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權利在,就有爭奪的戰場。順著歷史的時間軸的推移,秦朝時期胡亥假傳圣旨賜死扶蘇;三國時期曹丕對自己兄弟忍下殺手;唐朝玄武門之變;再加上清朝的九子奪嫡。這幾個故事是書上記載最多的,其中玄武門之變和九子奪嫡是是歷史上爭斗最慘烈的兩起事件。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公元626年),這是由唐高祖李淵次子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長安城北宮門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為皇太子,不久之后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繼承皇位。 唐高祖的幾個兒子都很有才能,當初他起兵南下,大兒子李建成指揮左三軍,二兒子李世民指揮右三軍,李元吉則在晉陽宮擔任留守重任。當李淵定都于長安之后,李建成被立為太子,而李世民的主要任務是領兵出戰,做到了陜東道大行臺的官職,這幾乎是控制了唐朝東部的領土。自此秦王李世民威望無人可比,功高蓋主。同時他私自招納世人,這些人幾乎全是貞觀之治時期的名臣。 當然東宮太子也不是等閑之輩,總是尋找領兵建功的機會,以利害關系拉上齊王李元吉一同對付李世民,再加上李淵的干預,削弱了李世民的勢力。雙方還將手伸到了對方的陣營之中,李建成企圖收買秦王府的猛將,又借李淵之手調離李世民的手下。而李世民開始將李建成的將領策反為自己的眼線。 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不僅慘烈,還對之后的政治格局有很大影響,李世民的兒子里李承乾和李佑就試圖兵變謀反,他的兒子李治繼位后,在需要有人分擔政務時,他都很難相信自己的兄弟,而是交給自己的妃子,這也推動了武則天當政的發展。無論李世民的治理成效多么光輝,玄武門殺兄逼父始終是他一生的槽點。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與玄武門之變不同的是,前者更像是在向康熙皇帝爭寵,而后者是確確實實的殺兄屠弟逼父的行為。 《雍正王朝》劇照 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結黨的行為更加嚴重,主要分為大爺黨(大阿哥)、太子黨(太子)、三爺黨(三阿哥)、四爺黨(四,十三,十六,十七阿哥)、八爺黨(八、九、十、十四阿哥)。 康熙作為皇帝,他立儲君的原則是不允許任何人對他造成威脅,兄弟間要和睦??梢哉f九子奪嫡整件事分為三個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太子第一次被廢。其中太子結黨,威脅到了皇位,而大阿哥生出了“替父分憂”,預殺手足的愚蠢想法,顯然已經是沒戲了。第二部分是太子第二次被廢,因為八爺黨黨羽廣泛,用心險惡,已經威脅到了皇權,并被康熙嚴格訓斥,而老三開始注重學風,不想再爭主動退出了,剩下的是老四和十四。第三部分,老八位居親王,務實低調,不結黨營私,而且勢力并不明顯,但是其手下隆科多和年羹堯卻掌握京城和邊防的安危;十四為撫遠大將軍,手握兵權,但是和八爺黨走動的很近,這種行為給了康熙很大的不安。最終胤禛繼承大統。 雍正 當然,可以說是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有時也是由幸存者書寫。我們要客觀的看待歷史,對其追溯探討,這樣才會有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