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渝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蔡碧林介紹,蘭渝鐵路穿越區域性大斷裂10條、大斷層87條,沿線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良地質密布,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是我國在建地質條件最復雜的山區長大干線鐵路,也是一條施工難度極大、風險極高的鐵路。 全線存在著四大高風險隧道群(第三系富水粉細砂層隧道群、高地應力軟巖大變形隧道群、高瓦斯隧道群、巖溶突泥突水隧道群),其中甘肅境內陸質最為復雜,尤其是第三系富水粉細砂層地質和高地應力軟巖大變形地質極大地影響了隧道的開挖和掘進,其代表隧道為桃樹坪、胡麻嶺、木寨嶺、新城子等隧道,設計、施工在技術上存在巨大的挑戰,建設難度為“世界難題,國內罕見”,施工安全風險極高。 岷廣段(蘭州局管內)共有橋梁63座,總延長33.730km,隧道41座,總延長215.620km,橋隧比占全線的90.3%,正線路基長度26.840km。西秦嶺隧道是蘭渝鐵路全線最長的一段隧道,全長28.238公里,是目前國內鐵路在建第二長隧道。木寨嶺隧道位于岷縣境內,被稱為全國鐵路高風險隧道之最的木寨嶺隧道是全線地質條件最差的隧道。白龍江3號大橋位于隴南市境內,全長10903m。該橋橋高22m,孔跨布置為雙線150×32m+(72+120+72)m連續梁+38×32m+13×24m+60×32m+(1×56m)系桿拱+65×32m簡支梁;T形空心橋臺,圓端型橋墩,鉆孔樁基礎。該特大橋下部主體已于2012年12月完工,架梁已于2013年5月完成。
蘭渝鐵路建設難度為“世界難題,國內罕見”,施工安全風險極高。為此,國際地質與環境協會主席卡羅斯曾2次慕名深入現場調研,國內外院士、專家38批次前往施工現場號脈會診、指導施工,認定蘭渝鐵路地質屬“世界難題,國內罕見”。接觸過蘭渝鐵路甘肅境內隧道施工的專家感嘆“世界隧道看中國,中國隧道看西北,西北隧道看蘭渝”。 據蘭渝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蘭渝公司)綜合部副部長王軍峰介紹,為攻克建設難題,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建設任務,蘭渝公司堅持會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上級主管單位、設計和施工單位積極開展科技攻關,適時邀請專家研究論證,確保技術方案成熟可行,有效破解各類施工難題。針對全線鋪架通道3座未貫通隧道阻隔,蘭渝公司研究確定了“機械、人工同時分段鋪設,‘三隧’施工與鋪架作業同步進行”的工作思路,建設者們采用“汽車背火車”“肩挑背扛”等方式,硬是將鋪架設備搬到了3座隧道之間的線路上,按期兌現了軌道雙線普通的目標。 在蘭渝鐵路全體建設者眾志成城的努力下,中國鐵路建設出一個個新的科技成就和科技豐碑。
據介紹,根據全線的地質結構狀況,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的統一部署,蘭渝鐵路實行“逐年分段開通”。其中,蘭州樞紐貨運北環線及蘭州北編組站、重慶樞紐貨運系統及興隆場編組站、南充東至高興單線、重慶北至渭沱段貨線、重慶北至渭沱段客線、渭沱至廣元段、蘭州東至夏官營段已分別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2014年7月、2014年7月、2014年12月、2015年12月、2016年6月開通運營;經參建各方共同努力,目前蘭渝全線實物工作量和工程形象進度目前已完成設計總量的99%,剩余的夏官營至廣元段473公里線路也將視地質條件分段開通,其中甘肅岷縣至四川廣元段293公里計劃2016年年底開通,夏官營至岷縣段暨全線預計2017年年內開通。 蘭渝鐵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合資建設,運營里程873公里,總投資829.16億元,于2008年9月開工建設,計劃建設工期6年,后由于甘肅段地質問題,建設總工期延至9年。設計時速160~250公里,屬國鐵Ⅰ級雙線電氣化客貨共線快速鐵路。另外修建南充經廣安至華鎣高興鎮單線鐵路95公里。蘭渝鐵路建成后,蘭州與重慶的鐵路運輸距離將由現在的1466公里縮短至873公里,客車運行時間由現在的22小時縮短為6小時。
12月25日,記者從鐵路部門獲悉,蘭渝鐵路岷縣至廣元段開通試運行期間,該段只運行2對旅客列車。岷縣至成都K2618次旅客列車10:00從岷縣開出,于當日19:35抵達成都,全程用時9時35分;成都至岷縣K2616次20:15從成都開出,次日凌晨06:02抵達岷縣,全程用時9時47分。票價:岷縣至成都軟臥233元/人、硬臥152元/人、硬座86元/人此對列車試運行期間隔日對開。 隴南至重慶K2612次旅客列車23:50從隴南開出,次日凌晨7:57抵達重慶,全程用時8小時07分;重慶至隴南K2610次旅客列車15:32從重慶開出,當晚22:54抵達隴南,全程用時7小時22分。票價:隴南至重慶硬臥129元/人、硬座72元/人。
蘭渝鐵路最早出自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規劃線路基本上是“蘭州-廣元-南充-重慶”。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指出此線“經過物產極多、礦產極富之地區”“中國鐵路系統中最重要者”。同時把它列入了國民政府中央鐵路系統重中之重。 新中國成立后,有關部門多次對這條鐵路進行了論證、勘測和設計等前期工作。上世紀50年代,鐵道部就組織在四川廣元至直轄市重慶段進行勘察,但實際上僅勘察了廣元到南部縣段,中途因故停止。1994年3月,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聯合南部、閬中三縣,向四川、甘肅兩省212國道沿線(西北通往西南地區唯一的公路干線)的30多個縣市發出了《關于促成蘭渝鐵路盡早立項上馬的倡議書》,30多個縣紛紛響應。5月,30余縣市的書記縣(市)長齊聚蒼溪,蘭渝鐵路協作會宣布成立。1994年10月,一份蓋有68枚地縣兩級黨委、政府印章的《關于申請新建蘭渝鐵路立項的報告》,上報給了甘肅、四川省政府以及國家計委和鐵道部。此舉一時被稱為中國的“奇聞”。1995年2月,《新建鐵路蘭州至重慶線預可行性報告》出臺。 1996年5月,協作會陪同鐵道部經濟規劃院對蘭渝線進行考察,經規院在考察后的報告上指出,從運量上分析,蘭渝鐵路是沿線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在中國鐵路路網布局結構上是合理的;其沿線地質條件可行的。在這個背景下,1995年10月,甘肅四川兩省共同上書,請求國務院將修建蘭渝鐵路納入國家“十五”計劃。1997年7月,甘川渝三省市聯合成立蘭渝鐵路籌備領導小組,由三省市計委共同組織協調小組工作。 本世紀初,蘭渝鐵路終于納入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定位為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性新線,渝新歐國際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此,由地方性的自發動作變成了三省市政府的職能行為,蘭渝鐵路的籌建工作升級了,也進入了一個正常的程序化過程。2008年9月開工建設。 來源:西部商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