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題歷來是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改革應用題的教學是數學小學教材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教育課程標準將以往死板硬套的文字應用題,大刀闊斧的改編成圖文并茂與生活實際相近的情境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情境圖接近生活學生易接受,同時又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大部分學生能在玩中學到以往用大段文字所表示的內容,應用題的改革為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應用題減輕了負擔。 應用題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是重要內容,在教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應用題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大家知道無論幾部計算的應用題,在分析數量關系的時候,都要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什么。實際上就是把一道復合應用題分成幾道相關聯的簡單應用題,解答一道應用題的過程,也就是依次解答若干相關聯的簡單應用題的過程。簡單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是組成所有復合應用題的數量的元素,所以,掌握簡單應用題的解法,是分析一切復合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順利解答一切復合應用題的基礎。尤其是低年級簡單應用題的教學更為重要。下面就我在應用題教學中,是如何加強對學生進行“看”、“作”、“思”、“說”的訓練時的具體做法。 一、加強“看”的訓練 “看”就是“觀察”,現在的應用題主要是圖,讓學生觀察圖文并茂的情境圖,從圖中獲取信息,從信息中獲取知識,現在的看也就是以往的讀題,沒有認真讀題就不理解題意,不理解題意就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反復的看圖,培養學生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看懂圖,也就是讀懂了題,讀懂了題也就能找出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為分析數量關系打下了基礎。 二、加強“作”的訓練 “作”就是“操作”,直觀的教具,直觀的圖畫,學生便于觀察易于接受。特別是學生通過自己親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操作發現和獲取的知識,在大腦中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是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的。小學階段的大部分應用題都可以根據題意,用具體的實物或畫出直觀的圖象表達出來,便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解答應用題。例如:我在教“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熟悉的紅花情景圖,然后再啟發學生根據圖中的兩個條件提出“小雪比小磊多幾朵紅花”的問題,提出問題以后組織學生討論,討論主要圍繞“誰與誰比”、“怎樣比”等問題進行,討論中主要是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從擺的過程中感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過程和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白:“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實際上就是用較大數和較小數相比,從擺小棒的過程中,學生知道了把大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與較小數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數多的,多的部分是幾,就是大數比小數多幾,注意手腦并用,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不僅符合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三、加強“思”的訓練 “思”就是思維,解答應用題,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啟發學生思考,而且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獨立思考問題的方法,要啟發學生分析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弄清解題的思路,找出解題的關鍵,尋找解題途徑,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打開解題的思路。這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根據條件的分析,可以知道問題解答方法,根據對問題的分析,可以找出解答問題所需的條件,例如:養兔小組養白兔24只,比灰兔少8只,就是灰兔比白兔多8只,因此,灰兔的只數算出來應比白兔的只數大才正確。 四、加強“說”的訓練 “說”就是將自己理解的知識說出道理來。學生分析思考后,應加強“說”的訓練。學生對應用題的解答思路是怎樣想的,應讓學生說出來,這樣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思維,說出為什么這樣解的道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例如:二(1)班得了16面小紅旗,比二(2)班少了3面,二(2)班有幾面紅旗?讓學生說一說“誰與誰比”、“誰比誰多”、“誰比誰少”。通過看圖說一說為什么求二(2)班有多少面紅旗用16+3的道理,這樣做不但自己明白了,還有助于開導不太理解的學生。這樣語言表達了思維,又促進了思維。 總之,我認為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動腦想、動口講、動手做,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