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用的手機已經用了很多年了,因為自己平時也不玩游戲只是用手機看看新聞聽聽歌也沒什么其他用途所以一直也都無所謂湊合用用就好了。就是老手機存儲空間太小了處理好的照片沒有辦法都放到手機里,于是也會猶豫要不要買個新手機。這些天上購物網站看手機,發現現在的手機拍照真的是不得了,兩千萬像素已經是標配,甚至很多手機都已經有了 4800 萬像素,而現在大多數主流相機才 2400 萬像素,甚至有些前幾年的機型還用著 1600 萬像素的傳感器。 4800 萬像素的手機和 1600 萬像素的相機相比,哪個更好?其實廠商只是在偷換概念。 像素高 ≠ 畫質好。 首先來說說像素,像素作為影像中的基本單位,代表畫面中的一個抽象的取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管是手機還是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我們是看不到像素的。 但若是將畫面放大放大再放大,就能看到照片中有一格一格的小格子,這個小格子,就是一個像素單元。 上面這張照片,寬邊有 7952 個像素點,高邊有 5304 個像素點,所以這張照片的總像素就是 7952 * 5304 ≈ 4200 萬像素,總像素很高,所以需要放大到很大很大才能看到像素點。 如果我把這張照片縮放到 1200 * 800 的尺寸,總像素就只有 96 萬,雖然單獨看小圖看不出什么區別,但是這個時候再放大就可以看出,稍微一放大就能看到清楚的像素點了。 由此可見,像素決定了照片的尺寸,像素越高,照片越大張,文件的容量也就越大。就像 1,600 萬像素的 GR 可以拍出來照片的尺寸是 4928×3264,一張 jpg 格式出來就有大概 6MB,一張 raw 格式出來大概就有 12MB 大小,而 4200 萬像素的 α7r2 可以拍出來的照片的尺寸則為 7952×5304,一張 JPG 格式出來大概有 10 MB 大小,而一張 raw 格式出來則有大約 40MB 的大小。 但是像素高不等同于畫質好,影響畫質的主要決定因素在畫幅上,同樣像素,畫幅越小,單個像素點所能獲取的光子就會變少,單個像素獲取的信息量也就會變少,為了對其加以補償就必須要加大電信號,于是就會產生噪點。傳統全畫幅相機的傳感器尺寸是 36mm*24mm,而大多數手機的傳感器連小指甲蓋大小都沒有。這也就是為什么更大畫幅的高感做的都會比較好,這也就是為什么手機的夜景拍出來總是會有很多噪點。 Photo by Juan Di Nella on Unsplash 另外一個像素點并不代表一種顏色,顏色由色彩深度來決定,就是比特每像素(BPP,bit per pixel),像我們常見的 16 位的色彩深度就有 65,536 種顏色,如果是 24 位的色彩深度就有 1670 萬種顏色。 高像素有一個好處就是高裁切率,高像素可以帶來更高的裁剪自由度,像素越高,你在后期可以裁剪的越多也不會影響整體質量。 Photo by Jayson Hinrichsen on Unsplash 一般來說,照片的尺寸越大,可以打印的實體照片的尺寸就越大,因為像素多,但是對于一般家用打印來說,即使是打印 A4 幅面大小 175ppi 的照片,只需要三百萬像素就足夠了。對于在手機屏幕上觀看,像素就更加無足輕重了,就像上面舉例子的那張圖一樣,只有 96 萬像素,但是并不影響整體在屏幕中的觀看。 除非你想要放大放大再放大,那樣可能一億像素都滿足不了你。 就數碼傳感器來說,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算法,如何將像素有效的排列,讓成像效果更好。iPhone 目前最好的手機也就只有 1200 萬像素,但是這并不影響它的優秀的成像質量。 Photo by feliperizo.co | heart made on Unsplash 成像質量取決于畫幅大小、鏡頭質量以及軟件優化。在畫幅和鏡頭質量上,手機和相機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手機的處理器很強大,只要廠商肯下功夫,軟件優化可能會比相機做得好,而且手機上有這么多方便好用的app,使用手機拍出佳作的高手也大有人在。 不過單純說像素,真的不要在意,不過就是廠商的噱頭,說白了,在手機上看照片,4800 萬像素和 800 萬像素的區別,根本看不出來。 |
|