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財產更容易繼承的,是母親的格局和價值觀。 作者:菠蘿的海(富書專欄作者)來自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上周日,我和老公一起大掃除,這是他為數不多的一次勞動經歷。 他溫柔細心,記得住我母親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做出的重大決策基本以我為主,可在分擔家務事這方面,一直不自覺。 即便在上周日有了個主動參與的良好開端,最終還是以我的暴怒結束。 原因很簡單,在我爭分奪秒想速戰速決時,我老公可以在一個柜子的擦拭上花費十幾分鐘; 考慮到窗簾上的灰塵難以清潔,他突發奇想,要現場研究吸塵器的用法,而那玩意兒真要投入使用,又要費一番功夫; 明確告訴他先把抽屜擦了再慢慢整理,他還是把一堆犄角旮旯的過期票據擺在桌上,分門別類。 多次勸說無果之后,我一邊絮絮叨叨,一邊加快了手上的速度,最后以濕著褲腿挽著袖的狼狽模樣,結束了這場亂斗。 午餐是面,書房和廚房相對著,我站在燃氣灶前的時候,眼角的余光掃到丈夫,還是一副慢條斯理的模樣。 我終于忍不住:“你到底在干什么?” “整理抽屜啊。” “整理抽屜整理抽屜,平時就沒看你這么自覺,大掃除了,你反而這么勤快?我看你是在揀最容易的吧!” 我呼啦啦地將面條扔到鍋里面,鍋里的水已經燒開了。 因為沒控制好力度,被燙水濺了手。 老公默不吭聲地將最后一疊票據放到抽屜里,到廚房幫忙,我已做好了極簡的一頓小面,辣油和醬料都是公公婆婆做好郵寄過來的,不用費太多功夫。 端起盛滿面條的碗時,一溜兒面湯落在了我的虎口上,我下意識去舔。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我做家務的樣子,好像媽媽啊。 我出生在單親家庭。 父親去世得早,母親用單薄的肩膀挑起父親不在的一切,又當爹又當媽的日子,并沒有讓她放棄對家居品質的追求。 每周末,我們都會大掃除,姐姐乖巧懂事,主動幫媽媽承擔最難干的活兒,交給我的家務事雖然簡單點,但十歲不到的年紀,還是會變著法子偷懶。 媽媽繁亂的腳步聲傳來時,我的背后總會一緊,因為緊接著,媽媽就會用幾乎抓狂的聲音吼我:“你到底在干什么啊!” 她可以為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而埋頭苦干,不舍晝夜,也永遠會因我做家務偷懶而怒聲呵斥。 每一次,伴著母親經久不息的怨氣,我戰戰兢兢吃完她幾乎是扔到面前的那碗面。 等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才發現,母親的那份焦慮和不耐煩是來源于對家庭的責任。 而我,不僅繼承了她對家庭的任勞任怨和嘔心瀝血,也繼承了她的怨怒與焦躁。 我感謝母親從一而終的付出,事實上,為了讓我們和別人基本相同,她這輩子沒再嫁人,守著我們苦度了最美麗的年華。 但不可否認,婚姻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你做家務的樣子,像媽媽。 母親那一代的人,大抵都打上了賢良淑德的烙印,她們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負擔著絕大部分的家務事,怨氣因無法合理宣泄而繁盛,直到對婚姻的消極態度被后代傳承。 二嬸是一位人民教師。 嫁給二叔那一會兒,兩人的身份和地位是世俗眼中相配的。 上高中的時候寄住在他們家,周末會幫著打掃衛生。 二嬸有輕微潔癖,又是農村出身,好不容易有一套房,總想做到纖塵不染,二叔卻從不幫忙,不是窩在書房里做報表,就是癱在沙發上打游戲。 二嬸總是一邊趴在地上擦桌下的死角,一邊嘴里念叨,從一開始的提醒到最后的咒罵,我全部聽過。 一直到長大成人參加工作,回家探望她的時候,第一泡茶剛過,耳邊又會響起她對二叔的指控,即便二叔在現場,也全然麻木,聽憑她一人唱著滑稽的戲。 如果這是每一個家庭里不可避免的瑕疵,那么她女兒說出來的話,卻著實讓我一驚——“我以后不結婚了,結婚了也要被累死,我恨我爸爸,也恨我媽媽。” 這話,堂妹只背著二嬸念叨過一次,就再也沒和人提起過。 現代生活中,“喪偶式”婚姻的確讓大部分的母親心力交瘁,她們顧此失彼,怨恨叢生。 可至少在孩子面前,請家長和伴侶達成和解的共識,因為在孩子小小的眼眶里,能夠投射大人們相互詆毀的畫面。 這些一根一根的小刺,終于會隨著年歲的增長,游走到他們的身體各處角落,融進余生中。 第三季的《爸爸去哪兒》里,劉燁和諾一這一對父子,以鮮明的性格反差贏得廣大網友的喜愛。 身為父親的劉燁是個天馬行空的大男孩,而他的孩子諾一,更像個體貼周到的小大人。 眾人在羨慕這種和諧有愛的父子關系時,也把目光投向了站在他們身后的女人——安娜。 劉燁曾經說過,初見安娜的時候,感覺她的性格就像她的家鄉地中海旁法國尼斯的陽光。 正是這“尼斯般燦爛的陽光”感染了因事業壓力長期被抑郁與失眠折磨的劉燁,在劉燁最敏感脆弱的時候,安娜給予肩膀和懷抱,又在婚姻步入正軌后,給了他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她不居功,也不抱怨。 一直到今天,安娜都認為,能從那段暗無天日的抑郁情緒中走出來,劉燁靠的是自己。 和劉燁出鏡的時候,安娜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方地表露愛意,《花樣爺爺》里有這樣一個鏡頭——安娜領著諾一和霓娜站在劉燁的身邊,他們仰望著劉燁,充滿笑容。 諾一和霓娜對父親的敬愛,終于被我從安娜看劉燁的眼神中找到了根源。 一個女人的魄力和格局,大抵就體現在這里,我為你做的一切都因心甘情愿,我會帶著孩子一起,無保留地愛你。 一個女人要進入婚姻前,首先該有平和的心態和熱烈的愛意。 基于尊重的平和,才能在家庭分工這等瑣碎小事上保持和伴侶溝通的能力,不高估自己在應對家務事時的“力所能及”。 而熱烈的愛意,則在不斷拓寬家的內核和邊界,讓丈夫和孩子能夠從家這片土壤中汲取更多養分。 女性擺正在婚姻中的位置和態度,首先惠及自身,不斷提升處理家庭瑣事的能力并從中獲得良性反饋,是素養和氣質的來源。 更深一步影響的是孩子,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做出的選擇,大部分來源于原生家庭的切膚影響。 比財產更容易繼承的,是母親的格局和價值觀。 而步入婚姻的當年那些“小孩”們,你要警惕,當你處理瑣碎家務像怨天尤人的媽媽時,是婚姻發出的重大信號。 這個時候不妨想想,當初你和伴侶是因為什么而攜手向婚姻的殿堂出發。 作者簡介:菠蘿的海,富書專欄作者,1992年自媒體人,熱愛文字,善于學習,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