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微子第十八》最后一章《周有八士》,羅列了八個人名,其生平事跡,歷來語焉不詳。這一章看起來非常突兀,細細觀之,可知其另有深意。 原話如下: 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何晏《論語集解》引用包咸之說:周時四乳生八子,皆為顯士,故記之耳。 朱熹《論語集注》解釋說:或曰成王,或曰宣王時人,蓋有一母四乳而生八子也,然不可考矣。 顯然,這兩位注家也不知道周八士究竟是何許人,至于「四乳」究竟是四個乳房,還是四胎(《尸子》云:胎生曰乳)?我更傾向于后者。 確實,很多腦洞大開的讀者認為,周八士應該是同父同母的四對雙胞胎——這絕對可以算作生命奇跡了。 為什么會認為是雙胞胎呢?因為他們的字。按照古代取字的規則,長子曰伯(庶長曰孟),次子曰仲,幼子曰季,其他孩子統一曰叔。如果不是雙胞胎,又是親兄弟,應該稱為:伯達,仲適,叔突,叔忽,叔夜,叔夏,叔隨,季騧。實際上,周八士的字是伯伯、仲仲、叔叔、季季,所以很可能是四對雙胞胎。 那么,有沒有關于周八士更多的記載呢?答案是,有的。 據《漢書·古今人表》,周八士為周初人士。 《逸周書》的《和寤》《武寤》兩篇,都提及「尹氏八士」。 孔注、程樹德《論語集注》都認為周八士是周武王賢臣。 也就是說,周八士(尹氏八士)是尹氏家族的四對雙胞胎,他們在商周之際,協助周武王翦商(不知為什么,朱熹會認為周八士是周成王或周宣王時人)。有人認為,伯適就是周初名臣南宮適。 李學勤《新見?簋與「周有八士」》指出,?簋的銘文提及了周八士,原文如下: 子,壬辰彡,?咸播王賞 作父辛尊彝,才十月 惟王八士,聽用祀彡 看來,周八士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在?簋銘文及《逸周書》《論語》等典籍都有記載,雖然事跡不詳,但應該是周朝的開國功臣。 至于,《論語·微子第十八》將「周有八士」作為最后一章,也并非無緣無故。《微子篇》第一章是「殷有三仁」,但這三仁的結局是「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都沒有好下場。 兩相呼應,「殷有三仁」代表了王朝末期,有志之士報國無門的真實遭遇;「周有八士」則是王朝開端,有志之士大有可為的美麗寄托。現實雖然殘酷,但不影響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以革命樂觀主義的姿態面對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