū)、肩井穴、手三里穴。

3、腰椎?。耗I病區(qū)、腸下肢區(qū)、足三里穴、涌泉穴、環(huán)跳穴、陽陵泉穴
 <1>
腰肌勞損、局部疼痛、活動功能受限貼敷腎病區(qū)和痛點。

 <2>坐骨神經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貼敷腸下肢區(qū)、環(huán)跳穴、陽陵泉穴。

 <3>腰椎管狹窄,下肢酸軟無力、肌肉萎縮貼敷腎病區(qū)、涌泉穴、足三里。

4、肩周炎:肩上肢區(qū)、肩井穴、手三里穴、曲池穴
 <1>疼痛期,局部疼痛、活動功能受限貼敷痛點、肩井穴。

  <2>僵硬期,上肢疼痛無力、肌肉粘連萎縮貼敷肩上肢區(qū)、肩井穴、手三里穴、曲池穴。

5、風濕?。杭缟现珔^(qū)、肩井穴、腎病區(qū)、涌泉穴
 <1>
風濕性關節(jié)炎,上肢大關節(jié)疼痛、活動功能受限者貼敷痛點、肩上肢區(qū)。下肢大關節(jié)疼痛、活動功能受限者,貼敷痛點、腎病區(qū)、涌泉穴。
 <2>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上肢小關節(jié)對稱性疼痛的,貼敷肩上肢區(qū)、肩井穴。下肢小關節(jié)對稱性疼痛貼敷腎病區(qū)、涌泉穴。

 <3>強直性脊椎炎,貼敷肩上肢區(qū)、腎病區(qū)、涌泉穴。

6、前列腺炎:生殖區(qū)、中極穴、腎病區(qū)、涌泉穴。
 <1>
尿頻、尿急、小腹墜脹,貼敷中極穴、腎病區(qū)。

 <2>尿頻、尿急、小便無力陰囊潮濕,貼敷腎病區(qū)、生殖區(qū)。

 <3>病程較長,全身癥狀較重如浮腫、失眠、煩躁、生殖功能低下,貼敷腎病區(qū)、涌泉穴。

7、痛經:中極穴、腎病區(qū)、生殖區(qū)
 <1>輕度,經期前后小腹疼痛腰部酸痛貼敷中極穴、生殖區(qū)。

  <2>中、重度疼痛嚴重伴隨全身癥狀,貼敷腎病區(qū)、生殖區(qū)。

8、胃炎:脾胃區(qū)、中脘穴、足三里穴
 <1>
慢性淺表性胃炎,上腹部不舒服隱隱作痛貼敷中脘穴、脾胃區(qū)。

 <2>萎縮性胃炎,全身無力消瘦、無食欲吸收差貼敷脾胃區(qū)、足三里穴。 

9、哮喘咳嗽:肺病區(qū)、或中穴、心病區(qū)
 <1>
咳嗽、咳痰貼敷或中穴、肺病區(qū)。

 <2>哮喘、肺心病貼敷腎病區(qū)、肺病區(qū)

10、結腸炎:腸下肢區(qū)、足三里穴、神闕穴
 <1>腹痛、腹瀉貼敷神闕穴、腸下肢區(qū)。

  <2>腹痛、便秘貼敷腸下肢、神闕穴。

  <3>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貼敷足三里穴、神闕穴。 

11、冠心?。盒牟^(qū)、膻中穴
  在冠心病的發(fā)病期不宜灸療,緩解期貼敷膻中穴、心病區(qū),可有效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病頻率和程度。

12、感冒鼻炎:肺病區(qū)、大椎穴
 <1>
在感冒的發(fā)病初期灸療療效顯著,貼敷大椎穴。體溫超過38℃不宜灸療。<2>感冒后期伴隨下呼吸道癥狀如咳嗽、哮喘可貼敷肺病區(qū)。
13.氣海、天樞(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補腎壯陽,導滯清濁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奔豚、疝瘕、遺精陽萎、小便不利、婦女月經諸疾。

方義:氣海為任脈之要穴,是本經脈氣所發(fā),生氣之海,氣血所會,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為下焦之要穴。針宜補法,猶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樞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傳話糟粕,清導濁氣,為其所長。兩穴配伍,具有振奮下焦陽氣,清濁導滯,非常適應于下焦積寒與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濕健脾,升陽益胃
  
主治:胃中虛寒,飲食不下,脘腹脹痛,積聚或停痰,停食,宿飲,痞塊,霍亂等癥。

   方義:中脘為君,統(tǒng)治六腑之疾。虛證,用補法者,以壯胃氣,散其寒邪,調暢中氣。瀉中脘者,以疏其滯,胃氣降,脾氣升,津液上潮,嘔吐等證自除。取三里為臣,為其有升陽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瀉三里,為其能降濁導滯,而佐中脘以利運行,二穴相合為君臣之方,臨床確有殊功。

 

 

徒手點穴治病的具體方法,真的很神奇

    點穴傷人乃功夫中至兇者,但點穴就人治病卻又是一般藥石難愈之疾可霍然而愈,神乎妙術矣?下面告訴你的就是一學即會一用就靈的點穴治病術。

  

一、腰部扭傷點穴救治術

  常見練武者活動欠佳致使腰肌損傷,一歇5-7天方敢活動,影響了練功進程,下面介紹的就是令你在3分鐘內即可令扭傷者行走自如。

  點穴秘術;不論摔傷哪側腰肌,即先按那側大拇指后的太沖穴一分鐘,然后再按另一腳的太沖穴一分鐘,之后雙側的太沖穴再按一分鐘。
注意:1、本術對腰扭傷患者愈嚴重愈有效。
    2、在3天內救治效果更好。
    3、點穴得用力令患者必須有強烈的酸脹感方才有效。

 

二、腳腕扭傷點穴術

  腳腕扭傷的機會比要不還要多,是各種扭傷的總和,而且輕微的扭傷即嚴重影響活動,本法最簡單:強力刺激腳底涌泉穴,用拇指強烈按壓令患者有強烈的刺痛感,如拇指力量不夠時可用中指彎曲用力頂壓,令病人有吃不消的感覺即可,約3 - 5分鐘即可活動自如。
 

三、急癥點穴治病術
  1、a跌打摔昏用拇指壓:人中穴、合谷穴、百會穴、大椎穴即可(用公雞冠血點入鼻內即醒)。
  b打傷氣急欲絕按壓:肺愈穴、檀中穴、神門穴。

  附:內治法:昏死后用白糖沖熱酒,用白糖二至三兩沖熱酒飲服,不飲酒者用溫開水沖白糖愈墮愈妙,無論受傷有多重,服之可免淤血攻心,切勿輕心。如牙關緊閉用半夏在肋邊擦,牙關自開灌入。如無半夏打開一牙灌入,此法甚妙,安全實用。、

  c跌打痛昏的救醒法:取承泣穴、太陽穴、檀中穴按摩片刻即可。此昏后可急用小孩童便(5歲以下)越多越好,服之可免淤血攻心。 

 

   中暑(俗稱發(fā)痧)推拿法:重拿合谷穴、內關穴、人中穴以醒為度。然后拿委中穴、按足三里穴一分鐘,待其醒后取坐勢,再拿風池穴十五至二十次。如胸悶則橫擦胸部以熱為度,最后拿肩井穴十五至二十次。
暑日野外行路,中暑昏迷,求醫(yī)不得:取道旁熱土圍在病人肚臍周圍,圍成圈,令人小便其中即可醒來。

  內服藥法:用陳皮、藿香各15g,研末沖服,如未帶藥用白姜水沖服。

  刮痧法:在患者胸頸腹肩等用手指鉗提,或用瓷匙油刮至皮青紫或出斑。

  

5、腦震蕩手法急救:昏時可掐人中,拿肩井穴、合谷穴等。一般昏傷除掐人中,拿足跟脈外,可拿腋下筋,肩胛骨旁筋。

  

6、鼻出血急救:用左右拇指輪流往眉心向上接連推向發(fā)際多次,然后用力按壓印堂。
  用線扎中指中出,左鼻孔出血扎左指,右鼻孔出血扎右指。
  耳內吹氣法:兩人同時對患者兩耳吹氣,吹至十至二十次。
  按老商穴、少商穴止血,老商穴位于拇指與第一指關節(jié)之間,確定方法有:

  平伸拇指,由指尖中央向第一指關節(jié)中央延伸1.75cm1.85cm處,或指甲低部中央向下0.5cm0.6cm處。用另一手指點按此穴會有酸脹感。少商穴位于拇指外側中央,與老商穴同線。左按左,右按右。本法經多年驗證,效果非常好,可當即止血。

 

  日常生活中,一些急癥或常見病發(fā)作時,往往不能及時趕到醫(yī)院,給病人造成痛苦,甚至發(fā)生意外,在此種缺醫(yī)無藥的情況下,掌握幾招徒手點穴治病的方法,常能為患者贏得送往醫(yī)院的救治時間。

  1。指壓太陽穴止頭痛:頭痛發(fā)作時,患者自已回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后一寸凹陷處),壓至脹痛,并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便可減輕。

  2.捏壓合谷治暈厥: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捎媚粗赶菽蠡颊吆瞎妊?/span>(虎口上),持續(xù)23分鐘,一般會緩解。

  3.陷壓人中治休克: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xiàn)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陷壓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4.按壓勞宮降血壓: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激動、勞累,血壓會急劇上升,對患者生命有極大威脅。此時按壓勞宮穴 (屈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尖之間所對的掌心中),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5。指壓少商治呃逆: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一分處。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人,至有酸痛感為度,持續(xù)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可止。

  6.指壓內關止嘔吐: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關止嘔。內關穴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壓至有酸脹感即說明已中穴位,約1分鐘即止嘔吐。

  7.點壓天樞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于肚臍左側2),至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氣,增加腹內壓,即可排便。

  8.捏腳后跟止鼻血: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腳后跟(踝關節(jié)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即回止血。

   9。按揉足三里止胃痛:胃痛時,用雙拇指按揉患者雙腿足三里穴(位于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后 3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10.點壓陽陵泉治膽絞痛:膽囊炎、膽結石發(fā)作時,右上腹可發(fā)生劇烈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1寸凹陷處的陽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續(xù)授摩2分鐘鉀,可獲良好止痛效果。

    11.點壓三陰交治腎絞痛:腎絞痛發(fā)作時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陰交(內踝上三寸脛骨后緣),反復授摩35分鐘,腎絞痛即回緩解。
  12.點壓至陽緩解心絞痛:心絞痛發(fā)作常伴有胸部壓迫、窒息感。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頭垂臂,兩側肩胛角下緣直線交于脊柱五中點即是此穴),授壓36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

 

 

拍兩腘就是給自己“血透”

肝邪聚腋窩,心肺邪聚肘窩,脾邪聚大腿窩,腎邪聚膝腘窩。

★增強免疫力——用八虛拍擊法

  八虛("八"是指人體的八個關節(jié),即兩肘、兩腋,兩髀、兩腘),是五臟藏邪的所在之處,五臟有病又可以通過拍打某個部分起到緩解和治療的作用。拍打八虛就是通過經筋來調整人的氣血,融養(yǎng)生保健治病于一體。 通過拍打將體內代謝產物“痧”這種毒廢物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生化過程排出體外,達到保健養(yǎng)身的目的,同時這種過程又增強了人體的“自我免疫”。

一、拍兩肘窩——拍散心肺邪氣病氣

  肘窩部位,剛好是心經、心包經、肺經三條陰經通過的地方,如果這三條經的氣血一旦運行受阻,無形中就會傷害到心臟與肺,引發(fā)這兩個臟器的疾病。古人認為心肺之邪留于兩肘。

   肘窩部分實際上還藏著兩個穴位,一個是肺經的尺澤穴,一個是心包經的曲澤穴。尺澤穴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的作用,對口腔異味、感冒、扁桃體發(fā)炎、咽喉腫痛、便秘、腹脹、口干,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曲澤穴有降逆、鎮(zhèn)驚、泄熱、寧心的作用,對中暑、平時有心慌氣短的癥狀,以及心肌炎、急性胃腸炎、身熱、心煩、嘔吐等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用。通過拍打肘窩,這兩個穴位同時也就疏通了,還不用費心去找穴位,一舉兩得。

1、心肺疾病,常常能在其肘窩部位摸到一個壓痛點,輕輕一點患者就能痛得叫起來,而正常人則沒有這種情況。有痛點就證明此處有淤阻,也印證了邪氣滯留于此的觀點。處理這種情況,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拍打它,使淤邪散開,則正氣自復,邪氣自然無從所留。

  早晨起床后,在肘窩處輕輕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結或者痛點,如果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就說明身體需要及時調理了,那就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數(shù),將痛點或者硬結拍散開。

  有的人也可能摸到痛點,但是到醫(yī)院里面卻檢查不出疾病,查不到問題,并不表明身體沒有問題。很多所謂的"亞健康"患者,用儀器診斷指標基本都合格,如果不及時處理,大部分都會發(fā)展成疾病。

2、拍肘窩可治皮膚騷癢:肺主皮毛,拍打肘窩排解濕毒,就能止癢。

   由于濕熱長痘痘,或皮膚到了冬天很容易癢癢的人,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敲打敲打,就知道到底是不是濕毒所致,夏天來了,南方的氣候尤其容易濕熱,拍打肘窩也是預防的好辦法哦。

   拍痧:五指并攏成勺狀,在肌肉豐滿或關節(jié)部位適度有力扣拍,使深層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來。

   肘窩的拍打方法: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橫紋正中,用右手大拇指點住它定位,找到后,再用右手四指平放在肘窩正中,這個范疇之內都是拍打的區(qū)域。找準位置后,可用右手的四指并攏輕輕拍打。反過來,用左手拍打右手的肘窩也是如此。兩個肘窩每次各九九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輕到重。一般心肺有熱的人,拍打后就可看到肘窩局部發(fā)紅,甚至能拍出痧來,效果與刮痧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重癥或久病身體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過重刺激,在肘窩部位輕輕地推擦即可,也可以起到輔助治療作用,推擦之后的微熱感,能溫熏心肺,這是丹道醫(yī)家的"少火生氣"之法,相當于中醫(yī)治療中的補法。 

二、拍兩腋——---治療肝病、心臟病

兩腋:主要走四條經脈:肺經、心包經、膽經和心經。

     肺經出了毛病,比如肺氣被壅滯的話,會出現(xiàn)煩心胸滿的現(xiàn)象,這屬于陽邪,就是上壅而不降的象。

     心包經位于下腋三寸處,如果這里出現(xiàn)腋窩腫脹就是心包經出了問題。

     腋下還走膽經,膽經出現(xiàn)毛病以后,有的人會出現(xiàn)嚴重心臟病的感覺,叫心脅痛不能轉側,就是連睡覺轉個身都很難做到。這種病一般還伴有口苦,且喜歡長吁短嘆。如果腋下長了一堆東西,也是膽經被郁、生發(fā)不起來的象。

心經會造成整個手臂的麻痹,手臂冰涼,活動不便,同時感覺咽喉特別干燥,想喝水。手臂前緣走的經脈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分別是肺經、心包經和心經。手臂前緣的上部由肺經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達少商穴。中線走的是心包經,通到中指。下線走的是心經,通到小拇指。所以在人的五指當中,大指走的是肺經,中指走的是心包經,小指的里側走的是心經。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熱的毛病,這一般是跟肺經、心包經或者心經有關。

肝有邪聚于兩腋,使心經受損,平時所說的氣急攻心,實際就是干活滯留于兩腋阻滯了心經氣血運行,人就會導致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嚴重的危機自己的生命,生氣不但是傷肝還傷心。、

 1、解郁悶

拍心包經首先要掐住腋窩下心經上的極泉穴(解郁大穴)。如果人經常郁悶的話,就有可能在腋窩下長出一個包來,這是心氣被郁滯的象。把【極泉穴】彈撥開了以后,就能逐漸化解了包。

     如何衡量是否彈撥到了極泉穴呢?當我們彈撥腋窩下的一根大筋的時候,出現(xiàn)無名指和小指發(fā)麻的情況,就是彈撥對了。然后在這里多彈撥幾下,同時用空拳沿著手臂的中線慢慢地拍下來,就能夠化解心郁。

   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被氣著了,經常會不自覺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實際上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中醫(yī)里認為心包主“喜樂出焉”,就是我們的快樂都是從胸口的膻中穴這里出來的。敲打膻中穴(胸腺)還能提高免疫力。

人只要一生氣,經脈肯定就會堵塞。輕拍兩腋后可以治療人發(fā)怒后氣滯血瘀,運行不腸引起的胸悶、氣短、心悸心悲欲哭、多疑、手臂漲麻等癥狀。

      拍打極泉穴可以令人快速平靜下來,不會那么容易急火攻心了,同時也可以將虛邪拒之門外了。(婦女更年期也可以舒緩)。

2、治肝病、心臟病——平時我們所說的“氣急攻心”實際上是肝火滯留于兩腋,阻礙了心經氣血運行,不僅傷肝,也傷心臟。人因氣急攻心產生昏厥時可以彈撥極泉穴,極泉穴位于我們的腋下,我們平時在哄小孩兒時,用手一撓胳肢窩,孩子就會笑個不停。其實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癢癢肉的極泉穴,動了心氣,而心主喜,所以孩子會開心地笑起來。

極泉穴不僅具有寬胸理氣的作用,還可以快速回陽,引血上行,使頭腦快速清醒。這個特殊的治療手法就是彈撥和拍打。遇到生氣后心胸氣短時,就可以用四指在腋窩正中輕輕地彈撥。我們在彈撥的時候,能明顯地感覺到有一條經筋,這條筋的正中就是極泉穴。極泉穴可以治療人生氣發(fā)怒后氣滯血淤、運行不暢引起的胸悶、氣短、心悸、心悲欲哭、手臂脹麻等癥狀,此時彈撥極泉穴可以增加氣血的流通,使人快速平靜下來。

日常保健時,我們用不著在極泉穴那兒費那么大力氣去彈撥,只需要輕輕地拍打即可。平時彈撥拍打兩腋下,還可以預防和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臟疾病,這相當于我們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

3、緩解手心汗,這相當于心包經不收斂,因為人的心包為厥陰經,是主收的,不收斂就會手心出汗。我們常有人只要一緊張就愛拼命地搓手,這種下意識動作其實也是一種自救,一種自我的幫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經。

   大指走的是肺經。大指麻木跟肺經有關。大指上的魚際穴如果紅的話,就是肺熱;如果魚際穴有青筋的話,就是肺寒;如果大指里面有紋路且發(fā)青的話,也代表肺寒,而且這種肺寒還會繼續(xù)導致胃寒。

   食指走的是大腸經。中醫(yī)認為,人本能的快樂實際上是來自于大腸,而大腸經走到食指,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來。中指走的是心包經,訂婚戒指一般都戴在中指上,意味著人已動心,收斂欲念。心包經主喜樂,所以也主欲念。

   無名指它所循行的經脈是三焦經,三焦經在中醫(yī)里是一個很特殊的經脈,三焦經又稱為孤府。

   小指走的是小腸經和心經。從心臟病的角度來講,中指麻木就是心臟病的輕癥,如果小指麻木就是心臟病的重癥。

三、拍兩髀(大腿內側與小腹交接處的腹股溝部位)治療一切婦科病。

  (髀有邪,其氣留于兩髀)

   拍兩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

   拍打兩髀不僅能加速氣血運行,驅除病邪,還能刺激兩個對治療婦科病非常有效的兩穴,氣沖--沖門,氣沖在人體腹股溝處,大腿根內側,具有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痛經、雙腳冰涼的作用,而沖門在人體腹股溝外側,有治療奔潰帶下婦科炎癥的功效,我們在拍打的時候不需要找穴位,就可以刺激到這兩個穴位的。拍打兩髀不僅能健脾胃,還能治療男科和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濕。

    拍打兩髀時,不僅能加速氣血運行,祛除病邪,還能刺激兩個對治療婦科病非常有效的穴位——氣沖穴、沖門穴。

  氣沖穴在人體腹股溝處,大腿根兒內側,具有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痛經、雙腳冰涼的作用,而沖門穴在人體腹股溝的外側,有治療崩漏、帶下、婦科炎癥的功效。我們在拍打兩髀時,不需要特別尋找穴位,只要拍打兩髀就能刺激到這兩個穴位。

  拍打兩髀不僅有健脾的作用,還能治療男科病、女科病,效果也非常好。

拍打兩髀的具體方法就是直立,用雙手輕輕拍打兩腹股溝,逐漸加力,直至兩髀微微發(fā)熱為止。每天拍打兩到三次,每次3~5分鐘。

四、拍兩腘——治療一切腰腿痛

 腎有邪---留于兩腘每天堅持5分鐘,不但能治療腰背疼及坐骨神經痛,同時還可以起到補腎養(yǎng)腎的作用。

如果我們每天堅持這樣一套拍打下來,持之以恒,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的,本人教會了媽媽堅持早上當晨運做一套,她現(xiàn)在腰腿脾胃都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了,一直想寫出來給大家共享,也好讓更多的人解除痛苦,今天總算完成了,希望能幫到大家。

      人體有八個大窩窩又稱八虛,它們是雙腋、雙肘、雙髀(即兩胯)和雙腘。八虛也是寒冷冬天人體最暖和的地方。據(jù)說這八虛小到治感冒大到治疑難雜癥,是道家不外傳的秘訣。

   虛就是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意思,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疊折處,人體的八虛就好比這些地方。五臟之邪就喜歡藏匿于八虛,肝的邪氣聚在腋窩里,心、肺之邪聚在肘窩里,脾之邪聚在大腿窩里,腎之邪聚在膝腘窩里。

    肺心有邪,其氣留于兩肘(在肺則尺澤,在心則少海之次。“留”,當作“流”,下同);

肝有邪,其氣留于兩腋(期門、淵腋等穴之次);

脾有邪,其氣留于兩髀(脾與胃合。其脈皆自脛股上出沖門、氣沖之間,故邪氣留于髀跨者,為脾經之病);

腎有邪,其氣留于兩腘(腎與膀胱為表里,其經皆出膝后陰谷、委中之間,故邪氣留于兩腘者,為腎經之病)。

    要想恢復正氣必先除滅邪氣,怎么除?拍、打、敲八虛,就可以趕走邪氣,正氣才能得以平復,氣血才能正常運行。而拍打兩腘,就是給自己“血透”。

   說到“透析”人們會驚恐地想到尿毒癥患者。其實正常人也需要不間斷的清理血液及血管壁上的垃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垃圾也越發(fā)變多變厚,它們給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行帶來沉重負擔。拍打兩腘就等于是給體內來個大掃除。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7774| 国产猛烈高潮尖叫视频免费|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 日韩吃奶摸下aa片免费观看| 成年网站在线在免费线播放欧美| 亚洲vs日韩vs欧美vs久久|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国产av久久久久精东av|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久久偷看各类wc女厕嘘嘘偷窃|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雯雯在工地被灌满精在线视频播放|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色综合网站|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欧色一区w666天堂| 国产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成视频国模|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国产真人作爱免费视频道歉| 日韩精品无码去免费专区|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户露av在线户外直播|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老妇人与禽交| 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7777|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你懂的|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熟妇勾子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