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附子湯(附: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原文】 1.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主之。《傷寒論》(174) 2.《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條文字與上文相近。
【組成與用法】
桂枝四兩,去皮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 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醫(yī)案】 經行腰部冷痛 初診:2006年3月25日。李某,31歲,因右側少腹牽拉性疼痛進行性加劇兩年,于3月10日就診。有性生活接觸性出血史,赤帶時見,夜間腰脹。月經周期規(guī)則,經量少,經色暗紅,夾血塊,3~4天凈,經前乳房脹痛,納便正常。生育史:0-0-0-0,避孕。婦科檢查提示子宮偏小、慢性盆腔炎。曾予四逆散加清理濕熱藥物14劑,清濕熱中藥保留灌腸10劑,中成藥抗宮炎片4合口服。末次月經3月23日來潮,今未凈,腰部冷痛4天。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治法: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方劑:桂枝附子湯合甘姜苓術湯。
桂枝10g 二診:2006年4月1日。腰部冷痛已經消失。 二旬后隨訪,腰部冷痛未再發(fā)生。 【按語】 桂枝附子湯是治療“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的方劑,具有驅除風濕的作用。 《靈樞·百病始生》稱“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風雨寒暑……清濕則傷下”。其中“清濕則傷下”,即為寒濕之邪傷人體的下部之意。該案為經行腰部冷痛新疾,時值天寒地凍之際,考慮經期脈絡空虛,為外界寒濕之邪所中。故以桂枝附子湯驅散外在之風寒濕邪,合甘姜苓術湯以增強健脾溫散寒濕之功,由于方藥對癥,一診而瘥。 |
|
來自: johnney908 > 《傷寒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