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幫您認識鼻炎 鼻炎是一種常見疾病,癥狀和感冒類似,主要表現為鼻塞、鼻癢、流鼻涕、喉部不適等。鼻炎長期不治可能會影響鼻炎患者的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因此鼻炎患者應積極采取治療措施。了解鼻炎的產生原因有助于我們對鼻炎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中醫如何解釋鼻炎的產生原因呢?中醫認為鼻炎的本質是正氣不足,無力祛邪。 1、鼻炎的本質是正氣不足,無力祛邪。 《內經》認為:“肺開竅于鼻”,故鼻病似當責之于肺。但人體是一個動態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的平衡體,凡病需要整體辨證,以求其根本。且多數慢性病往往不拘泥于一個臟腑的問題,而是整體影響,所以,治療鼻炎當然也不能拘泥于肺臟。 中醫認為鼻炎多因臟腑功能失調,再加上外感風寒,邪氣侵襲鼻竅而致。此病往往纏綿難愈,一則是正虛而邪戀,二則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濁阻塞鼻竅。因此五臟六腑功能失調為本,治療鼻炎先需治本,重點是溫補肺氣、健脾益氣、溫補腎陽。正氣是祛邪的基礎,扶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療其他大病亦如此。 2 鼻炎的熱癥是假象 鼻炎患者往往會出現鼻中有黃涕,或者鼻癢,鼻熱等表現。豈不知這些所謂的熱癥其實都是假象,是標象。讓我們分析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外感風寒之后,正氣不足,無力祛邪,于是風寒邪氣內伏于肺竅,久而化熱,灼津成痰。此時如果只是見熱清熱,就會犯見癥治癥的毛病。為什么會出現熱象,根本還是正氣不足,邪氣內伏,郁而化熱。所以,越是清熱,越是傷正;正越虛則邪越伏。如此治法,必然會把一個普通的感冒或者急性鼻炎治成慢性鼻炎,且越治越重。 所以說,治療鼻炎一定要用溫藥。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方法是辛溫解表,而苦寒之劑根本就不是治本之道,不過是庸醫用以害人的工具而已。即使是病人表現為風熱之象,亦需在辛溫解表的基礎上配合少許辛涼解毒之藥,萬萬不可一意清熱解毒為能事。如此治法,那是把鼻炎往大病重病上治,是根本不付負責的做法。 3 炎癥的本質是抵抗反應。 鼻炎,顧名思義,是鼻子發炎了,是鼻子里有細菌引起的發炎。如果這樣看的話,西醫用抗生素是有道理的。因為抗生素可以消炎殺菌,治療炎癥應該藥到病除。事實上結果如何呢?我不說大家也知道,用抗生素治療鼻炎,百無一愈,而且越治越重,甚至于漸而治成頑疾。 需知炎癥的實質不在于什么樣的細菌感染,而在于病人的體質因素。有什么樣的體質,才會導致什么樣的癥證。比如,同樣是一種葡萄球菌感染,三陽體質的人發為高熱,治療可以解表,清陽明,樞少陽。而三陰體質的人則發為低熱,或者反復寒熱,這時要扶三陰之陽氣,而不是清熱。事實上,當前的三陰體質占了大多數,感染細菌(中醫稱為感受外邪)之后,其脈多屬沉軟,已經極少有真正的浮緊脈了。因此說,中醫眼中的炎癥,大多是寒證,而非熱癥。見炎即認為是熱,而且非寒涼不用,非解毒不止。如此治療是見標不見本的治法。 4 過敏的反應也即是人體防御系統對外來邪氣的抵抗。 鼻炎常常被認為是過敏反應。春季是過敏性鼻炎高發期,很多患者都因對花粉、粉塵過敏,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那么,什么是過敏呢?我們接著再分析一下過敏性疾病的本質。 人體正氣有兩個作用,一是保證健康,二是祛除邪氣。過敏反應即是正氣的祛邪反應。比如遇到冷氣侵犯皮毛,人體就會打噴嚏,這是肺氣的排邪反應。如果吃到不易為人體接收的食物,胃腸就會促進排出,產生腹瀉,這是胃氣的排邪反應。如果皮膚接觸到傷害正氣的物質,就會在局部產生紅腫熱痛等反應,這是正氣鼓動的局部祛邪反應,表現為各種皮膚紅疹。如此等等,西醫認為是過敏反應,是疾病,但中醫卻認為是正氣的正常排邪反應,而并非疾病。 過敏性鼻炎患者,每于秋冬呼吸冷空氣即加重病情。這是因為正氣感受到寒氣的入侵,奮起抵抗。但因為正氣不足以完全祛邪外出,邪氣亦因正氣阻隔而難以內陷,所以,正邪會交爭于肺的層次,表現為鼻炎發作。這時的過敏反應正好是調整身體正氣的最佳時期。扶正即可祛邪,從而完全恢復健康,而如果傷正即會陷邪于里。這兩種治法的結果都會出現鼻炎癥狀消失,但一種是正旺而邪退,一種是正虛而邪陷。 西醫治病,極為重視病因。對于過敏性鼻炎來說,西醫認為如果能祛除花粉、粉塵、寒冷等過敏因素,可自行痊愈,或是局部鼻噴激素來控制過敏炎癥,緩解不適。其實,這只是治標不治本,下次粉塵來襲,還是會復發。中醫認為,治病要治本。本是什么,是人體的正氣,把正氣扶起來才是治病的王道。正氣足了,自然就會恢復健康,而健康的身體根本就不怕花粉、粉塵、寒冷等等的刺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