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宮妓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精心描繪了四位盛妝等待君王召喚的宮妓形象,工筆重彩,體現了畫家在造型用筆及設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藝。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唐寅)聞名藝術史,在民間流傳最廣的是唐寅的人物仕女畫,行筆秀勁縝密,風韻動人。明代文豪王世懋在題其《倦繡圖》中謂:“唐伯虎解元于畫無所不佳,而尤工于美人,在錢舜舉、杜檉居之上,蓋其生平風韻多也”。 唐伯虎為什么要畫那么多美人圖乃至民間流傳的一些春宮畫,這和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精力有關: 原因之一:藝術市場的需求 與沈周、文征明這樣的士人家族不同,他是具有文人身份的職業畫家,與市場的關系更緊密。明代生活富足之家好享受,吃喝玩樂之余對藝術的愛好也偏向精致細巧方向,當時各種愛情、色情小說戲劇流行,正反映了這種需求。此時的商人和地主大都喜交名士,吸收眾多的文人和畫家與之交往,這些富豪往往把自己裝扮成好文知畫的風雅人士,不過興趣還在聲色娛樂方面。藝術市場也是如此,應人所求,他也就畫了大量美人圖、春宮圖。他的賣畫方式也多種多樣,主要有友情贈送、訂購、宴請、直接現金交易等。 原因之二:個人遇合之因 唐寅出身于低微的商人家庭,幼年“居身屠酤,鼓刀滌血”,其性情稟賦與文征明詩禮傳家者不同,后來更由于仕途挫折以致“僮仆據案,夫妻反目”,“素論交者皆負節義”,他曾一度放蕩不羈流連酒色,追求狂放自適,以此來消解失意中的苦悶,“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他的大多仕女畫是表現宮妓、妓女等下層女性生活的青樓題材,如《王蜀宮妓圖》、《陶谷贈詞圖》等,這與他科場舞弊案后頹廢自棄,終日寄情于聲色不無關系。看似在世俗與禮教之外的妓女自然成為他繪畫創作中的重要形象。 原因之三:命運相通之處 少小成名, 十六歲童生試第一名,二十九歲鄉試第一高中解元,但入京科舉被牽連進科場舞弊案中終身被黜,仕途無望,遂回蘇州以鬻文賣畫為生。自身生活、科考經歷曲折——,常有身不由己、命運無常之感,面對那些“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女性,自有惺惺相惜之意,于是便以這種題材來表現自己的性情。 唐伯虎初受業于沈周,有著元畫的超脫文雅的書卷氣,又師從老畫師周臣,致力于宋代院體精密不茍的畫風。和當代畫家杜堇、吳偉等藝術上也有交流。兼收并蓄廣益多師,能工能寫,既能畫重設色,也能作白描,他人物山水兼擅,仕女畫中的布景很好地襯托作品主題和渲染氣氛,筆墨技巧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唐寅畫中造型寫實,畫風嚴謹中帶灑脫,形成雅俗共賞、作家士氣兼備的畫風,因而廣受喜愛。 《韓熙載夜宴圖》(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韓熙載夜宴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傳為唐寅之《夜宴圖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