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玄武門外早已人喊馬嘶,原來是東宮的大將馮翊、馮立,齊府的將軍薛萬徹、謝叔方率精兵兩千多人正在攻打大門。李世民的心腹力士張公瑾見援軍沖來,急中生智,奮力將玄武門關閉。援軍無法沖入門內。守衛玄武門的敬君弘、呂世衡兩位將軍挺身出戰,先后戰死。薛萬徹等見一時無法攻入,便號令所部向秦王府進軍。正當萬分緊急的時候,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趕來,大喊道:“奉圣旨討伐二賊,你們看,這就是他們的首級,你們還為誰賣命?”眾人見主人已死,立時一哄而散。 三兄弟火并的時候,李淵正帶著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見一個全副披掛的將軍匆匆趕來。李淵大驚,忙問:“來者何人?” 只見那位將軍跪在地上說道:“臣尉遲敬德前來見駕。” 李淵又問:“你來此何事?” 尉遲敬德道:“太子、齊王作亂,秦王已將其誅滅,恐怕驚動陛下,特命臣前來護駕!”在場的人一聽這個消息全都驚呆了,好半天都沒反應過來。 過了好一會兒,李淵才喃喃問道:“建成、元吉都死了嗎?” 尉遲敬德答道:“是。” 兩行熱淚順著李淵的眼角流了下來,他凄然說道:“不料手足相殘之事終見于本朝。” 侍從在側的大臣蕭瑀、陳叔達對視一眼,相繼勸道:“建成、元吉本不是晉陽舉兵的首謀,又無功于天下,卻嫉恨秦王的功勞,共同策動奸謀叛亂,罪當如此。秦王不只功蓋宇宙,威揚四海,且向以仁孝著聞,既可輔佐陛下之大業,也可承歡于膝前,陛下您可以放心了。” 生米已經做成熟飯,人死不能復生,再說還有一個赳赳武夫虎視眈眈地守在面前,李淵也便不再說什么,只宣李世民上殿。李世民上殿后撲在父親懷里痛哭,弄得李淵反而倒過來安慰他一番。 斬草務須除根,李世民自然也不會手軟。他將李建成的五個兒子、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全部殺死,并取消了他們的宗籍。 三天以后,李淵被迫宣布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國家大事一律由太子處理。這年八月,李淵被迫讓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當上了皇帝,他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歷史上把這次政變叫做“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時可是破釜沉舟,將自己的佩刀給了尉遲恭,命他拿著片刀去請房\長孫等人過來,說若不來就亂刀砍死,是此房等人覺得左右是個死(李淵不準他們去李世民那,也說了:去就亂刀砍死他們)。 據說事變之前,李世民心里也很沒底,猶豫不決,尉遲恭哭著勸了好久(你若不殺你兄弟,偶們都死定了)才答應,個人認為玄武門之變不能完全說是李世民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應該是以李世民為首的天策集團整個團體的想法,李世民垮了很多人也沒好果子吃。 應該是李世民本身有強烈的野心,他后來的殺死兄弟的行為,應該是在外部和內部環境的逐漸逼迫下,徹底點燃自己的野心(早就有了,只是以前還沒到逼他采取激烈手段的時候罷了),且出生顯赫貴族家庭的他,應該是對家族權利爭奪見多了,一想到失敗的下場,就更促使他心一橫,豁出去干了玄武門這一票。 玄武門之變以后,東宮和齊府的文武官員紛紛逃離京城。太子東宮魏征曾勸說李建成早日除掉李世民,此時又沒有逃跑,被士兵們抓住,押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見魏征毫無懼色,厲聲喝道:“魏征,你知罪嗎?”魏征坦然答道:“身為臣子,為主擔憂,何罪之有?遺憾的是,太子沒有聽從我的話。否則,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了。”秦王府驍將程知節跳上一步,吼道:“死到臨頭,尚說屁話,你……”魏征微微一笑,打斷程知節的話,說道:“今日來此,只求一死。” 李世民被魏征的凜然之氣感動了。他走下座位,拍著魏征的肩膀說:“過去的事就算了。我拜你為朝廷的諫議大夫,以后就跟在我的身邊吧。我有很多缺點需要你這樣的人指正呢!” 士為知己者死。魏征也被李世民的大度和至誠感動了。他熱淚盈眶,激動地說:“殿下!只寬宥臣一人是不行的,太子和齊王的部下多著呢。”李世民當即答道:“你說得很對。現在我就任你為特使,去宣布朝廷的旨意,對他們既往不咎,全部赦免。” 此時,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大都逃亡山東,準備起事。魏征手捧赦旨來到,沒動一刀一槍,便平定了可能發生的叛亂。 玄武門之變作為統治階級的內部斗爭,只是赤裸裸的權力爭奪和毫無人性的血腥屠殺,本身并沒有什么積極意義。然而,這場暴力爭奪客觀上的積極意義卻是不容抹煞的。李世民踏著兄弟的尸體登上至尊的寶座之后,進行政治改革,知人善任,嚴格執法,輕徭薄賦,銳意經史,發展學校,完善科舉,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少有的開明政治———貞觀之治,從而名耀青史。而玄武門———這座唐代宮城的普通城門,也因此而名傳千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