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是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重要方向,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包括旅游行業在內的諸多行業都在積極發展PPP模式。 為了更好地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改善旅游公共服務供給,文化和旅游部聯合財政部于今年4月下發了《關于在旅游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鼓勵在旅游領域推廣PPP模式,大力推動旅游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重點領域包括旅游景區、全域旅游、鄉村旅游、自駕車旅居車營地、旅游廁所、旅游城鎮、交通旅游、智慧旅游、健康旅游等新業態。 中國的PPP模式,從2013年底醞釀到2014年進行全國性布局,第一階段“政府主導階段”接近半程。2016年大量PPP項目投入市場的試水期,至2017年逐步過渡到市場主導階段。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權責分配、收入產出、監督監管、風險控制等方面的不斷完善,PPP模式將成為新常態下未來主流的旅游經濟運作模式。 已在江蘇句容赤山湖、河南禹州神垕古鎮、湖南韶山、四川眉山市丹棱縣等地簽約落地PPP項目的驢媽媽集團(原景域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一系列政策紅利為企業參與旅游投資和開發項目提供了更多機會。
旅游業天然適合PPP模式 來自世界旅游組織預測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的客源地,中國旅游業力爭2020年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游強國水平。 但我國旅游產業以政府專項資金為主的傳統融資方式難以滿足旅游智慧化建設與旅游產品結構轉型的巨額融資需求。融資瓶頸問題嚴重阻礙了旅游企業規模擴張及全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資源開發建設的資金籌措問題能否有效解決,成為旅游業能否加速發展的關鍵環節。 長期以來,社會資本對旅游項目投資受到諸多條件限制,PPP模式則為社會資本進入旅游行業鋪墊了道路。同時,旅游業和其他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的主動性增強,與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更為有機的融合,社會資本進入旅游領域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旅游業自身具有運用PPP的先天優勢。絕大部分景區依托的是自然景觀、文物古跡等社會公共資源,其公共產品的特征決定了本身的公益性,公益性決定了景區發展需要政府主導,保證所有游客享受旅游資源的權利。同時,旅游產業發展又要注重其市場化運營,降低運營成本,形成規模效益。作為經營性的景區,必要求盈利的一面,通過自身運營,可以收回投資并賺到錢。所以說,旅游資源開發最適合做PPP。 行業巨頭深度布局引關注 作為旅游IP的先行者,具有線上線下全產業鏈運營能力的驢媽媽集團在全國展開的一系列旅游PPP項目的布局和深耕,引人矚目。短短一兩年時間里,由驢媽媽集團操盤的旅游綜合體項目就達數個,并且項目從規劃到落地時間非常之快。 2017年3月,驢媽媽集團聯手豐盛集團投資262億元打造的句容赤山湖世界級旅游度假區揭開面紗;5月,與浙江省旅游集團、建德旅投和郡原地產四方聯合打造的江南秘境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正式開工;9月,與綠地建設集團和韶旅集團同樣采用PPP模式,投資約40億的湖南韶山項目也正式開工。同時,驢媽媽與禹州市政府聯合打造的神垕古鎮項目持續火爆、廣受好評,今年7月1日驢媽媽自有IP品牌歌璞酒店將正式對外營業。
這一系列旅游特色項目,無一例外均采用驢媽媽全產鏈業生態圈服務和PPP模式,即驢媽媽全程統籌負責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到營銷、IP品牌輸出等各環節,確保了產業鏈各環節的流暢交付,既能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運營效率,也有助于改善游客體驗,從而為當地特色旅游發展保駕護航。 相關專家認為,驢媽媽這樣的旅游企業正在成為中國旅游綜合體建設中的重要力量。政府與企業多方合力,能從根本上解決國內一直存在的旅游開發失敗怪圈,即規劃、投資、開發建設、運營、營銷多個主體往往脫節、各管各的情況。 傳統PPP模式致力于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旅游PPP模式,則有利于優質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帶動周邊配套升級,協調全域旅游統籌發展。 驢媽媽的旅游PPP模式,不僅順應了大眾休閑時代的國民需求和中國旅游產業升級的發展趨勢,更是從旅游規劃、投資、建設、營銷、運營等多個環節,深度融合發揮優勢,形成完整的旅游產業鏈閉環。 而驢媽媽前瞻性的布局,也使其在新一輪的競爭格局中奪得先機,加快向世界級旅游巨頭企業邁進。 來源:景域通訊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