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京劇表演藝術家魏海敏主講京劇藝術講座 民國時期四大名旦有哪些軼事?成名成家之路有多艱辛? 1月19日午間,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魏海敏古典劇場、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主辦的陸家嘴文藝品鑒會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京劇藝術講座。被稱為“梅派大師姐”、享譽海峽兩岸的臺灣京劇名角、梅葆玖先生的大弟子——魏海敏女士以《梅蘭芳的三重密碼》為主題,與戲曲愛好者分享了民國四大名旦的故事和個人梅派從藝之路。 魏海敏女士祖籍河北,1991年拜梅葆玖先生為師,她經歷了從“尋根”到“創新”的藝術之路,扮演了由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改編而成的四幕京劇《欲望城國》等角色,在傳統與創新兩個領域中不斷探索,是臺灣京劇新美學的推動者。在陸家嘴文藝品鑒會講座上,魏海敏女士為聽眾介紹了京劇中的女性角色以及四大名旦成長成名的經歷。 在過去的戲曲舞臺上,女性角色一般由男性扮演。明朝時期據說還有一些女性演員扮演的角色,但是從清代以后,由于受到嚴苛的封建禮教的影響,女性演員越來越少。舞臺上的演員以男性為主,臺下看戲的觀眾也大多是男性。 民國初年四大名旦,后排左起:尚小云,梅蘭芳,荀慧生,前排:程硯秋 京劇是徽漢合流的產物,京劇前五十年的發展中都是以男性角色為主。“徽班進京”時四大徽班還是以男性為主,老生掛頭牌。然而到了清末民初,旦角地位開始上升。為何旦角開始受到矚目?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清朝滅亡民國誕生,女性主義抬頭,觀眾對女性的戲很感興趣,所以為“乾旦”演員創造了新戲的空間。另外,清末民初以梅蘭芳大師為代表的四大名旦的出現,讓旦角開始備受聽眾矚目。梅蘭芳大師在當時不但長相俊秀美麗,唱腔圓潤優美,還具有很深的文化修養。那時的名角在家都自習書畫,與文化名家多有來往。1927年《順天時報》評選四大名旦,是由觀眾一張張投票選出來的。梅蘭芳大師在四大名旦中年紀較長,在扮相、嗓音、創作力、唱腔、身段等方面都得到了第一名的選票,所以在四大名旦中名列第一。另外三大名旦是荀惠生、程硯秋、尚小云。 程硯秋先生劇照 魏海敏女士簡要講述了四大名旦的生平軼事。四大名旦都是苦出身,從小都接受了苛刻的訓練。比如,程硯秋先生幼年時期老師對其訓練非常嚴苛,導致大師到了晚年以后腿無法動彈,就是因為小時候被老師打得太多。程硯秋先生在變聲期一直被師傅要求演出賺錢,唱得太多了導致后來嗓子無法恢復,他又不甘就此退出舞臺,就發明了程派唱腔,剛柔相濟,跌宕起伏,幽咽婉轉,若斷若續。 程硯秋先生自幼長相清秀,到了年長以后個子變得很高大,這對旦角來說就有點吃虧。他就創造了水袖,在舞臺上表演時,讓觀眾注意力集中在他的水袖功夫上,而忽略了他的大個子缺陷。 大師還富有正義感,嫉恨如仇。他愿意替中下層受壓迫人民發聲,因此他的戲都與古代一些受到迫害的女性有關。他的唱腔與角色相配,得到一體的呈現,當時與梅蘭芳大師的贊譽并行。程硯秋先生在中年還創辦了中華戲校,去歐洲參考了聲樂學校,融入了歐洲的唱法,為京劇的創新做出了貢獻。 荀惠生先生劇照 四大名旦之一荀惠生幼年也受到了嚴苛訓練,全身上下都被師傅打得又青又紫,除了臉上白白凈凈可以上臺。荀惠生的唱功特別好,角色寬廣。他可以表演丫頭、青樓女子,也可以表演花旦。當時很多女大學生都是他的粉絲。荀惠生一直跟隨老師下鄉表演,他看到的女性都是鄉村的、天然性情,并非知識女性,因此在他演小丫頭、鄉村女性時,讓觀眾感受特別真實。他走臺步并不邁小步忸怩作態,而是大腳邁步,特別生活化。 尚小云先生劇照 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以刀馬旦為主,幼年時學武生。民國以后女性角色受到歡迎,他就改演刀馬旦。他創造出來的戲都與武俠有關,以女性武旦為角色。尚小云的嗓子非常好,被稱為“鐵嗓鋼喉”,據說每天早上到城墻根底下練嗓子,但后來以武功為主,唱腔作品并不多。 梅蘭芳先生劇照 梅蘭芳大師的嗓音則渾然天成,堪稱完美無瑕。他幼年時家境貧寒,十一歲就登臺演出,養活兩家人。以梅蘭芳為首的四大名旦在民國初年男旦為主的環境下,塑造了完全不同類型的女性角色。在京劇史上能出現四大名旦也是非常罕見的現象。這是因為一般男性到了變聲期嗓音發生改變,很多人都沒法繼續唱戲,藝術生涯持續下去的不多;另外,當年環境下一個演員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在唱戲,體力消耗非常大,到了四十多歲還能保持非常好的嗓音,這也是非常罕見的。 2016年1月30日,與梅葆玖老師最后一張合影 在梅蘭芳大師之后梅葆玖先生繼承父業。魏海敏女士回憶說,直到去年去世前一天,老師都還在演講,推廣梅派藝術、京劇藝術。自從1982年魏海敏到香港親睹梅葆玖大師演出風采,眼界大開,當時就立下志向要一生從事京劇藝術。“在那之前,我沒有真正親眼看過一個優秀演員在臺上是怎么表演的,那對我是人生的轉折點。” 跟隨梅葆玖先生學藝26年,傳習梅派藝術,學到了什么?魏海敏女士表示,在今年4月的演出中,她將把老師多年來教授的梅派唱腔片段打包演出,奉獻給觀眾。魏海敏女士在現場配合講座還表演了《鎖麟囊》、《金玉奴》、《金鎖記》、《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等京劇片段。 由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改編而成的四幕京劇《欲望城國》 說到《王熙鳳大鬧寧國府》這出戲,魏海敏女士回憶說,當年童芷苓老師到香港演出也是演的這一部。“當時我覺得這部戲演得太好了。在過去的老戲中,王熙鳳這樣角色不可能成為主角,當時童老師針對王熙鳳這個角色請紅學專家編寫了這部戲,把王熙鳳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有一個完整的呈現。” ![]() 她表示,1982年那年她看過這部戲,2002年國光劇團又把這出戲重新包裝演出,她能演繹王熙鳳這個角色感到非常榮幸。“王熙鳳的角色以京白表演,全場都沒有冷場,觀眾聽起來沒有距離沒有隔閡,非常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