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難曰:針有補瀉,何謂也?然: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針也。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當刺之時,先以左手厭按所針榮俞之處,彈面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順針而刺之。得氣,因推而內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不得氣,乃與男外女內;不得氣,是為十死不治也。 知為針者,是說針灸的行家里手,不知針者大概就是二吊子,對于二吊子而言,眼里只有他右手捏著的針,只明白隨著呼吸出內針,吸氣時進針為呼氣時出針為瀉,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所以這里說“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針也。”意思是說把補瀉之法簡單理解成隨呼吸出內針,是很2的。扁鵲的意思是,對于要針灸的大夫而言,左手功夫也很重要。要刺的時候,先用左手壓住要針灸的滎、俞等穴位,按壓,為了凝聚周圍的衛氣,彈面努之,要拿手指彈穴位的表面,而且要努之,要用盡力氣的彈,努之,兩個理解,一個是用盡力氣,所謂努力,一個是讓這穴位的表面凸顯出來,鼓凸出來,這樣子,是驅散散盡周圍的衛氣,所謂不傷衛氣,然后爪而下之,是要重新按下去,這時候其氣自來,經脈里的氣就來到了穴位之處,好像脈絡在動,“順針而刺之”,順著氣流動的方向下針。然后留針待氣,得氣以后,再往里扎,針把氣推到更里面,這個叫做補。動而伸之,動是搖針,伸之,出針,搖動針柄把針提出來,這個就是瀉。 所以呢,難經主張補瀉之前,先論左右,上難提及在榮衛通行的基礎上,左手這一系列的手法,實際上是對衛氣的迎而奪之的過程,要把穴位周圍的衛氣驅散干凈以后,再得氣而順針刺之,這個就是隨而補之的過程。比好男女歡愛,這是個必要的前戲,準備好了以后才能插進去,插進去以后找到感覺才能施展補瀉之法。 得氣,扎進去了,留針,應該有氣感,如果留針而不得氣感,乃與男外女內,體會這句的意思,似乎要,男外,就是對男人輕壓取氣,女內,對女人重壓取氣,如果這樣還沒有氣感,那么就算了吧,十死,十拿十穩,這個人必然不行了。 |
|
來自: johnney908 > 《醫家秘奧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