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蘇軾,你可能最先會想起他的《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豪放詞作。但蘇軾不僅僅長于豪放,亦擅寫婉約。《蝶戀花·春景》就是蘇軾的一首經典婉約詞,其中“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為千古名句。 全詞如下:
詞的開篇首句,以一株杏樹的開花結果,渲染了暮春時的景象。面對美好的春景即將逝去,蘇軾難免心生惜春之情。于是在上闕的最后,發出天涯何處無芳草的感慨。 春色的褪去,讓蘇軾感受到了景色的衰敗和蕭索。這恰恰是當時蘇軾的心境,因被貶在外,遠離故鄉和親人,仕途上的不如意,讓他倍感惆悵。所以,尋一處美好的景色,來排解心中的苦悶。也表達了蘇軾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下闋則是寫人,“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綠水人家、環以高墻,不能輕易見到的墻內女子。而蘇軾僅憑墻內佳人蕩秋千的笑聲,就令人讀來充滿想象。 可以說圍墻擋住了人的視線,卻擋不住人對美的想象。這也是蘇軾在表達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墻內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墻外的行人卻因笑聲而心緒難平。可見蘇軾最終還是未能如愿,煩惱依然存在。 關于這首詞,還有一段很凄美的愛情故事。據宋人筆記《林下詩談》載,蘇軾貶官惠州時,有一天,和侍妾王朝云閑坐,因剛入秋,蘇軾有了悲秋之意,便讓朝云唱這首《蝶戀花》。 待朝云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時,早已泣不成聲。蘇軾哈哈大笑,說:“我在悲秋,你卻又在傷春”。多情卻被無情惱,朝云傷的不是春,而是體會到了蘇軾詞中包含的曠達與感傷。她明白蘇軾是怎樣的人,所以才會替他傷感。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蘇軾曾說的這句話,或許印證了朝云的心。只是遺憾的是,朝云不久后,就因病去世了。從此,蘇軾再也不喜歡別人當著自己的面吟唱《蝶戀花》。 綜觀蘇軾的這首詞,既寫春天的景,又寫春天的人,飽含著蘇軾對人生經歷的心理歷程,朦朧的意境,不易被人察覺的情感,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