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灸法的運用當起源于人類掌握用火之后,時間亦在石器時代。 艾灸產生于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并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并用,故稱為針灸。 中風后遺證艾灸 法取穴:百會、大椎、命門等穴位。上肢無力者,加肩髃、曲池、外關、合谷;下肢無力者加環跳、陽陵泉、足三里、昆侖;失語加廉泉、啞門;面癱者加地倉、頰車、下關等穴位。將切好的生姜片(直徑約2——3公分,厚度約0.2—0.3公分,放在穴位上,再用點燃的艾放在姜片上,每個穴位灸3—5壯,每天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