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武士,不遠千里尋來,向禪師問道。 武士問:“天堂和地獄有什么區別?” 禪師反問:“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禪師聽后笑道:“就憑你這粗魯之人也配向我問道?” 武士勃然大怒,隨手抽出劍向禪師刺去:“我要宰了你!” 眼看劍就要刺到禪師,禪師卻不慌不忙輕聲說道:“此乃地獄。” 武士猛然一驚,然后若有所悟,連忙丟棄寶劍,雙手合十,低頭跪拜:“多謝師父指點,請原諒我剛才的魯莽。” 禪師又微微說道:“此乃天堂。” 很多現代人認為天堂地獄的說法是迷信,迷信是指對某人某事,盲目相信,并且影響到了客觀世界,影響到了人正常的思維。 社會不乏迷信“天堂地獄說”而走火入魔的人,但若能正確理解天堂地獄,對人生也會有進步意義,無須全盤否定。 天堂地獄之說,源于佛學,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惡人死后墮入地獄。 其實究竟有沒有天堂有沒有地獄,無人得知,佛家的天堂地獄說的出現,是一種出于好意的設想,只不過也是用以勸善懲惡。 宋史曰:“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義而蹈道;懼地獄以敕身,孰與從理以端心。” 所以,天堂地獄,只不過是善與惡終了的結局。 其實,天堂地獄就在人間不是嗎? 武士內心充滿嗔恨怒氣,所以禪師說在地獄,而后醒悟虔誠跪拜內心靜善,所以禪師改說在天堂。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當心內明朗,會感恩,會滿足,活在陽光下就如同天堂般;而內心陰暗,勾心斗角,嫉妒怨恨,活在陰郁中如同地獄。 人時而天堂,時而地獄,這一切的對比,終歸是善惡的果報,善善惡惡不定,內心也就沒有一個堅定的方向,以致心浮動,人浮動,物浮動。 天堂如此美好,我們把去往天堂當成是一種向善的追求,是很理智的思想引導。 與其苦苦追尋靠近天堂的法門,何不如建一座自己心內的“天堂”。 用善良的付出,壘砌一磚一瓦,建成之后的天堂只容納美好的回憶、積極的品質、遠大的理想等等進步的東西。 把自己托付在天堂里愉快生活,就無須什么機會去地獄去走一遭了。 佛法有云,“一念”迷惑轉為覺悟,“一念”煩惱轉為解脫,“一念”怨恨轉為慈悲,“一念”地獄轉為天堂。 也不要著急感謝佛陀,先感謝自我的“一念”,是你自己的念頭助你逢兇化吉轉危為安。 我在人間,但我心建天堂,便也就常住天堂,無論走到哪里,都沐浴著光明,不畏懼地獄。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紅塵靜修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