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集、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沈從文先生的學生。 近日來閑讀汪曾祺的散文集,透過他的文字,著實感悟到老頭兒是個極其有意思的人。 汪曾祺(覺得用汪老先生的稱呼,過于隆重、與他的性情不符,姑且稱其為“汪老頭子”)的散文中,我最喜歡讀的不是他寫“吃”,而是他對人和事的輕描淡寫。平淡的文字中有對生活的喜悅、有對大小事物的好奇、有用心的觀察、有善意的幽默、有真誠的感動。 《胡同文化》中開篇寫道,“北京城像一塊豆腐,四方四正......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老兩口睡覺,老太太嫌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提到北京人性格,汪老頭子寫道,“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閑事。”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中寫的是他的恩師沈從文先生,從沈從文雖不善講課(老頭子說他講課毫無系統),但善于談天,談時局、物價、風景、人物......到沈從文喜歡藏書,也喜歡借書他人。寫沈從文喜歡收集各類古董,但又喜歡轉手送人。還寫到他為了幫助年輕學生發表作品,不僅親自修改,更為了節省郵費減輕稿件重量,把稿件的上下兩頭空白都親自裁去。平實的文字中,一個親和、坦誠的真君子栩栩如生地立在讀者面前。 值得一讀的《我的父親》,文中寫到了父親有很多本事,會武功、精通各類樂器、善長畫畫和篆刻。但感人的還是描述父親為了博孩子一樂,親手花功夫制作荷花燈、做蜈蚣風箏、給金鈴子糊玻璃盒子。父親為了滿足祖父在春天想吃螃蟹的愿望,用瓜魚仿制了一盤和真螃蟹味道一樣的偽螃蟹。文筆中將父親深沉的愛如涓涓流水般鋪入眼簾,舒適、溫涼、感人,耐人回味。
朱自清衣服太破無法再穿,買了件云南趕馬人的衣服,像個俠客;曾昭掄教授穿著前后都破的鞋上課,叫空前絕后鞋......聯大學生們泡茶館、尋食果腹。這些,再配以西南聯大的校歌,悲壯、感人: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干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汪老頭子對生活隨遇而安,他用一顆頑童般天真的心去感悟生活,有點閑散、有些雅致,有些怡然自得,有時也有些淡淡的鄉愁和思念。 《昆明的雨》寫了他對昆明的回憶,從文字中我聞到了菌香、花香、聽到了雨聲、賣花姑娘的叫賣聲...... 話說老頭子被錯劃成右派,也可能是沒有經過什么皮肉和精神上過度的折磨之故,他隨遇而安、以苦為樂地度過了幾年右派生涯。居然在農研所里認真地畫各類馬鈴薯的圖譜,并作詩:“坐對一叢花,眸子炯如虎”。 汪老頭子寫過一首詩評價自己,“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寕計故為新。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喜歡,攜歸盡一樽。” 一個能給人間送小溫的人,他定是一個溫暖、善良、真實、擁有一顆童心的人。 一鍵關注【書香茶韻滌心源】 品書香茶韻、共享讀書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