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冤冤相報何時了! 今天我想談一談一種冤冤相報、仇恨越來越深的心理學效應:海格力斯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是一種人際互動,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或群體之間存在的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來源于希臘神話故事,有一個叫海格力斯的大力士英雄,有一次他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看到前方有一個東西,很像一個鼓起的袋子,他覺得很難看,就去踩了一腳。 哪知道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并成倍成倍的增大。 這直接激怒了海格力斯,他拿起一根大木棒砸那個東西,結果那個東西膨脹到把路堵死了。 海格力斯很無奈,這時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對他說:“ 朋友,快別動它了,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會小如當初;你若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與你敵對到底。” 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人與人之間有了矛盾,如果雙方都各執一詞,不肯退讓,互相傷害,那矛盾只會越來越深,傷害也會越來越大,以兩敗俱傷的結局收場的比比皆是。 說到這里,可能就會有人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以怨報怨只會增加仇恨,還是大度一些,學會寬容和忍耐,放下仇恨,如果能以德報怨就更好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放過別人等于放過自己,拒絕海格力斯效應,做一個心態平和的人,那反而能收獲更多的愛和信賴。 如果能放下仇怨,就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都知道那是極好的境界和修養,如果真能做到,那這個人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值得欽佩。 但是,也有句俗語說:人活著總要爭口氣。 如果被人欺負,心中有怨有恨,無論如何都無法釋懷,那這種放不下的情緒,其實也是人之常情。 我們也會在心理羨慕那些快意恩仇的人,大不了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條好漢,這樣爽快、毫不忌諱的釋放個人情緒的語句也是得到很多人認同的。 所以我們就會看到,不管是冤冤相報,還是風輕云淡的相忘于江湖,抑或是以德報怨,都是各有道理的。 請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試圖評判或說服別人放下仇恨,讓別人以德報怨,因為你不是TA,你并不知道TA經歷過什么,在承受著什么,TA的傷,TA的痛,你都無法替TA承受,所以你并沒有那個評判的權利,只有TA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也不要去嘲笑那些放下仇恨,以德報怨的人,因為TA的修養和境界,很可能是你無法企及的。 如果我們心中對怨對恨這些情緒暫時無法釋懷,那不必苛求自己馬上變成一個大度的人,不必照著那些圣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而是要審視自己的內心,保持靈臺的清明,控制自己不要做出讓自己終生后悔、不可挽回的事情。 要知道,無論什么時候,我們所做的事,所產生的情緒,其實都是我們的潛意識對我們的保護,是那個時候我們的潛意識為我們做出的,能保護我們自己的最好的選擇。 也許有一天,因為一些人或一些事,也許也只是因為時間沖淡了一切,這些情緒慢慢就會淡了。 縱使終其一生,對這些情緒都無法釋懷,那有如何?強烈的愛、恨,至少說明我們認認真真的活過不是?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說,誰人無傷,誰人無痛,誰人無不甘,傷痛也好,仇恨也好,都是作為一個人再正常不過的情緒,而正視這些情緒,不被這些情緒左右,不要在這些情緒的支配下讓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才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我是明月,每天堅持做原創,可愛勤勞的心理咨詢師一枚,既然有緣相遇,關注我可好? |
|
來自: 老劉tdrhg > 《四十五、讀心/權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