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官員的腐敗是前所未有的。 大興土木,窮奢極欲 太平軍進入天京(今南京)后,就廣為宣揚兩句話:“正是萬國來朝之候,大興土木之時?!逼鋵嵁敃r根本沒有一國來朝,而大興土木卻是從大軍進城第二個月就開始了。自洪秀全以下,各個封王紛紛大造宮殿,一個賽一個奢侈。 以洪秀全的天王府為例。整個宮殿群以原兩江總督署為基礎,拆毀萬余間民宅,向外擴展十里。每天參與工作的建筑工人達萬余,主要是征用沒有隨軍的婦女、老人,工匠則是專門從安徽、湖北招募來的且都是無償勞動。天王府一共修建了兩次。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突起的大火燒毀了一部分。于是,次年正月又開始了第二期工程。兩期工程所用的磚石木料都是從明故宮、廟宇、民房拆取搬來的,可謂勞民傷財。本來還有第三期的天王府工程,計劃擴建到周圍的二十里,但因局勢動蕩未能實施。 天王府的防衛甚是嚴格,四周有三丈高的黃墻環繞的宮殿群,宮墻外面是一道深寬各二丈的御溝,溝上有三孔石橋稱五龍橋供行人進出往來。過橋迎面第一道大門為天朝門,門外懸掛著十余丈的黃綢,上有天王洪秀全御筆手書五尺大的朱字詔令:“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蹤,有詔方準進,否則云中雪?!币馑际钦f,大臣等閑雜人等,到了天朝門時就別往前走了,有天王的詔書才可以進去,否則就別怪我殺人了。云中雪是太平軍形容“殺頭”的隱語。 天王宮的裝修極為華麗。據史料記載,這座宮殿內雕梁畫棟,用黃金作裝飾,繪以五彩,門窗用綢緞裱糊,墻壁用泥金彩畫,取大理石鋪地。天王所用王冠、浴盆、夜壺等許多器皿俱以金造。宮中奇珍異寶無數。 不獨天王,諸王與各級官員的腐敗也不遜色。各王都紛紛修造自己的王府,駐外的也不例外。東王楊秀清的府第同樣富麗堂皇,尤其是所藏珍寶,甚至超過了天王府。即使到了王朝的后期,講求排場的惡習依然沒改。如忠王李秀成駐扎在蘇州,一直與敵人緊張作戰,但忠王府一直沒有停止裝修,直到蘇州城陷落前夕仍在動工。其豪華程度令人驚嘆,據說僅次于天王府,連后來進占蘇州的李鴻章看到后都嘆為觀止。 爭吃爭穿爭排場的現象是全國范圍內的,除了諸王,參與者還包括朝里朝外文武各級官員三十一萬多人,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王親國戚和洪秀全起事時的功勛兄弟。如此龐大的蛀蟲隊伍,很快就把掠奪來的金山銀海挖空吸干了。 被如此空前的奢靡風氣所籠罩,太平天國想不亡都難。 婦女的牢籠,百姓的惡魘 太平天國的前身是1843年創立的“拜上帝會”,倡導“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然而,太平天國對婦女的壓迫卻是前所未有的。 太平天國實行一夫多妻制,至于有多少,則沒有限制。東王楊秀清在答復美國人的一份外事文書中就公開承認:“兄弟聘娶妻妾,婚姻天定,多少聽天?!薄约憾疾恢雷约河卸嗌倨捩?。天王洪秀全擁有的妻妾倒是有準確的數字:金田起義后不久十五人,一年后占領小小的永安后就增加到三十六人。進天京后,甚至明文規定,“所有少婦美女俱備天王選用”。到1864年太平軍敗亡時,幼天王洪?,櫛环蟮目诠┲姓f:“我現年十六歲,老天王是我父親。我有八十八(也有說法是一百零八)個母后,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我九歲時就給我四個妻子。”這里,就算天王只有八十八個后妃,也已遠遠超過了歷代封建帝王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數了。 洪秀全因為妻妾太多,記不清名字,干脆給她們編號,還寫了幾百首管教妻妾的《天王詩》,其中規定了許多奇怪的清規戒律,如禁止女子抬頭看他,“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點罪萬千”,“看主單準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個大膽看眼上,怠慢爾王怠慢天”。(均引自《天父詩》) 洪秀全可以說是將皇帝和教主對婦女的占有發展到了極致。英國翻譯兼代理寧波領事富禮賜在其所著的《天京游記》中提到,有一次他在王宮前調查時,忽然間聲音雜起,鼓聲、鈸聲、鑼聲與炮聲交作,原來是天王進膳的時間,直至膳畢,這些聲音才停止。此時:“圣門半開,好些軟弱可憐的女子或進或出,各提盤碗筷子及其他用品,以侍候御膳用。各種物品大都是金制的?!碧焱跤型豕?,以純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項鏈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繡金龍袍亦有金紐。他由內宮升大殿臨朝,亦乘金車,名為圣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走。 上行下效,一國之主的天王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員也好不到哪里。這個時候,我們絲毫看不到太平天國教條中所倡導的“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只有對婦女的絕對權威和壓制。 太平軍的殺戮也過于嚴重。洪秀全本人為人暴虐,還未當天王時,就經常將妻子打得半死。在天王的帶領下,太平軍殺人如割草,只看太平軍如何除“妖人”的就可見一斑。 清朝官員、滿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醫生、店員、藝人,都被太平軍視為妖人。太平軍辨別妖人的方法極是荒謬:掌心紅潤,十指無重繭者,都被指作妖,或一見即殺,或問答后殺,或有些人不堪刑訊自認是妖被殺,還有一些人干脆自殺。對于滿族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殺光。不少漢族大小官員、紳士、讀書人,逃不掉又不愿死在太平軍手里的,全家便一同自殺。 領袖無能,等級森嚴 太平天國從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為首的領袖層就集體喪失了進取心,實行無為而治。作為第一領袖的洪秀全,其腐敗不但表現在生活的糜爛上,在政治上也是一塌糊涂。在起義后的十幾年里,洪秀全多數時間生活在虛幻的世界中。他從1853年3月進入天京到1864年6月五十二歲時自殺(一說饑餓病死),十一年中從未邁出過天京城門一步,只有一次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轎出宮,去看望生病的東王楊秀清。其余時間都在他的天王府里,享受著極具威儀和奢華的帝王生活。 1864年,當淮軍和湘軍包圍了天京以后,李秀成等一些較為清醒的將領勸說洪秀全突圍再求發展時,他不但拒絕突圍,還幻想天兵天將來幫助他。直到天京即將告破前,他還說自己的江山是“鐵桶江山”,幻想著“朕之天兵過于水,何懼曾妖乎”(曾妖指曾國藩)。試想,這樣一個整天生活在虛幻生活中,腐敗透頂的領袖,怎么可能領導太平天國走向最后的勝利。 太平天國的封建等級之森嚴,也是史所罕見的。君臣上下之間稱呼、服飾等個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違者都要受到懲罰。在洪秀全旨準頒行的《幼學詩》中充滿“生殺由天子”、“王獨操威柄”的帝王思想。洪秀全本人以“朕”自稱,自比“太陽”、“日頭”。太平天國還給諸位王排定座次,依次為: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王長兄洪仁發,巨王洪和元,長王洪瑞元,王次兄洪仁達,次王洪錦元,天四駙馬黃棟梁,天西駙馬黃文勝,西王父蔣萬興,南王馮云山,等等,說明太平天國十分講究上下尊卑。官員朝見天王時必須下跪三呼“萬歲”,見王爵則要下跪三呼“千歲”。當諸王外出時,所有官民都必須回避或跪在道路兩旁高呼“萬歲”或“千歲”,倘若有繼續步行者則斬無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懲罰。 當一個政權中所有的人都把精力放在嚴苛的排座次、講規矩上時,這樣的政權顯然不可能長久。 王爺遍地走,爭權奪利葬送江山 太平天國的王爺數量之巨也是空前絕后的。太平天國前期共封了五個對起義和建朝有過貢獻的外姓王。這五王是東王楊秀清、南王馮云山、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以及翼王石達開。這其中除南王馮云山和西王蕭朝貴戰死之外,其他人則死于內訌。天京事變中,東王楊秀清被北王韋昌輝所殺,隨后天王洪秀全又捕殺了北王韋昌輝。 天京事變后五個外姓王就只剩下翼王石達開一個人了。事變后,石達開回朝輔政,受到滿朝文武臣民的擁護。此時洪家兄弟不是忙著安定政局,而是急于封王。洪秀全先是封其長兄洪仁發為安王,又封其出獄不久的次兄洪仁達為福王,用以牽制石達開。石達開忿然領兵出走,發誓不再回來。此舉引起滿朝文武臣民的抗議,洪秀全不得不把兩個王兄的爵位革掉以謝天下,但還是未能把石達開及其率領的幾十萬精兵召回天京,從而喪失了一次振興天國的機會。 天京事變讓太平軍損失了幾萬名精華骨干,加上翼王石達開分裂出走帶走了幾十萬精兵,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大為削弱,形勢岌岌可危。此時,曾國藩統率的湘軍四路圍攻安慶,揚言年內攻破天京活捉洪秀全。幸而有新起的青年將領陳玉成在安徽重振軍威,與李秀成及捻軍合力向敵人反攻,解了安慶之圍,保衛了天京上游的門戶。陳玉成又回師皖北,大破清軍于廬州,活捉了清朝安徽巡撫李孟群,這才把天京事變后兩年來十分危急的局勢扭轉并穩定下來。 洪秀全鑒于封王兄引起的風波,宣布天朝永遠不再封王,在原來的侯之前,增設義、安、福、燕、豫,共六等爵位。天京之圍解除后,陳玉成因功被封為成天豫,李秀成被封為合天侯。同時恢復前期的五軍主將制,以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后軍主將,其他各個人等也有不同的封賞。不久,陳玉成再次破格被封為成天義,再封為英王。 這新的爵位的制訂及封號,大體上反映了天京事變后,各路太平軍的隸屬關系,以及按照軍事才能而形成的指揮系統,上下悅服,太平天國又一次出現了亂后重建的中興景象??墒顷愑癯杀环馔鯀s又引起其他有功的戰將攀比。首先是駐在浦口防守天京北大門的后軍主將李秀成,與他原來的部將、而后叛變投敵的李昭壽秘密通信,被人發現后報到天朝。天王洪秀全駭得不知所措,一面下令封江防變,一面親書“萬古忠義”的手詔把李秀成封為忠王。接著封中軍主將楊輔清為輔王、左軍主將李世賢為侍王。然而,封王并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剩下的右軍主將韋俊因是韋昌輝之弟受封較晚,一怒之下,率部數萬人叛變投敵。 到了后期,洪秀全給無功、無才、無德的洪氏族人大肆封王,引起他人的強烈不滿,互相攀比,紛紛要求封王。幾個王兄更是仗勢賣官鬻爵,隨便濫封。結果,總共封了兩千七百多個王,形成了一個極其龐大的特權階層,大大加重了平民百姓的負擔。 這些被封的大大小小洪家王爺成為京城一霸。尤其是當了“京內又正總鑒”的信王洪仁發、“御林兵馬哥”勇王洪仁達為首的洪氏家族王黨,總攬朝政,橫行天京。如他們規定進出城門的人須持“洪氏票”進出,結果,有一次忠王李秀成出城調兵也得拿出十萬兩銀子的買路錢才得出城。又如在天京陷入最后一次重圍前,朝中有人建議提前購運糧食回京儲備,以備戰時之需。但由于進出城門的“洪氏票”價格昂貴,運糧回來后須交納重稅,運糧無利可圖,販運糧食的人不肯去購糧,以致后來天京被圍后出現糧荒。此時,洪秀全號召軍民吃草,美其名曰“甜露”。他本人就是因吃草生病,無藥醫治而死(有的記載是服毒自盡)。 這些受封為王的人得到封號后,立即修王府,選美人,辦儀仗。至今浙江還流傳說,侍王李世賢出門坐五十四人抬的龍鳳黃轎,轎上可以召集部下開會。王爺轎輿所到之處,小官和軍民百姓都要回避,回避不及的要就地低首下跪迎送,如果不小心撞了儀仗,輕則杖責,重則斬首。因為當時王爺太多,百姓們迎不勝迎,遂流傳出民謠:“王爺遍地走,小民淚直流?!?/p> 為了斂財致富,新封諸王一個個擁兵自重。當陳玉成為保衛天京上游門戶安慶而浴血奮戰的危急關頭,擁有百萬大軍的李秀成、李世賢兄弟一心經營其蘇浙領地,始終未發一兵一卒前往皖北助戰,坐視安慶和廬州相繼失守、陳玉成犧牲而不顧。直到廬州失守后十七天,天京再一次陷入湘軍重圍的時候,李秀成才看到大局動搖的危險性,組織起十三王、六十萬大軍,救援天京。但因諸王各懷私念而消極畏戰,對陣四十六天,竟未把饑病交加的二萬湘軍打退,借口缺寒衣而各自散去,直到天京淪陷為止,再也沒有哪個王來解圍了。 這些王爺們各回到自己的安樂窩,享受榮華富貴,小王不聽中王,中王不聽大王,最后紛紛叛變。李秀成苦心經營的蘇州,也被其叛變投敵的心腹部屬四王完整地奉送給李鴻章了。算起來,李秀成也是一個卓越的將領,可是他從占領蘇州到蘇州失守,僅隔三年半時間。并非他能力不足,是腐敗吞噬了他的百萬大軍。 李秀成最終還是栽在錢財上。 《紅樓夢》中,探春說過一句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唯有從其內部殺死,才是死透了。太平天國就是如此,它不是被清軍所滅,而是自己從內部爛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