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宮廷政變。它嚴重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對于這次政變,史學家一直存在分歧和爭議。 到底這次政變是什么性質,它背后又隱藏著什么真相呢? 我們從四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太子李建成黨。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又被封為太子,皇位的法定繼承人。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不出錯,多立功。 不過,他多了一個能干的弟弟李世民。李世民功高蓋主,形成了一個新的利益集團。于是李建成有了危機感。代表不同利益的兩大派遲早得有個了斷。 但是,做為太子的李建成不好明目張膽的誅殺李世民。只有慢慢的削弱他的實力。這反而給李世民一招制勝的機會。 第二,秦王李世民黨。李世民是李淵次子,皇位的第二繼承人。有太子在,他永遠也別想做皇帝。 不過他的幕僚可不這么想,他們在征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絕對不甘心只做個秦王府的家將。政變的核心發起者就是其中的長孫無忌、尉遲恭、張公謹等。不管李建成動不動手,他們肯定是會出手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第三,齊王李元吉黨。李元吉是老三,怎么說皇位也輪不到他。 不過他真敢想,他的目標就是做皇帝。 原因:當時李世民勢力那么大,李元吉要是想當個藩王很簡單,直接投靠李世民,或者什么都不管就可以做到了,他何必去參和太子之爭呢?除非,他有野心! 他的步奏很清晰:先除掉勢力龐大的李世民,再除掉李建成或者等李建成駕崩后以皇太弟的身份繼位。 第四,唐高祖李淵。對于李淵來說,傳誰都一樣,最重要的是權力平衡。這是帝王常用之術。 從他的所做所為就看得出來:他讓李建成主內(朝政),李世民主外(軍事)。 后來看到李世民權力過大,于是想把軍權轉交一部分給李建成(調尉遲恭、程咬金、段志玄、秦叔寶歸李建成節制)。這下捅了馬蜂窩。秦王黨隨后發動政變。 從后來李淵迅速退位可以看出,他是心虛的。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作者<蜀山筆俠>,為您揭秘更多歷史真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