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96 '百家爭鳴'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 2、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學派的老子和莊子;儒家學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學派的墨子,法家學派的韓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張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張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編訂《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 4、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為更加系統的'仁政',還發揮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倫理觀上主張性本善。 5、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時荀子結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倫理觀上主張性惡論。 ★考點97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秦統一六國后,秦始皇采取'焚書坑儒'政策,儒家學說遭到沉重打擊。 2、西漢前期,為適應中央集權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加強君權,還提出'君權神授';同時提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統治者施仁政;在倫理道德上主張'三綱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書。董仲舒的建議得到漢武帝的采納,從漢武帝起,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 ★考點98 宋明理學 1、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傳播,儒學面臨嚴峻的挑戰。 2、隋唐時期,儒學家提出了'三教合歸儒'的主張。 3、宋代儒學出現了新的體系,即理學。北宋的儒學代表人物是程顥和程頤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萬物的本原。 4、朱熹是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是繼孔孟之后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張'理氣論'即先有理,后有氣和'心性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實際上是為封建統治秩序和等級制度辯護,代表作是《四書章句集注》 5、王陽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學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禪宗思想,他提出'心學',主張心外無物,提出了'致良知'的學說。 ★考點99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1明朝后期李贄是'離經叛道'的思想家。李贄認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標準來判斷是非,同時還揭露道學家的虛偽,贊揚農民起義,反對男尊女卑。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反對封建君主專制,提倡'以民為主'。 經濟上: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繼承了儒家思想。 3、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的思想產生的經濟根源是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時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專制主義的強化。 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考點100發明和發現的國度 1、中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2、印刷術的傳入,為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準備了條件,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火藥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封建騎士階層日益衰弱;指南針則為新航路的開辟,即地理大發現創造了條件。這些因素促進了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而三大發明沒有使中國產生如歐洲一樣的變化,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環境的差異。 ★考點101 輝煌燦爛的文學 1、春秋時期孔子編訂的《詩經》的出現標志中國成熟詩歌形成。 2、戰國時期屈原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造出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代表作是《離騷》。 3、漢代流行的文學體裁是賦。西漢時著名的辭賦家是司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虛賦》和《上林賦》;東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有張衡和趙壹。 4、唐朝是詩歌的繁榮時期:初唐時期有王勃和陳子昂;盛唐時期流派紛呈----有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被稱為'詩仙',還有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他被稱為'詩圣';中唐時期成就最高的是白居易,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晚唐時期有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 6、詞在宋代大放異彩,北宋詞人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雨霖鈴》,此外還有兩送之際的李清照;蘇軾是豪放派的開山鼻祖和代表人物,南宋豪放派的著名詞人是辛棄疾。 7、元曲由散曲和元雜劇組成,散曲以關漢卿和馬致遠成就最高。 8、中國的小說興起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稱為傳奇;宋代的話本把中國小說繁榮奠定的基礎;明清的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8-歷史(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