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33、水臌(失代償性肝硬化-頑固性腹水) 高某,女,74歲,本鎮人,2004年3月診。 主訴:腹脹,尿少一年余。 患者一年前感上腹不適,食欲減退,疲乏無力,便溏,腹部膨隆,稍食即脹,小便量少,雙下肢浮腫。在本鎮醫院按“肝硬化腹水”給于利尿劑,初服幾天尿量增多,腹脹漸消,但停幾天腹脹又起,再用利尿劑后腹脹又消,半年后服利尿劑腹脹也難消退。此次在鎮醫院經輸注“肝安、白蛋白、及速尿”等2周,腹水仍不消,并增嘔吐不食,病情逐漸加重,由親戚推薦,到本所就診。 刻診:患者面色黧黑帶青,面、頸、胸部有蜘蛛痣,有肝掌。精神萎糜,少氣無力,時作干嘔,每天只能喝一碗稀粥(每頓少半碗)。腹部脹滿,按之如囊裹水,腹壁靜脈怒張。身倦乏力,下肢浮腫,小便短少不利(每天尿量約700ml,用利尿劑無反應),雙下肢呈指陷性水腫,大便稀溏。查:腹部叩診有移動性濁音。 ALT 64u/L,AST 66u/L,TB 30umol/L;ALB 28g/L,GLB 35g/L,A/G比值:0.8:1。B超示:肝臟縮小,肝回聲明顯增強、不均、光點粗大;肝表面欠光滑,呈鋸齒狀;門靜脈內徑1.5cm,脾厚4.9cm,脾靜脈內徑1.1cm,腹腔內有大量液性暗區。舌體瘦,舌質淡暗,苔白,脈弱而數。 診斷:(晚期)失代償性肝硬化,頑固性腹水。 由于患者嘔吐不能服中藥,加之大量腹水,故先治療腹水為首要。用DBDS療法+保肝支持療法: 1、白蛋白10g*50ml緩慢靜點,1次/日。 2、10%糖水500ml+黃芪針30ml緩慢靜點,1次/日,用3天尿量增后前液體中加10氯化鉀10ml。 3、6%低右500ml+ CO-丹參針20ml緩慢靜點,1次/日。 4、5%糖水250ml+酚妥拉明20mg+多巴胺20mg緩慢靜點,1次/日。 5、上藥靜點完后,用10%糖水100ml+速尿60mg緩慢靜點,1次/日。 6、用心得安10mg,3次/日,口服以降低門靜脈高壓。 7、鯉魚半斤一條+生苡米50g+生赤小豆50g褒湯喝,每日1劑,以滲濕利水,升高白蛋白。 二診:上法用至3天,尿量開始增多,全身情況好轉,食欲恢復至每天可喝三碗稀粥,腹脹稍減。用至一周,腹水消退過半,精神體力全面好轉,能下地活動,自上廁所。患者要求停用輸液改服中藥。 中醫辯證:氣血兩虛,水濕內停。 方選關幼波腹水方化裁。 1、生黃芪50g,當歸10g,白術20g,茵陳30g,杏仁10g,橘紅10g,茯苓30g,赤芍15g,白芍15g,澤蘭20g,香附10g,藕節10g,車前子(包煎)15g,木瓜10g,厚樸15g,生姜10g,大腹皮10g,丹參15g,地蛄螻(去頭、足、翼,研粉沖服)60g。5劑,水煎服。 2、同仁堂烏雞白鳳丸 半丸,2次/日。 3、鯉魚苡米赤小豆湯同上,每日1劑。 上藥聯用,共用中藥15劑,腹水全消,食欲及精神復常,帶藥回家,繼續鞏固治療。 由于患者艱于服藥,不能規范治療,只有在病情反復,腹水發作時,用此法間斷服用,待腹水消失即自行停藥。前后共計維持四年,終因肝功衰竭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 按:本案患者為失代償性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初診因腹水量大,又嘔吐不能服中藥,故選用黃芪針益氣扶正保肝;白蛋白以糾正低蛋白血癥,改善血漿膠體滲透壓;用低右、多巴氨、酚妥拉明、丹參擴張腎動脈,改善腎血流量,增強腎小球濾過率;配速尿以加強利尿作用。待腹水消退過半,病人全身情況好轉,再配以中藥,筆者選用關氏腹水方以扶正祛邪,標本兼顧。食療用鯉魚苡米赤小豆湯以健脾扶正,清熱利濕,協助中藥腹水方以健脾利水;用烏雞白鳳丸以升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調整蛋白比值。上述中、西藥、湯、丸、食療多環節合用以達到扶正祛邪,標本兼顧,使肝功恢復,腹水消退的目的。 此患在縣醫院檢查時,接診醫生告知家屬為晚期失代償性肝硬化,積極治療,約能維持半年生命。筆者用中西結合間斷治療,維持時間長達四年,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均較單純西藥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 案34、脅痛(慢性膽囊炎) 王某,男,46歲,寨根鄉人,2005年9月27日診。 主訴:右脅部隱痛伴厭油納差2個月。 患者5年前患過“急性膽囊炎”,在縣醫院治愈。一月前患者“感右脅下隱痛不適,食油膩食物疼痛加重,時感口苦、惡心、噯氣,食欲減退,上腹飽脹,大便不暢等,多次在本地治療效果不佳,特來找你診治”。 刻診:右脅隱痛,胸脘痞悶不適,口苦咽干,大便少而排出不暢,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查上腹膽囊區壓痛,毛-非氏征(+)。B超示:“膽囊稍大,膽囊壁增厚,毛糙”。 診斷:慢性膽囊炎。辯證:肝膽濕熱蘊結。 治以化濕利膽湯化裁。 1、柴胡15g,茵陳30g,黃芩15g,二花15g,大黃15g,元胡18g,枝子15g,川楝子12g,藿香12g,澤瀉12g,茯苓15g,金錢草30g,雞骨草30g,虎杖20g,公英15g。 5劑,水煎服。 2、金膽片30片 2片,3次/日。 雞骨草丸75丸, 5粒,3次/日。 上方服后大便稍稀而排出通暢,感上腹痞滿及右脅隱痛消失,食欲正常。上方繼服10劑,諸癥消失,臨床痊愈。 按;本例右脅膽囊區壓痛并見口苦咽干,大便少而排出不暢,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為肝膽濕熱內蘊,治宜大柴胡湯或化濕利膽湯以清利肝膽濕熱。濕熱祛,肝膽疏泄功能正常,則膽囊炎可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