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的大腦里其實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操作系統,跟電腦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輸入輸出體系(lQ體系),有著一套屬于自己的運行處理機制。只所以人與人不一樣,是因為人構成的組織,是相對特別不規范,各自的操作系統不同(觀念),版本號不同(經歷),內存與存儲不同(知識和經驗。),更要命的是每個人之間并無標準化的協議一一輸出(表達)有不同的方式,輸入(聽讀)有不同的方式,處理(理解)也各自有不同的篩選機制。? 構成人大腦操作系統的基本核心元件是概念,概念構成了我們大腦的底層認知代碼。如果我們腦海里沒有一個概念,我們的大腦就傾向不去想著那個事情,出現認知缺位。?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 我們可以從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此人是否擁有足夠多且清晰準確的概念?? 2、對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關聯是否足夠清晰準確?? 3、是否有足夠系統的方法論?? 一個人無論多強,無論是否在某個領域,早已是頂級專家,當他面對一個,他完全沒有概念的領域,本質上看與白癡無異。? 所謂聰明,就是指一個人腦中有足夠多的清晰、準確且正確的概念。? 衡量一個人是否聰明,就可以凝練成如下兩條:? 1、有沒有足夠多清晰、準確、正確的概念。? 2、概念之間有沒有清晰、準確、正確的聯系。? 聰明人是在積累足夠多正確的概念,及其關聯之后還要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去思考,研究未來的人。?進而,又定義了進步與成長,所謂進步與成長,無非就是不斷習得新的概念與觀點,不斷更新已有的概念與觀點,這個過程不大可能是瞬間完成的,只有靠長時間積累,這是一個長期掙扎的過程。 如現狀,現狀正確的概念是什么呢?如何改變自己的現狀?? 現狀是自己過往的積累,是對以前的自己的證明。大多數人對自己的現狀都不滿意,都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如果想改變現狀,首先一定不要把目光僅僅局限于現在,現狀的問題不是現在才發生的,它的根源一定在過去。明白了這一點,一定從未來出現的“現狀”上找答案。如果想對未來的“現狀”滿意,那就要從現在開始,從現在開始不斷積累。能夠有意識的去預測未來的“現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活在未來。? 我們先定義現狀的概念,在找到相關聯的時間概念,從過去,現在,未來清晰的思考了如何對待現狀,如何預測將來,活在未來。? 再如直覺,如何回答“要不要相信直覺,什么時侯相信直覺,什么時候最好別相信直覺呢?”? 所謂直覺雖然顯然為瞬間不假思索的判斷,但他不是沒有來歷的,它實際上是經驗、訓練和知識的長期積累瞬間內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這段文字其實在嘗試清楚定義'直覺'的概念。若沒有一個對直覺的清晰概念,之前,討論“是否要相信直覺”,或者“什么時候應該相信直覺”,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從上面的定義我們知道了,隨著經驗的增加,訓練的輔助,知識的積累,所謂的“直覺”也是在不斷發展。如此看來,人與人之間的直覺質量常常有著天壤之別。? 定義清楚之后,答案就顯而易見。? 1、如果在是某個領域是真正的專家(只有名頭的沒有真知灼見的不算數),在那個領域里,通過持續的觀察,思考,訓練和刻意打磨的。? 2、如果不是那個領域的真正的專家,那直覺就是個屁。? 擁有清晰的概念,才能發展聰明的大腦。人們喜歡用“智商”評判聰明程度,人類學家告訴我們,自從有了人類到目前,人類的大腦結構變化不大,智商基本也差別不大。大腦里有了必要、清晰且準確的概念,這是一切思考的基石。所謂思考,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建立那些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聯,概念是必要、清晰且準確的,它們之間的關聯也應該是準確的。一切思考的質量,都來自于思考者是否能夠做到穿過表象看到實質。要抓住問題本質,就需要長期自我訓練,才能獲得,才能打磨的能力。? 因此一個人的聰明程度,就是他擁有的正確、有效知識的總和。所謂更聰明,只不過是學習能力強大,學習速度驚人,這些人都是有不斷總結,迭代進化的方法論。? 聰明是可以習得,整理出一套打磨,更新,升級的方法論,去維護自己的操作系統的效率,這個過程就是迭代進化。方法論是打磨大腦操作系統升級的唯一途徑。? 那些常常審視自己思考質量的人,都會很認真地定義自己所使用的概念: 這個概念有必要存在嗎?? 可知道究竟是什么?? 反過來,它所指的究竟不是什么?? 它與什么類似,但有什么不同?? 使用它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用錯的時候可能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這就是方法論的一個例子,有正確方法論的人成長更快。? 學習筆記,讓我們清晰明白了我們的大腦要像電腦的操作系統一樣,不斷持續的升級,迭代進化,經常要有意識的給自己的大腦洗洗澡。知道了聰明可以習得,辨析了誰是真正聰明的人,更為重要的點在于,這種理解會讓我們知道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問題與思考,如何升級自我操作系統? 如何對概念進行認知? 什么是方法論和科學的方法論?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