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和體質平和體質是指先天稟賦良好,后天調補得當,以體態(tài)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臟腑功能強健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tài)。
氣血的平和充足、陰陽的協(xié)調平衡是平和體質的基礎。先天稟賦良好的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及耐受好,自身免疫調節(jié)機制靈活完善,只需要保持原有的生活規(guī)律就能達到健康平和的狀態(tài)。
選擇以下**位進行艾灸可以舒經活絡,行氣活血,有利于保持平和體質的狀態(tài),不讓其往偏盛方向轉化。
灸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氣。
灸關元** 位置:關元**位于肚臍正下方3寸(4橫指寬)處。 功效:培元固本。
灸涌泉** 位置:涌泉**位于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縫紋前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左右足底各有一**。 功效:引火歸原,強筋壯骨。 2、氣虛體質氣虛是指身體內氣機的推動、統(tǒng)攝、防御等功能減退,各臟腑的機能和免疫力低下而導致的一系列癥狀甚至疾病。
氣虛體質的調養(yǎng)應當從調補后天之氣和先天之氣兩方面入手。后天之氣包括抵御作用的衛(wèi)氣、推動呼吸作用的肺氣、綜合營養(yǎng)作用的脾胃之氣、維持心臟正常搏動的心氣;先天之氣指存儲于腎的腎氣以及丹田部的元氣。通過補益脾氣可以促進其他各部位后天之氣的形成,滋腎培元則是調動體內元氣發(fā)揮原始的推動作用。
艾灸足太陽膀胱經及足陽明胃經的**位可以調補氣血,激發(fā)元氣,使氣血得到疏通。
一般施灸
灸神闕** 位置:神闕**位于肚臍的正中。 功效:溫經祛寒,平和陰陽,調理氣血。
灸氣海** 位置:氣海**位于肚臍正下方1.5寸(比大拇指稍寬)處,此**是先天元氣會聚的地方。 功效: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灸膻中** 位置:膻中**位于**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中線的交點處。 功效: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 辯證加灸 癥狀---心悸
加灸心俞** 位置:心俞**位于背部肩胛骨內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取**時,可從頸部突起最高的大椎開始,向下數(shù)第5個凹陷,再向左右兩側旁開2橫指寬處即是。 功效:理氣寧心。 加灸內關** 位置:內關**位于手臂的內側,腕關節(jié)橫紋**上2寸處,左右手各有一**。取**時,將右手中間的3指并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與左手腕交叉的中間點就是內關**。 功效: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和胃降逆。
加灸神門** 位置:神門**位于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肌腱的橫側凹陷處。取**時,先將掌心向上,在小指側的腕橫紋處可摸到一條筋,神門**就在這條筋外側的凹陷處,左右手腕各有一**。 功效:養(yǎng)心安神。 癥狀---便溏、腹脹、食欲減退
加灸中脘** 位置: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肚臍正上方4寸(6橫指寬)處。取**時,采用仰臥姿態(tài),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即為中脘**。 功效:和胃健脾。
癥狀---氣短、胸悶
加灸膻中** 位置:膻中**位于**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中線的交點處。 功效:寬胸理氣,活血通絡,舒暢心胸。
癥狀---下肢水腫、小便清長、夜尿頻多。
加灸中極** 位置:中極**位于神厥**(肚臍)正下方4寸(6橫指寬)處。 功效:清濕熱,改善氣血運行,消除痛癢。
加灸命門** 位置:命門**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時,以肚臍為標準圍繞腰部作一個圓圈,與背后正中線的交點就是命門**。 功效:滋陰降火,接續(xù)督脈氣血。
3、氣郁體質氣郁體質是由于長期情志不暢、氣機郁滯而形成,所以調養(yǎng)氣郁體質當以行氣、理氣、舒暢氣機為原則。中醫(yī)認為,“肝主疏泄”,肝的作用之一是調暢氣機,氣郁體質的人做艾灸可疏肝理氣、調暢氣機,氣機通暢了,精神狀態(tài)便會改變。
一般施灸
灸太沖** 位置:太沖**位于腳背面,第1、2腳趾根部結合處后方的凹陷處,左右腳各有一**。 功效:行氣解郁。
灸陽陵泉 位置:陽陵泉位于膝蓋外側下方1寸(大拇指橫寬),左右腿各有一**。取**時,順著膝蓋往外下方約大拇指橫寬的地方,會摸到一個圓骨突起的地方,在它的前下方有一個凹陷處就是陽陵泉**。 功效:行氣解郁。 辯證加灸 癥狀---有癔癥傾向者
加灸神門** 位置:神門**位于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肌腱的橫側凹陷處。取**時,先將掌心向上,在小指側的腕橫紋處可摸到一條筋,神門**就在這條筋外側的凹陷處,左右手腕各有一**。 功效:行氣化瘀,補脾益血。
灸內關** 位置:內關**位于手臂的內側,腕關節(jié)橫紋**上2寸處,左右手各有一**。取**時,將右手中間的3指并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與左手腕交叉的中間點就是內關**。 功效: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加灸心俞** 位置:心俞**位于背部肩胛骨內側,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取**時,可從頸部突起最高的大椎開始,向下數(shù)到第5個凹陷,再向左右兩側旁開2橫指寬處即是。 功效:理氣寧心。 癥狀---梅核氣、喉中似有異物者
加灸天突** 位置:天突**位于胸骨上窩**。取**時,下巴略微上仰,在喉結下方可摸到胸骨上緣的凹陷部位,在此凹陷下方為胸骨柄,以食指緊靠胸骨柄的后方就是天突**。 功效:宣通肺氣,利咽止咳。 加灸列缺** 位置:列缺**位于前臂橈側(外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2橫指寬)處,左右臂各有一**。取**時,將雙手兩虎**叉,一側食指尖觸碰到的另一側腕骨突起的后方的凹陷處就是列缺**。 功效:通調經脈。
癥狀---女子乳房脹痛、月經不調者
加灸三陰交 位置: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3寸(4橫指寬)、脛骨內側緣后方,左右腿各有一**。取**時,在小腿內側,從突起的踝骨尖向上量約4橫指寬處的骨骼后側邊緣就是三陰交,按壓時會稍微感覺疼痛。 功效:化生氣血。
加灸陰陵泉 位置:陰陵泉位于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左右腿各有一**。取**時,在膝蓋內側橫紋上方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在該骨的下方和內側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按壓時會感到劇烈的疼痛。 功效: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4、痰濕體質痰濕是體內黏滯重濁的非正常物質,是人體津液代謝故障的病理產物。痰濕體質的人臟腑的水液代謝功能低減,因而水濕容易凝聚成痰。
痰濕的形成和脾的關系最為密切。脾可以把有用的津液運輸?shù)饺砀鞑?,把沒有用的液體通過膀胱輸送到體外。脾的功能不強健,營養(yǎng)物質出現(xiàn)了障礙,營養(yǎng)物質得不到利用,一方面與廢物一起被排除,造成“虛”的體質,一方面廢物可能停留在體內,形成痰濕。痰濕是多種疾病的致病因素,許多怪病的產生也是由于痰濕作祟。
痰濕體質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濕,化痰去濁,艾灸調養(yǎng)是以健脾益氣、利濕化痰為基礎,保存體內陽氣。
一般施灸
灸脾俞** 位置:脾俞**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 功效:調理肝脾。
灸胃俞** 位置: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 功效:外散胃腑之熱。 灸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氣,調理脾胃。
灸中脘** 位置: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肚臍正上方4寸(6橫指寬)處。取**時,采用仰臥姿態(tài),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即為中脘**。 功效:和胃健脾。 灸氣海** 位置:氣海**位于肚臍正下方1.5寸(比大拇指稍寬)處,此**是先天元氣會聚的地方。 功效: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辯證加灸 癥狀---痰濕體質體形肥胖者
加灸曲池** 位置:曲池**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在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左右臂各有一**。取**時,將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盡頭外側的凹陷處就是曲池**。完全屈肘時,則在肘橫紋外側的盡頭處。 功效:清胃腸濕熱。 加灸天樞** 位置:天樞**位于肚臍左右旁開2寸(3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 功效:調理胃腸,疏通大腸腑氣。
加灸支溝** 位置:支溝**位于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中點上3寸(4橫指寬)處,與間使**相對,左右臂各有一**,取**時伸臂,從腕背橫紋處向上量4橫指的兩骨間即是。 功效:調腸腑,理氣行滯。 加灸內庭** 位置:內庭**位于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腳各有一**。取**時,采取仰臥或坐姿,在第2、3趾縫紋的盡頭處取**。 功效:通胃腑,調理胃腸。
加灸豐隆** 位置:豐隆**位于腳部外踝尖直上8寸,距脛骨前緣2橫指寬處,左右腿各有一**。 功效:調和胃氣,化痰濕。
加灸上巨虛 位置:上巨虛位于小腿前外側,膝下6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寬處,左右腿各有一**。取**時,采用正坐屈膝姿態(tài),將同側掌心正對膝蓋正中,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凹陷處是足三里,足三里正下3寸(4橫指寬)處就是上巨虛。 功效:清熱利濕,清利溫熱。 加灸陰陵泉 位置:陰陵泉位于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左右腿各有一**。取**時,在膝蓋內側橫紋上方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在該骨的下方和內側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按壓時會感到劇烈的疼痛。 功效:清利溫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癥狀---胸悶著
加灸膻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