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覺得跟手機一樣,都說發動機就是汽車的心臟,那CPU有何嘗不是手機的心臟?!縱然我們的小米華為oppovivo等手機銷量在國內市場占了大部分份額,可是最賺錢的卻不是他們,最賺錢的是高通,沒錯就是他們的CPU供應商,雖然華為有麒麟,可是目前包括榮耀在內,大部分機型使用的還是高通驍龍系列處理器。 我們國產汽車就跟國產手機一樣,雖然銷量紅火,可是掩蓋不了研發技術的落后。這個也沒有辦法,畢竟汽車和手機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所以技術落后可以理解。縱使發動機技術這么透明,國產汽車也沒有辦法學到最先進的技術,有一個世界通用的名詞叫專利壟斷!人家想不想給你用,能不能給你用,得看人家臉色,關鍵你還得乖乖掏錢~~ 我個人覺得這跟當時國家制定的“以市場換技術”的政策不嚴謹有關。當年國產汽車在技術方面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可是國外車企又垂涎我們中國這個消費市場。那怎么才能既讓自主車企學到汽車研發的技術和經驗,又能開放市場,于是就有了“以市場換技術”這一政策,可是國外對于中國本身是敵視態度,可是任何人都不會跟錢過不去,于是那些早期的合資車企把一些無關緊要的技術開放給自主車企,對于發動機這樣核心的技術是嚴防死守的,畢竟你的政策是用市場換技術,可你又沒具體說明是什么技術,就是鉆了這樣的政策漏洞,國外車企一邊賺著我們中國人的錢,一邊又提防這不讓我們的自主車企學到核心的發動機技術。 這個和韓國車企有很大區別,我們國家的汽車工業和韓國汽車工業基本上是同一時期起步并發展的,韓國也是市場換技術,不過人家政策沒啥漏洞,就是要核心技術,所以現代起亞確實學到了諸如發動機,變速箱等這些核心技術,所以韓國車企學到真正的技術后又能進入我們中國市場,不過韓系車較之歐美國家自以及日本的車企,技術不能說特別拔尖,所以它們在我們國內市場主打的就是性價比,也就是便宜。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韓國車企和我們自主車企一樣曾經都是學生,如今學成回來,搖身一變,也成了一位老師。 當然,現在我們的自主車企進步也挺大的,像奇瑞的發動機已經達到了合資車的初級水平,還有長安的藍鯨發動機,也得過不少獎,不過目前國產發動機的普遍弊病就是油耗高,雖然動力輸出能做到,但是油耗這東西目前還控制不好,當然,油耗高低不能單純靠發動機,還有和變速箱的匹配,調教等,現實情況就是技術方面自主車企跟合資車企差距還很大。而且,像發動機技術的研發,不僅要投入大量資金,還需要更多的人才,還有一個技術沉淀需要時間,沒個十年八年就想做完人家幾十年的事情,確實有點癡人說夢。投入資金大,投資回報時間長,這使得一些自主車企不得不另辟蹊徑,眾泰的成功也使得更多的自主車企堅信,研發一個漂亮的外殼要比研發發動機投入少,回報時間短,所以目前自主車企不說絕大部分,有相當一部分車企不管是借鑒,還是抄襲,總之在外觀設計的投入遠遠大于核心技術的投入,汽車顏值嘎嘎往上漲,可是卻依舊搭載著生產了幾十年用了幾十年的三菱發動機。這絕不是個別現象~~ 雖然國外車企有專利壟斷和技術堡壘,可是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引起事情的原因都有兩個,內因和外因,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內因。說到底還是自主車企不夠爭氣!如果各大自主車企都學學華為在芯片研發的投入,相信一款好的發動機早晚會得到世界各國車企的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